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在明朝末期,有一位不亞於岳飛的民族英雄,他叫袁崇煥。而一介書生的他,原本應該擔任文官之職,造福治下百姓,只是滿清(後金)來襲,他不得不站出來保家衛國。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袁崇煥抗清經歷

袁崇煥是如今廣東東莞人士,家中頗有錢財能供其讀書,而晚明的局勢內憂外患,更是讓袁崇煥立志要治好自己的國家。為此他除了夜以繼日的讀書求仕之外,還研究兵法戰術,同那些退役的老兵談論邊境之事。袁崇煥的資質並不算太高,三十多歲時才考中進士,這也與他分心研讀兵法有些許關係。初時他擔任邵武知縣一職,三年後因才學出眾,被破格提拔為兵部職方主事。

“單騎出閱關內外”,“夜行荊棘虎豹中”

從史書中這兩句對袁崇煥的描述裡,足以證明他有著遠超常人的膽識,他也因此而受到了諸多將士和朝臣的欽佩。很快,袁崇煥就再次受到朝廷的提拔,開始了他抗擊滿清的一生,在大學士孫承宗的支援下,袁崇煥駐紮在關外的寧遠城。高第取代孫承宗之後,要求關外諸將撤回關內只守關口,其餘三座城市全都撤去,袁崇煥堅持不退,勢要同寧遠共存亡。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很快聞風而來的努爾哈赤就將寧遠城團團包圍,只是在袁崇煥利用大炮的死守之下沒能破城,隨即被迫退走。這一戰是明朝對滿清的第一次勝利,努爾哈赤自打進入遼東起,攻城數十座無一敗績,回去後竟然抑鬱而死。經此一役,皇太極繼位後便下令研究製造火炮,對此刻被提拔為遼東巡撫兼兵部右侍郎的袁崇煥甚是忌憚。

二度遭人陷害

朝廷在此戰後對袁崇煥更加重視,恢復了之前軍隊在關外駐城以衛關門的策略,之後袁崇煥又再次擊退滿清的進攻,明朝邊境得以暫時安穩。只是他的功勞很快就受到了朝中其他大臣的嫉妒,擊退滿清後就遭到魏忠賢一派誣陷,被迫卸任回家“養老”。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直到崇禎帝繼位後剷除了魏忠賢一派的閹黨,這位抵抗滿清的英雄才得以被重新召回,崇禎帝親自召見並詢問其抗敵戰略。而袁崇煥在家中養老的過程中,也時時刻刻在想著如何將敵人趕出自己的家園,此時便向崇禎帝提出了五年內收復遼東的計劃。

之後崇禎帝對袁崇煥的各種要求都一一答應,而此時的袁崇煥也沒有辜負崇禎帝的厚望,剛上任就平定了邊疆士兵的譁變,接著就斬殺了不聽指揮、私通滿清的毛文龍。但是崇禎帝生性多疑,袁崇煥此舉事先沒有通知他,加上之前袁崇煥數次上奏索要糧餉安撫士兵譁變,此時心中已然對其生疑,只是還需要袁崇煥來鎮守防線,所以才就此作罷。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沒想到滿清數十萬大軍繞開山海關進攻中原,袁崇煥得知後立刻率軍支援抵抗,駐守在京城外面。只是任誰都沒能想到的是,之前一直沒有放棄重用袁崇煥的崇禎帝,在其不遠千里救援京城的時候,卻將袁崇煥抓捕入獄。入獄第二年後,沒有經過詳細的調查就將其凌遲處死,如今學者們對袁崇煥入獄的原因,依舊沒有詳細的定論。

入獄被殺原因探究

大多人認為袁崇煥入獄被殺,其中緣由是皇太極使了反間計,利用崇禎帝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性格。此外就是之前那些閹黨的報復,誣陷袁崇煥此次回京是準備殺帝自立,加上之前袁崇煥在努爾哈赤死後,曾派使者前去弔喪,並乘機提出議和。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如今查閱文獻再看整個事件,不管是遭人嫉恨誣陷,還是皇太極使了反間計,袁崇煥入獄接受調查都是符合邏輯的。但是這些不夠明確的證據,似乎還不足以致使一位守邊大將就此被殺,而且還是最殘忍的凌遲。而祖大壽聽到袁崇煥被崇禎帝抓捕入獄之後,擔心自己也被株連,帶著兵馬出關準備投靠清軍。

當時朝野上下都為此事震撼不已,明朝本就岌岌可危,再失去一位大將及其軍隊,恐怕立刻就得滅亡。崇禎帝趕忙讓獄中的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這才讓祖大壽暫時沒有投靠清軍,反而使其重新將清軍逐出關外。

明末最大的冤案,抗清英雄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卻受猜忌慘遭凌遲

但是袁崇煥入獄期間,那些與其有私仇的朝臣們不間斷地落井下石,把莫須有的罪名一股腦都扣在了袁崇煥頭上。而攻擊袁崇煥的朝臣中,除了同其有仇的之外,就是同毛文龍有舊的,袁崇煥和東林黨人錢龍錫擅殺毛文龍,便也因此得罪他們陷入了黨爭當中。而袁崇煥除了和錢龍錫交好外,在之前更是不肯與閹黨同流合汙,又和許多東林黨人有舊,毫無疑問被當作了東林黨的靠山。

崇禎帝對東林黨極其不信任,因為大臣結為朋黨不利於自己專制,而想要打擊東林黨就得先處理袁崇煥,因此袁崇煥就被其凌遲處死。之後錢龍錫就被捕入獄,諸多東林黨人被迫辭職,祖大壽也就此投入了清軍的麾下。袁崇煥沒能死於疆場之上,反而死在了猜疑之下,實在是崇禎帝最蠢的決定,也是明末最大的悲劇。

參考文獻:

《明史·袁崇煥傳》

《明末抗金英雄袁崇煥》

《袁崇煥之死與明末的黨爭》

百川,願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