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大清朝有兩個紫禁城,有兩個太廟,一個在今天的瀋陽,就是盛京紫禁城(今天瀋陽故宮)和盛京太廟。一個在今天北京,也是有紫禁城有太廟。

太廟主要功能就是供奉以前皇家的列祖列宗,一個就是歷史上有很大功績的臣子死後配享太廟。

一般介紹盛京太廟的文章寫最初建立於1636年,即清崇德元年,但瀋陽故宮博物院的文章說是天聰十年。天聰十年和崇德元年均是1636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所以到底是天聰十年還是崇德元年,要看具體日期是在四月十一日之前還是之後,這個問題還有待查詢史料考察。

清入關後,太廟原設所有歷代先皇神位先後遷移北京,順治五年時盛京太廟已是“名存實亡,神去廟空”。

(注:原盛京太廟院內北側正中為正殿三楹,硬山式屋頂。正殿內神案上,供奉太祖高皇帝老罕王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神位,其兩側配享開國勳臣費英東和額亦都神位。正殿前,有焚帛樓一座。

正殿南面東西兩側,有東西配殿各三間,耳房各兩間。東配殿內,放置著冊寶櫃、香案、拜褥等。

西配殿供奉著老罕王四代祖先考妣神位:正中為努爾哈赤六世祖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兒及其妻神位;左為努爾哈赤祖父景祖翼皇帝覺昌安及其妻神位;右為努爾哈赤曾祖父興祖直皇帝福滿及其妻神位;次左為努爾哈赤父親顯祖宣皇帝塔克世及其妻神位。上述的神位入關後均遷移到北京太廟。)

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第三次東巡盛京時下旨,將盛京太廟移到盛京皇宮大清門東側,原明朝道教觀宇“三官殿”舊址,重新修建。重建後的盛京太廟,不再供奉祖先神位,而於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移送太祖、太宗、世祖、聖祖、世宗五朝帝后玉寶、玉冊至此珍藏,以後歷朝遵循定製移送。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北京太廟,則1644年入關後,對原明朝的太廟進行改進,把原來明朝皇帝列祖列宗的牌位送到歷代帝王廟。

清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二十七日,舉行了老罕王四代祖先考妣神位、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孝慈皇后、清太宗皇太極升祔太廟大典中,著名開國功臣費英東、額亦都二人的神牌也被配享到大殿的西配殿,他們是最早配享太廟的功臣。

清朝歷史上,慧哲郡王額爾袞、宣獻郡王界堪 、通達郡王雅爾噶齊是因為死後無子、絕嗣,故順治將他們供入太廟。再有怡賢親王胤祥和恭忠親王奕訢是當時皇帝特例將他們牌位放進太廟,其餘大部分牌位進入太廟的人都是因軍功而被賜予此項殊榮。即使開國的八位鐵帽子王也並非都能入選太廟。享殿分東西兩殿,東供奉宗室、外藩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東殿供

武功郡王禮敦

慧哲郡王額爾袞

宣獻郡王界堪

通達郡王雅爾噶齊

禮烈親王代善

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睿忠親王多爾袞

豫通親王多鐸

肅武親王豪格

克勤郡王嶽託

怡賢親王胤祥

超勇襄親王策凌

科爾沁博多勒噶臺忠親王僧格林沁

恭忠親王奕訢

西殿供

超等英誠公、贈武勳王爵,揚古利

一等大臣、贈一等信勇公、直義公,費英東

一等大臣、贈公爵、宏毅公,額亦都

內大臣、二等果毅公、諡忠義,圖爾格

正黃旗滿洲都統、一等雄勇公、昭勳公,圖賴

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學士、追封一等忠達公、追贈太師、諡文襄,圖海

太傅、保和殿大學士、三等襄勤伯,鄂爾泰

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三等勤宣伯,張廷玉(乾隆十五年被罷配享,乾隆二十年張廷玉死後,乾隆遵雍正遺詔,恢復張廷玉配饗太廟資格。)

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一等武毅謀勇公、贈太保,諡文襄,兆惠

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追贈郡王,諡文忠,傅恆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一等誠謀英勇公、贈太保、諡文成,阿桂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閩浙總督、忠銳嘉勇貝子、贈郡王、諡文襄,福康安

總督、贈一等宣勇公,和琳,嘉慶元年,清高宗命配饗太廟,嘉慶四年,和珅誅,清仁宗命撤出太廟。

這之中只有張廷玉是漢人,而和琳因為其兄和珅的原因被撤出太廟。

大清每有戰事,出征前皇帝必須要到太廟的先皇神位之前焚香告知,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勝利後,押到京城的俘虜,要押到太廟舉行獻俘禮,向先祖報告勝利的訊息。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大清朝時期的北京地圖。)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在保安寺原址改建而成。大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定的供奉以前朝代皇帝,只有他認為有作為的16位。

康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亡國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

乾隆皇帝的時候,正式確定為祭祀歷代皇帝188位。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清朝太廟不同於中原王朝太廟,最主要特點是,中殿供奉清朝歷代皇帝及其皇后的神龕,也體現了清朝重視的男女平臺,而中原王朝太廟,突出男尊女卑思想,只供奉皇帝,只有皇帝特批的皇后才可以配享太廟。

清朝配享太廟沒有皇后,皇后均在正殿,配享太廟的享殿分東西兩殿,東供奉宗室、外藩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進入民國,因為清室是自動交權,根據與民國達成協議,清室享受優待條件,太廟屬於清室私產,所以還有清室負責管理。

1924年馮玉祥進入北京,撕毀清室優待條件,把溥儀等清室人員趕出紫禁城。把紫禁城和太廟均收回。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其後,1927年和1928年接連發生兩件,溥儀認為有辱祖先。1927年發生孫殿英盜東陵。

1928年,溥儀聽說原來放在太廟的清朝皇帝畫像和牌位,被故宮方面扔進了庫房。溥儀急了,我的祖宗畫像,你不當回事,那就趕緊還給我。

故宮說是雨季,太廟漏雨,所以才放到庫房。你就是說出大天,我就是不給。

據說,溥儀還派人起訴故宮,認為祖先畫像和牌位均應是清室私產,要歸還。但民國法院認為這些屬於文物,屬於故宮博物院,駁回了溥儀請求。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據說,在民國期間,故宮博物院不知道什麼原因還丟失了乾隆的牌位,有人偷著賣給德國古董商戴賽爾。戴賽爾死後,這乾隆牌位出現在拍賣會上,2005年9月,一位中國人以4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在拍賣會買到,後送回太廟。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溥儀被特赦回北京後,為找以前回憶,他買票進故宮參觀,看到原來太廟所在院落改為勞動人民文化宮,裡面供奉祖先畫像和牌位的大殿沒有開放。溥儀於是申請過,能否把自己祖先畫像和牌位還給自己。但國家認為,這屬於重要文物,不能歸還給溥儀個人。未能拿到祖先的畫像和神位,或許是溥儀生前的一大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把太廟改為勞動人民文化宮,交給北京市總工會作為工人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並於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正式開放。當時郭沫若作詩 說:“昔為帝王廟,今作文化宮。”

北京的清皇室太廟

我的好友太一浩瀚先生寫了一篇對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回憶如下:

幽燕雜談:到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往事點滴追憶

坐落於北京市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古代曾稱“太廟”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稱祖先為列祖列宗,宮中松柏眾多甚至高齡的樹木曾經見過皇帝、大殿更是高大宏偉金絲楠木加工而成的柱子襯托出高貴的建築結構不凡、紅牆黃瓦過去曾經非常莊嚴肅穆,也是皇家禁地平民百姓不得擅自進入,新中國成立後將這座帝王的家廟變成廣大勞動人民學習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

上世紀七八十年正是我的青年時期當時的社會活動也不太多,勞動人民文化宮就是常去的地方之一,幾乎每週都去那裡一到兩次,有的時候是工作之餘有時則是休息日,時間工作之餘大約半天的時間、如果是休息日就是全天都在那裡度過,如果是全天去就帶張發麵餅或買個麵包外加個水缸子。步行是到此地主要途徑。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圖書館是市總工會管理、工作人員素質很高服務方式溫馨耐心周到,笑臉迎接每一個閱覽的讀者、認真仔細尋找讀者所需要的書籍畫報。學習環境窗明几淨冬暖夏涼。由於經常到這家圖書館閱覽學習逐步也熟悉了具有相同愛好的學友們如果發現認識的人到了就微笑一下,或揚起手來的打下招呼。

園子中環境清心典雅還有點曲徑通幽的感覺,尤其是圖書館東北角有條小河也是金水河的組成部分,在此曾和兒伴悠閒的天南海北一通海聊也留下了青春的懵懂啊。

文化宮劇場體育場也觀看過節目、電影院看過一些影片。

文化宮東西配殿如主辦各種展覽也是經常光顧的地方。

歲月無痕人有情,當年去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學習及其參加各種活動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與回憶也伴隨著我成長的路程————。

壬寅年四月十二。

太一浩瀚草成於簡廬。

作者富察春兵、太一浩瀚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