關於屈原投江事件的調查結果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屈原大夫投江事件發生後,楚國郢都於五月望日成立由司馬、司寇、少司命等楚國骨幹官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

依《雞次之典》就屈原大夫溺亡及《招魂》《惜往日》《思美人》等詩歌所發有關內容等情況開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調查中屈原大夫家屬、同事和學生反映屈原大夫生前身心健康存在異常狀況,郢都成立由各諸侯國仵作、巫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透過溯源屈原大夫生前工作、生活和就醫用藥情況,對其健康狀態進行專業醫學評估,並組織現場仵作進行了會商研判,對屈原大夫生前身體狀況、心理特點、性格特質、行為表現進行綜合分析認為,

屈原大夫長期以來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壓力大,出現明顯身心疲憊狀態,其社會角色、自我預期與心理感受落差較大,缺乏楚國傳統巫醫幫助和有效疏解,在較長時間內屈原大夫焦慮情緒日益加重,在認知上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勢: 典型如 “世人皆醉我獨醒 ” 並採取極端行為,其所作詩歌《招魂》《漁父·屈原既放》《天問》《九歌 哀郢》等就是典型例證。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同志在擔任楚國三閭大夫期間,對楚國三王姓的教育事業、對於詩經文化的楚國化傳承——楚辭發展傳播,充滿理想和執著,工作有激情有幹勁,為楚辭文化的發展傳播作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他的離世,對於楚國和楚辭文學界說都是不幸和損失,對此我們感到十分痛惜。

經認真核查,儘管屈原大夫所作楚辭反映的問題雖與事實不符,但在調查中也發現 屈、景、昭三王姓官學, 還存在著管理制度機制不夠完善、楚辭學科建設發展不夠均衡等問題。屈、景、昭三姓官學要擔當擔責,認真整改落實。各級客卿、司學、司寇、司命要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強公子、大夫、平民的日常教育管理,全面及時瞭解思想動態、願望訴求。(轉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