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明朝大臣宋濂,被人稱頌為“一代名儒”“當今文章第一”“開國文臣之首”。作為一代文臣,宋濂雖然不曾兵戎鐵馬、馳騁沙場,但他用學富五車的知識治理國家,用真誠的態度侍奉君主。

少年窮且志堅

宋濂小的時候家徒四壁,根本買不起書。但宋濂十分好學,他每天都要挨家挨戶地借書看,有時覺得一遍看不過癮,他就將書抄一遍。但是冬天天寒地凍,硯臺都結了冰,手指凍得根本無法伸直,他卻不願停下,因為害怕超過了還書的日期。宋濂每次都按時還書,從來沒有耽誤的時候,所以鄰居左右都願意借書給他。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光讀書是不行的,要有名師指導才行。於是,宋濂步行到百里之外去向一些有名的學者請教問題。他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這些人都是當朝有名的學者,門下有很多弟子。宋濂每次請教問題時,都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傾聽,十分恭敬。有時老師斥責他,他一句話也不說,等到老師心情好了再去請教。

宋濂求學的時候很艱辛,他揹著一大箱書籍,穿著一雙破舊的鞋子在山谷裡行走。當時正值嚴冬,寒風刺骨,雪深數尺。宋濂的身子幾乎凍僵了,好不容易到了驛館,就失去了知覺。僕人給他喝了好幾碗熱湯,又拿厚被子給他蓋上,過了好一陣才緩過來。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儘管條件艱苦,但宋濂還是憑著頑強的毅力與執著的精神學習了很多知識,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元朝至正年間,宋濂被舉薦到翰林院當編修。不過他以贍養父母為由拒絕了,此後開始在龍門山寫書。

才華橫溢、謙虛低調

公元1360 年,朱元璋聘請劉基、章溢、葉琛和宋濂做“五經”師。後來朱元璋即位,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宋濂學識淵博,教太子也是遊刃有餘,對太子時時以禮規勸。太子虛心接受,稱宋濂為師傅。不久,宋濂升官至侍講學士,負責起草誥文。宋濂的文章一流,寫起誥文來也是得心應手,能將皇帝的意思表達得清楚明白,對朝政的上行下效起了很大的作用。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明朝有一位大臣叫茹大素,奏章寫了一萬多字。朱元璋看了十分不樂意,對旁人說:“你看看人家宋濂寫的文章,言簡意賅這個茹太素長篇大論,是嫌我不夠忙嗎?”宋濂聽說朱元璋生氣了,便對他說:“大臣的奏章雖然字多了一點,但是句句發自肺腑,只是因為為國家社稷著想,才寫了這麼多。”

宋濂為官時寫了不少書,有《周禮集說》《潛溪集》《浦陽人物記》《蘿山集》《孝經新說》等。這些文章不僅在明朝備受推崇,在高麗、安南、日本等國也流傳甚廣。

除了著書以外,宋濂對佛道也頗有研究,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執行規律,他把這種規律叫作“理”,這種唯心主義的思想既可以說是對宋代心學的繼承,也可以說是對舊觀念的顛覆。等到理論成熟之後,宋濂開始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思想傳於後世。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第一老實人

宋濂性格秉直,從來不說假話,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這正是朱元璋欣賞他的地方。當時朝廷裡很多官員表裡不一,在朝堂上一片和氣,私下卻拉幫結派,只有宋濂不這樣,他向來是說一不二。

有一天晚上,宋濂參加了一場酒宴。次日,朱元璋把宋濂叫到面前,問他:“你昨晚幹什麼去了?”宋濂毫不避諱地說:“喝酒去了。”朱元璋又問:“和誰一起喝的,都有什麼菜,說了什麼?”宋濂都一一據實回答。當朱元璋問參加宴會的其他人時,他們卻支支吾吾,一個個謊話連篇。朱元璋嘆氣說:“還是宋濂最誠實。”原來,朱元璋早就在宋濂身邊安插了眼線,對宋濂的行蹤瞭如指掌,知道宋濂沒有撒謊。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一生小心謹慎仍難逃被猜忌的命運

因宋濂精通文史,洪武年間,朱元璋命他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負責《元史》的編修。不久又因功勞突出,升為翰林院學士。宋濂學識深厚,朱元璋有心讓他參政,但宋濂一心在學術上,婉言謝絕了朱元璋的好意。

儘管宋濂一直小心謹慎,但是仍舊難逃被猜忌的命運,他晚年的時候,因為長孫宋慎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全家慘遭厄運,他的兩個兒子被判處死,全家流放茂州。宋濂雖然在馬皇后的求情下得以儲存性命,但最終卻在流放途中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