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三國的硝煙當中,有關火燒的戰役還是相當多的。從諸葛亮出山開始,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司馬懿於上方谷、火燒藤甲軍。在這些戰役當中,太多的生命,葬身於火海當中。可是為何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卻獨獨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必損陽壽‘’。可令人十奇怪的就是,在降服孟獲得過程中說過此話。在火燒30萬魏軍的時候,卻是一副泰然處之的表現。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其實古代戰爭在雙方交戰之時,本就沒有什麼了陰壽陽壽之說。只不過在權術者的眼中,任何事情,他們所需要考慮的就是,戰爭所能帶來的利益到底有多少。何為利益,就是說戰爭的所能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的好處。很顯然,在魏軍和孟獲這兩者之間,諸葛亮的用意就明顯的不同,所帶有的功利性也自然不一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話語。本文就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孔明為何會有截然相反的表現。

曹魏是蜀漢的“死敵”,可能諸葛亮不會覺得愧疚。

我們都知道,蜀漢的創立者是曾經的‘’大漢皇叔‘’劉備,劉備從始至終所打出的口號就是‘’匡扶漢室‘’,只不過到了最後,漢室沒有匡扶成,自己卻成了一方皇帝。劉備代表的也就是正義的一面。

然而曹魏就有所不同了,曹魏的創立者就是曹操。曹操在當時迎接漢獻帝之後,便將漢獻帝供養在了許都城裡。好吃好喝供奉著,並且還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另外曹操利用漢獻帝的幌子,在天下當中‘’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曹操在後來,大權在握,皇帝幾乎沒有什麼權威,只不過是曹操做任何事情的由頭罷了。曹操自立魏王,他的兒子曹丕更加直接,直接暗示漢獻帝禪讓皇位於曹丕。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很顯然,在蜀漢的眼中,曹操以及他的子孫,都是竊取漢室的盜賊。兩方分別所帶領的不同面,也就造就了雙方的你死我活,讓諸葛亮覺得,如果能夠滅殺曹魏,這是個理所應當的事情。

尤其是諸葛亮在北伐的過程中,所打的旗號,一直都是‘’克復中原‘’的目的。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憐惜的表情可言,只要戰爭勝利了,一切都是該做的,火燒魏軍自然就沒有愧疚心裡。

同級別較量,只有勝利者和失敗者

蜀漢和曹魏,兩個集團都是比較有實力的。雖然蜀漢稍微弱一點,但是在戰爭的勝負上面,雙方所經歷的幾乎都是差不多。尤其是曹魏的家底可能比較厚實一些,所以蜀漢的每一次北伐,都需要做好準備,才能進行下一場戰爭。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曹魏和蜀漢屬於同級別的戰爭,兩者的戰爭,如果諸葛亮勝利了。那自然是一件十分完美的事情,這對於蜀漢來說也是一件利好的大事。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諸葛亮也沒有時間去在意什麼‘’陽壽‘’。反之,如果諸葛亮心軟,如果你不比敵人厲害一些,那麼蜀漢很有可能早就消失在北伐的道路上。尤其是路途那麼遙遠,只有戰爭勝利了,才有可能完成蜀漢的終極目標。

孟獲對諸葛亮的意義不同

孟獲在諸葛亮的口中,還有一個字首那就是南蠻孟獲。尤其是在後主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五路大軍進攻蜀漢,諸葛亮在巧退五路大軍之時對於孟獲的一段評價。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三國演義》中記載道:

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的心中,南蠻之人都是一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稍微有一絲看不起的樣子。

但是孟獲在諸葛亮的心中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在蜀漢的活躍的孟獲,終將是要被收服的。這樣諸葛亮才可以安心的北伐。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之所以要將孟獲制服,讓他能夠老老實實的待著,這樣諸葛亮將大軍帶走,在去往北伐的過程中。自己的蜀漢老窩才不會有人作亂,威脅到蜀漢的根基。

諸葛亮之所以在火燒藤甲軍的時候,提到會‘’折損陽壽‘’也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也就是說孟獲雖然制服了,但是傷害的卻是眾多的無辜的生命。這對於信奉天理的諸葛亮來說,心中自然一痛。不過有些話,有些事,很多時候也是為了給下面的人做樣子。這樣才能做的心安理得。

此外就是在火燒藤甲軍的時候,這完全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說白了就是欺負孟獲。不管是從戰鬥力還是謀略上面,孟獲簡直就是個‘’菜鳥‘’。都不夠跟諸葛亮提鞋的,所以諸葛亮難免會生出心疼的樣子。

火燒魏軍30萬,諸葛亮毫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