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1402年,地點南京,李景隆開啟金川門,迎接燕王朱棣。大勢已去,朱允炆只能逃離京師,一說出家當和尚,一說自焚而死,一說遠渡南洋。不管怎樣,朱允炆都輸掉了江山社稷,讓朱棣成為贏家。

“靖難之役”,朱允炆麾下名將眾多,手握“三個二”,獲勝沒啥懸念。誰知,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著實可惜。“三個二”,徐輝祖、瞿能、盛庸,謀略過人,驍勇善戰,若能放權給他們,朱棣也蹦躂不起來。“不殺吾叔”的聖旨,還讓李景隆當主帥,朱允炆沒有理由不失敗。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1392年,朱標病逝,馮勝、傅友德、藍玉、趙庸等“淮西舊將”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朱元璋給朱標打造的文武班底,年幼的朱允炆壓不住,自然需要幫助孫子清理障礙。1398年,朱元璋病逝,功臣宿將已不多了。

沒有朱標的“班底”,朱允炆麾下還是有很多名將可用,守住江山沒問題,遠征漠北也還有機會。宿將序列:瞿能、耿炳文、郭英、俞通淵、顧成、宋晟、劉真等人都很能打。新生代的名將:徐輝祖、盛庸、鐵鉉、平安、吳傑,都是具有帥才。

相對於朱棣而言,朱允炆的武將序列優勢很明顯。朱棣起兵時,只有王府的八百衛士,張玉、朱能、譚淵、薛祿、王真、邱福等人,大多隻是“千戶”、“百戶”這些小官職,戰鬥經驗並不多。

豪華的陣容,朱允炆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也是醉了。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附近各鎮兵馬紛紛歸順,麾下兵馬數萬。耿炳文掛帥出征,率13萬兵馬迎戰朱棣,雙方在真定廝殺。此戰,耿炳文輕敵冒進,遭受失敗,卻守住了真定。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朱元璋創業之初,作為“淮西二十四將”的耿炳文追隨。守衛長興期間,耿斌文多次擊敗張士誠,守住了南京的東大門。耿炳文善於防守,朱棣屢次進攻失敗,麾下兵馬損失不少,又不敢繞道真定,只好撤退回燕京。

朱允炆若能信得過耿炳文,不臨陣換帥,再抽調各路兵馬,守住各要地,朱棣熬不住,部下也會渙散。可惜,朱允炆不但換了耿炳文,還讓李景隆掛帥,壞了好事,朱棣得以逆襲成功。

李景隆,名將李文忠的兒子,卻遠不如父親,堪稱紈絝子弟。1399年,李景隆率兵北上,攻打燕京。此時,朱棣去攻打大寧,想拉攏寧王主權,藉助他麾下的蒙古鐵騎參與“靖難之役”。守衛燕京的,是朱高熾。

燕京之戰,大將瞿能、瞿鬱、瞿陶父子三人勇猛無敵,他們攻破了張掖門,很快就能拿下城池。李景隆害怕瞿能奪取功勞,又認為燕京很容易攻克,不但沒有增援瞿能,還下令撤兵,朱高熾得以躲過一劫。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瞿能,明朝名將,平定西南的功勞,瞿能與藍玉不相上下。“靖難之役”,瞿能有兩次機會擊敗朱棣,乃至將其陣斬,都被李景隆坑了。燕王麾下將士,他們的家屬都在燕京;南軍奪取燕京,朱棣只能束手就擒,沒啥懸念。

燕京之戰,瞿能有望一舉平定“靖難之役”,李景隆壞了好事。朱棣得到寧王麾下8萬兵馬,尤其是蒙古騎兵後,實力大增,火速趕回增援。朱棣以兀良哈三衛的蒙古騎兵為前鋒,踏破冰河,突襲南軍側後,李景隆一敗塗地。

瞿能父子掩護李景隆,一路撤退,所部損失不大。1400年,朱棣率兵南下,與李景隆在白溝河對決。朱棣佯攻正面,自己則率主力趕往上游,伺機渡河。瞿能瞭解朱棣的戰術,早已在河對面設下埋伏,迎戰燕軍。

瞿能麾下兵馬不多,但其作勇猛,又乘著燕軍立足未穩時發動進攻,南軍士氣高昂,無不以一當十。朱棣初次戰鬥,燕軍損失慘重,只能繞道南軍後方紮營,等次日再決戰。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次日交戰,瞿能立誓擊敗朱棣,搶先發起進攻,率數十位騎兵衝陣,挫敗燕軍前鋒,斬首百餘人。南軍的奮勇衝殺,瞿能又無視建文帝“不殺吾叔”的聖旨,以弓弩齊射。朱棣倉促列陣,以騎兵正面抵擋,本人率精銳騎兵突襲側後。

瞿能驍勇無敵,直接撕破燕軍陣型,多次穿插而過,張玉、朱能也擋不住。南軍增援後,瞿能前後夾擊燕軍,朱棣陷入重圍。三次更換戰馬,五次砍斷大刀,朱棣雖說能打,但瞿能實在太狠,父子3人同時上陣,銳不可當。

李景隆臨陣想撤兵,不敢傷及朱棣。瞿能則高呼:“燕王倦矣,不乘此立功,更待何時”。手持長矛衝陣,朱棣落荒而逃,退守堤壩。瞿能殺來,燕軍精銳陣亡數百人,朱棣再次逃走。此時,李景隆若能全力以赴,進行增援,朱棣就此被擒拿。

李景隆的糟糕表現,讓朱棣絕處逢生。大風狂吹,折斷旗幟,沙塵漫天,李景隆手忙腳亂。朱棣則藉此機會,重新整合隊伍,突襲大營,李景隆狼狽逃走。瞿能回來增援,視線受阻,父子三人陣亡沙場,著實可惜。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白溝河之戰,南軍功虧一簣,朱允炆用人不當是關鍵。即便如此,燕軍也是元氣大傷。隨後的濟南之戰,鐵鉉、盛庸合力,將朱棣擊敗,燕軍撤退。濟南之戰的勝利,讓南軍重新煥發鬥志,鐵玄、盛庸等人走上第一線。

1401年初,朱棣再次南下,並突襲德州,盛庸則派一千騎兵追擊。朱棣親自斷後,南軍不敢射擊燕軍,朱棣從容撤退。接下來,雙方在東昌決戰,朱棣又是一敗塗地。朱棣中了盛庸的圈套,孤軍闖入,被合圍。

東昌之戰,盛庸可以輕易斬殺朱棣,結束“靖難之役”。但是,盛庸不敢違抗朱允炆的“聖旨”,不敢使用弓弩、火槍射擊,朱棣得以突圍。即便如此,燕軍也是損失慘重,一萬多精銳騎兵,包括數千蒙古騎兵陣亡;大將張玉,朱棣的鐵桿親信,戰死沙場。

盛庸的崛起,讓朱棣十分忌憚,但朱允炆的“聖旨”作怪,朱棣還是能夠躲過一劫。1401年6月,雙方再次決戰,地點是夾河。此次戰鬥,盛庸再次將朱棣包圍起來,卻因不敢使用弓弩齊射,朱棣率十幾個騎兵突圍。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初次戰鬥失敗,朱棣仗著有“護身符”,再次組織兵馬與盛庸決戰,並率3位騎兵掠陣而過,南軍不敢射箭。夾河之戰的慘敗,盛庸也是很無奈。朱棣也是雄才大略之人,唯一“封狼居胥”的帝王,斬殺朱棣不難,活捉就不容易了。

瞿能、盛庸的失敗,主要是朱雲炆犯了“宋襄公式的錯誤”,坑了自己,也坑了許多名將。夾河之戰,朱棣獲勝,卻損失慘重,不敢輕易與南軍正面決戰,只能採取奔襲戰術,突襲南京。

徐輝祖,徐達的長子,謀略過人,能征慣戰。朱棣奔襲南京,徐輝祖火速率兵增援,在齊眉山決戰。徐輝祖採取“防守反擊”戰術,挫敗燕軍主力;又派兵截斷燕軍糧道,取得了主動權。

夏季天氣炎熱,燕軍支撐不住,朱棣有潰敗的可能。誰知,朱允炆居然將徐輝祖調回南京,守住京師。燕軍主力被拖住,江淮一帶名將雲集,朱棣豈能突襲南京呢?不得不說,朱允炆表現太糟糕,再一次錯過戰機,輸掉了江山社稷。

徐輝祖南下,前鋒沒主帥,燕軍將其各個擊破,朱棣直抵長江一線。此時,燕軍也是疲憊不堪,朱允炆若能嚴防死守,等待各路“勤王”軍的到來,還是有希望擊敗朱棣,成為贏家。

朱允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輸掉江山社稷

李景隆,還是李景隆,坑了朱允炆。李景隆屢次戰敗,損兵折將眾多,朱允炆沒有責怪,對他已經很不錯了。誰知,李景隆居然主動開啟金川門,迎接燕王的兵馬。朱允炆只有逃離京師,輸掉了江山社稷,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