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首都定在哪裡,主要是考量政治矛盾和博弈格局。大明選擇定都北京,一是因為北京成為政治重心所在地;二是因為朱棣造反,造成自己與官僚集團的對立。

01。首都一般選在政治重心地帶

所謂政治重心,就是政治資源和政治矛盾最集中的地區。

秦漢定都長安,因為政治資源就是軍事資源,自古關中形勝,而且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到了東漢就遷都到了洛陽,因為軍事資源讓位於經濟資源,中原財富成了王朝考慮的核心。而洛陽位於中原,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整合經濟資源。經歷魏晉南北朝,隋唐起初,政治資源仍舊是軍事資源,因為要打仗。等王朝鞏固之後,軍事資源有讓位於經濟資源,所以也是往洛陽走。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除了政治資源的問題,還有一個政治矛盾的問題。那就是皇帝與軍功集團的矛盾。皇權鞏固了,皇帝總要拋棄軍功集團,而親近官僚集團。所以,越往中原走,官僚集團的力量就越強、軍功集團的力量就越弱。

到了五代以及北宋,乾脆就直接搬到了大運河邊上的開封。因為平民社會崛起、豪族社會結束,皇帝既不用看軍功集團的臉色,也不用看豪族集團的臉色了,直接可以從平民中選拔官僚。所以,這時候的政治資源就是經濟資源和人才資源。於是,經濟交通便利與否、人口數量多少與否,就成了定都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開封這個地方一點兒軍事優勢都沒有,也沒有戰略憑藉。所以,金人一來,直接就能幹掉北宋朝廷。但宋朝人就是要定都開封,一個原因是這裡可以高效率地接收南方的財富,因為蘇湖熟天下足;另一個原因是這裡的人口最為密集,可以快速吸納黃河、淮河以及長江下游的平民精英。這麼做,統治才會更穩固。

元朝,要利用兩種資源,一個是蒙古高原的遊牧騎兵,一個是中原地區的農業財富。所以,北京這個地方就最合適了。清朝,也是一個套路,既要控制草原又要控制中原。

明朝,就有點兒特殊。朱元璋直接就把首都定在了南京。原因有二,一個是江南財富已經完勝北方;另一個是明朝起家於江淮集團。但是,靖難之後,就不行了。

02。明朝為什麼遷都北京

主要是朱棣,朱棣算是藩王造反,奪了侄子的皇位。這就叫得位不正。得位不正,就會遭遇合法性危機。這是最要命的。而且,這個問題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朱棣帶兵進入南京的時候,迎接他的朝廷官員,也就一百來人。而且,這一百人中,只有一個尚書,正部級官員,還有四個副部級官員,高階官僚就這五個。另外四百多官員哪去了?他們全都跑了。跑了的官員,並不是怕朱棣把他們全都宰了,而是因為朱棣得位不正,所以就非暴力不合作,大家都去做伯夷叔齊了。進入南京的朱棣,在朝廷上,連20%的支援率都沒有。

這就是嚴重的合法性危機。整個首都南京,對朱棣完全是一種敵視的態度。就這種氛圍,朱棣哪敢在南京待。所以,遷都是最好的辦法。往哪遷?肯定不會往關中和洛陽遷了。

為什麼?

因為中國古代一直存在著這樣兩種變化:一個變化是經濟中心南移,到了唐末就徹底移到了江南;另一個變化就是政治中心東移,連洛陽都太靠西,宋朝就搬到了汴梁,以後還得往東走。

為什麼經濟中心南移?這個沒辦法,南方的自然環境太好,一年能收兩季或三季糧食,經濟效率比北方高太多。還有就是南方的商貿也發達,而北方要麼是打仗的大戰場要麼是徵兵的來源地。所以,經濟上就只能南方碾壓北方了。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為什麼政治中心東移?人口問題,越是到後期,東邊的人口越是比西邊多。這也是一個自然環境的問題。關中本來是千里糧倉,到了唐以後就徹底殘破了,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所以,先是河北富饒再是江南富饒,人口資源也就只能越是東邊越豐富了。政治中心就得跟著這個資源走。

所以,定都關中、定都洛陽,甚至定都汴梁,就想也別想了。朱棣就是遷都,也得在東邊做文章。

於是,他選擇了北京。北京也在東邊,而且金朝的中都和元朝的大都,都在北京這個地方。所以,迷信的說,這裡有龍氣。但朱棣的考量主要是安全。因為他就是在北京起家的,這裡才是朱棣的老根據地。

所以,朱棣遷都,他會往哪遷?只能是北京。

03。北京雖然有問題但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明朝是一箇中原王朝,所以,作為中原王朝,哪能把首都就定在草原和中原的交界地區呢?這太危險了,直接把首都暴露在了遊牧騎兵的馬刀之下。

而且,北京這裡的經濟條件也不是特別好。簡單說就是養活不起大明朝堂的百官和士兵。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運河漕運、黃渤海運,就全都得用上了。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矛盾變化,使得北京變得更合適。

宋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原內部,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地方的力量太強,而且後期往往都能做大。一個原因是統治技術的問題,就是中央沒有那麼牛的力量和手段控制住地方;另一個原因是地方自治的問題,地方上豪族做大,很容易就把中央甩到一邊。

宋以後,這兩個問題就全解決了。

一個是中央的統治手段升級了。從宋朝就已經開始了,中央玩強幹弱枝,中央禁軍碾壓地方廂軍,還有就是州一級設通判搞牽制;到了元朝,開創了行省制,中央能夠控制省一級的地方。而明朝玩的更牛,提刑司、布政司和都指揮司,徹底把地方司法、民政和軍事權力給肢解了。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另一個是豪族基本消失了。安史之亂爆發的太快,豪族們根本就沒法整建制的往南跑,所以衣冠南渡是東西晉,唐朝的豪族就徹底被打散了。後期還有黃巢起義和節度使混戰,基本上就把豪族給消滅得差不多了。地方上沒了豪族,全是平民,平民就好治理多了,真得沒辦法對抗中央。

正是因為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關係發生了變化,所以內部矛盾就算解決了。但是,這時候又出現了外部矛盾,就是中原和草原的矛盾。這個矛盾一直存在,只不過後來變得越來越嚴重。

繼承元帝國統序的大明,想也好、不想也好,都得對草原有個統治方案。其實它沒能力解決。但是,沒能力解決,不代表明朝不想去解決。所以,怎麼統治草原?山西北邊的蒙古人和遼東以北的女真人,就真要擺上日程了。

大明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大趨勢的重心變遷,小趨勢的朱棣造反

政治的主要矛盾,由中央與地方變成了中原與草原。於是,北京這個草原和中原的交匯點,就成了政治重心地帶。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北京的重要意義。如果大明朝不能一直佔定北京不走,那就不會有精力、有意願加固山西和遼東這兩個地方。或是女真人、或是蒙古人,一旦突破長城進入河北地區,那黃河以北就不再屬於明朝了。大明就是第二個北宋,甚至直接成為南宋,然後就等著玩完。

最後總結朱棣和大明遷都北京的原因:

大趨勢上看,北京位於政治重心地帶;大格局上看,北京是中原和草原的矛盾交匯點;小趨勢上看,朱棣的根據地在北京;小格局上看,朱棣與南京官僚集團的矛盾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