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讓魏延守荊州,關羽奪漢中,是否會兩全其美?

魏延去守荊州,關羽去奪漢中,結局大機率不會好。

關羽之所以能夠完勝於禁,是因為關羽善於指揮水軍,完美地利用下暴雨這樣的惡劣環境取得完勝。如果沒有暴雨,關羽未必能夠那麼容易打敗於禁。漢中之戰中,在山地作戰,關羽並沒有其特有的優勢,對於漢中之戰的幫助不會太大。

漢中之戰,由劉備親自統帥,關羽去漢中只能當大將使用。漢中之戰不是拼大將,劉備也不缺大將,主要是缺兵缺糧。

魏延跟關羽比,看不到任何優勢。不能說漢中沒丟,荊州丟了,魏延就比關羽強。

曹魏出兵打漢中,山高路遠,難度很大,成都也完全來得及去支援漢中。這種天然屏障是荊州沒法比的。

荊州與曹魏與東吳相鄰,一旦發生戰事,益州根本來不及支援,只能依靠荊州本身的實力防守。這既是荊州的缺點,也是荊州的優點。劉備有荊州在手,從荊州出兵北伐,才更方便,更能打擊到曹魏。

有人問讓魏延守荊州,關羽奪漢中,是否會兩全其美?

正是因為漢中不好打,夷陵之戰後,曹魏壓根就沒去招惹蜀漢,一直在重點打擊東吳。畢竟打東吳要方便很多,出兵方便,糧草運輸也方便。

魏延守漢中時期,曹魏就壓根沒有打漢中的主意,也沒發生戰事。魏延守住漢中,那是多正常的事。這不能說明魏延比關羽強,當然也不能說明魏延就不強了。

魏延的作戰風格,跟關羽比,沒有優勢。

關羽如果一直守在荊州,荊州也不會丟。但是關羽出兵北伐,荊州空虛,孫權才敢偷襲。

荊州需要謹慎並能保持清醒的人鎮守,像諸葛亮、趙雲就比較合適,北伐可以無功,但後方絕不能出事。諸葛亮謹慎是出了名的,趙雲膽子大,但他也是個非常清醒,有政治頭腦的人。

魏延跟關羽是很相似的,猛將本色,追求功績,敢於冒險。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就說明他用兵也是冒險型的。關羽有水軍優勢,魏延不知道有沒有。

魏延雖然有想法,但並不代表他有多厲害。諸葛亮死後,魏延爭權,身敗名裂,這就說明了魏延不靠譜。以當時魏延的資歷和地位,如果老老實實回去,再玩點手段,將兵權抓到手中,並不是難事。但是魏延忍不了,諸葛亮屍骨未寒,便迫不及待地搞事情,不就是玩火自焚嗎?

有人問讓魏延守荊州,關羽奪漢中,是否會兩全其美?

魏延連楊儀都玩不過,又怎麼玩得過曹叡、司馬懿、孫權這些人?

魏延出兵北伐,結果不會比關羽好。如果劉備給魏延下死命令,讓魏延老老實實待在荊州,或許結果要好一點。如果不出荊州,蜀漢能守住荊州的人才有大把的,也輪不到魏延。荊州統帥本來就有北伐任務的,就看什麼時機北伐。

關羽北伐的原因,沒有記載。但我覺得關羽擅自出兵的可能性不大。這麼大的軍事行動,不問過劉備就開幹,與造反有區別嗎?

魏延性格狂傲,跟關羽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羽失荊州,很大的原因就是得罪了很多同僚,後方不戰而降。

魏延比關羽還要狂。關羽再狂,他佩服的人還是有的,並沒有把人得罪完。至少關羽跟諸葛亮相處得還是不錯的。

有人問讓魏延守荊州,關羽奪漢中,是否會兩全其美?

魏延是真的把人都得罪完了,即使是諸葛亮,他都不放在眼裡。這也是魏延與楊儀爭權時,所有人都不支援他的原因。魏延最後身邊就只有幾個兒子,其他人都跑光了,這人緣不是一般的差。馬謖打了敗仗逃跑,還有向朗包庇他。

如果魏延平時懂得尊重人,與同僚關係搞好,諸葛亮去世後,魏延還需要去爭嗎?還會落得夷滅三族的下場嗎?

魏延跟劉備的關係,也遠不及關羽跟劉備的關係。

魏延屬於後輩,被劉備派去守漢中,已經是破格提拔了。如果要劉備派魏延去守荊州,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劉備的心能有這麼大?

關羽跟劉備同甘共苦,已經有三十多年了,這個關係不是魏延能比的。

如果魏延去守荊州,往好一點想,魏延像關羽一樣,對劉備忠貞不二,兢兢業業地守荊州。往壞一點想,曹魏或者東吳隨便玩點離間計,蜀漢內部,荊州內部都會出大問題,後果很嚴重。

有人問讓魏延守荊州,關羽奪漢中,是否會兩全其美?

蜀漢能守荊州的,最合適的也只有關羽。諸葛亮雖然合適,但是蜀漢的中心在益州,把諸葛亮扔在荊州,大材小用。

關羽失荊州,表面上是關羽的性格缺陷,導致丟荊州,實際上是蜀漢部署有問題。關羽北伐,本來是應該劉備整個團隊的事情,最後變成關羽一個人的事情,讓關羽的個人英雄主義去對抗曹魏和東吳兩大優秀團隊,不輸都說不過去了。

關羽從荊州北伐開始,關羽要考慮的就是怎麼打贏,取得北伐的成功。劉備要考慮的是怎麼協助關羽打贏北伐,並且解決關羽的後顧之憂,提供糧草,守好荊州。

可能是劉備成為漢中王后膨脹了,也可能是劉備太信任糜芳了,以為糜芳能守好荊州,反正劉備啥都沒幹。我們看到的就是關羽孤軍北伐,連劉封和孟達都不肯過來幫一下忙,南郡太守糜芳還來了個不戰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