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歷史上發生的很多大事情,總是讓人有些意外的,尤其是當你處於一種混亂的環境中,面對的是一片迷茫的前途,這個時候就算一個人有能力且聰明,也難免會產生一些無助和迷茫。

能夠把自己的利益和大局結合在一起的人,古往今來實在少之又少,只是可惜在真實的歷史面前,往往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大局和自我利益總會衝突,就比如元朝初期的窩闊臺和託雷兩兄弟,在面對大局和自我利益時,他們是如何選擇的,託雷最終又為何甘願赴死呢?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託雷和窩闊臺的汗位之爭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朮赤、二兒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以及幼子託雷,在四個兒子當中,長子朮赤以及次子察合臺的能力一般,所以在成吉思汗考慮接班人的時候,首先就把兩人給排除了,又因為兩人之間有著很大的仇恨與矛盾,所以兩人總是喜歡搞對立,成吉思汗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

就算是已經排除掉兩個兒子,僅僅剩下兩個接班人人選的時候,成吉思汗一樣還是十分為難,因為剩下的兩個兒子窩闊臺和託雷都很突出,窩闊臺一直負責處理政事,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是治理國家的一把好手,而託雷則一直帶領軍隊,是帶兵打仗的常勝將軍,不管是誰,能力都是十分突出的,成吉思汗左右為難。

不過託雷有一個壞毛病,導致成吉思汗最終打算放棄託雷,讓窩闊臺當接班人。託雷的這個壞毛病就是殺戮太重,在帶兵作戰的過程中,託雷養成了殺人如麻的壞習慣,甚至有時候在攻下一座城池之後進行殘忍的屠城行為,這種壞習慣對於治理已經初具規模的國家來說,是完全不可取的,成吉思汗對此十分清晰。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在成吉思汗放棄託雷之後,他就著手培養窩闊臺和為窩闊臺繼位鋪路,奈何窩闊臺想要繼位,還有諸多影響因素,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兩個因素,一個是蒙古人的習俗問題,當時的蒙古人習慣“幼子守灶”的習俗,也就是說一般會選擇幼子來繼承家業,這個習俗和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有著明顯的區別。

按照這種繼承製度來看,手握重兵的託雷就是最佳繼承人選,可是成吉思汗對託雷早就有所不滿,因此成吉思汗必須藉助自己的威望來幫助窩闊臺剷除這些遺留問題,最好是能夠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幫助窩闊臺鋪好路甚至是改變一些習俗。

第二個影響因素是當時成吉思汗雖然是大汗,並且也擁有將江山傳給自己子孫的權力,可是究竟要選擇誰當自己的繼承人,就不是成吉思汗一個人說了算的,還需要由庫裡臺大會公開選舉方可,要不然其餘部落的首領是不願意接受的。

為了解決這個影響因素,成吉思汗只能選擇硬著頭皮藉助自己的影響力和威望去震懾其餘部族的首領,讓他們不敢妨礙自己決定。成吉思汗按照這樣的思路不斷為窩闊臺鋪路,要是他能夠多活一些年,這件事情一定是可以順利解決的,結果成吉思汗在鋪路的過程中突然就要結束生命。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關於成吉思汗去世的原因,眾說紛紜,我們今天就不加以分析了,只能說成吉思汗的去世比較突然,所以在生命垂危之際,成吉思汗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兒子們,跟大家說了自己傳位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夠一致支援窩闊臺成為大汗。

一開始大家確實是答應了成吉思汗,可是在成吉思汗死後,子孫們答應了還不算數,因為庫裡臺大會開始起來反對了,說必須要進行公開選舉方可,要不然不承認窩闊臺的汗位。

沒有辦法,窩闊臺只能同意舉行庫裡臺大會,可是距離舉辦大會的世間,還有兩年的間隔,在這兩年世間裡,又發生了很多事情。按照蒙古人的小兒子繼承製度以及託雷手上擁有的兵權這些砝碼來看,很多人都打算選舉託雷繼承汗位,一時間託雷和窩闊臺的汗位之爭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經過兩年時間的動亂,最終窩闊臺靠著二哥察合臺以及成吉思汗的親信班底的全力支援,在庫裡臺大會的選舉中勝出,正式名正言順成為大汗,落選的託雷迎來了人生的悲哀。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託雷甘願赴死

在大選結束之後,內部的問題算是正式解決了,接下來蒙古就需要去繼續收拾金國的殘局了,最好是把南宋也一併拿下,為了好好取得戰爭勝利,在窩闊臺的安排下,兵分三路去進攻金國,其中窩闊臺和託雷都是主要參與方。

託雷在與金軍主力相遇之後,打了一場硬仗,用自己的幾萬兵力戰勝了幾十萬金軍,創造了這場戰爭的神話,得到窩闊臺以及其餘人的表揚,可也就是這場戰爭,把託雷的軍隊消耗嚴重,窩闊臺抓緊機會對託雷趕盡殺絕。

在戰爭眼看就要勝利的時候,窩闊臺突然就大病不起,經過一些江湖術士的研究,說必須讓窩闊臺的親屬代替窩闊臺去死,才能拯救窩闊臺,而當時在場的窩闊臺親屬,只有託雷一人。

實際上此時的託雷已經明白了窩闊臺的意思,就沒有做無謂掙扎,而是十分慷慨主動請求救助自己的哥哥窩闊臺,當託雷喝下江湖術士準備的符水之後,迅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窩闊臺則迅速痊癒。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在窩闊臺好了之後,遵循和託雷之間的約定,厚待託雷後人,託雷的老婆被按照皇后的待遇來安排,也算是窩闊臺比較有人性的做法了。也就是託雷的自願赴死,才換來自己家人的安寧,並且因為託雷的自願赴死,讓託雷的後人能夠成為大汗,比如忽必烈就是其中之一。

要是託雷放手一搏還有機會麼?

也許我們單純從家事的角度來分析,託雷是可以放手一搏的,因為託雷當時掌握著蒙古八成的精銳,只要託雷在庫裡臺大選之前動手解決掉窩闊臺,那麼想要繼承汗位,並不是太大的難事。

可是對於國事來說,託雷需要考慮的東西就比較多了,當時的蒙古可不是唐朝李淵時期,蒙古尚且不夠穩定和統一,外部還有金國以及南宋存在,尤其是金國,要是蒙古內部出現內亂,給金國時間調養生息,也許蒙古就要遭殃了。

就算金國不對蒙古下手,蒙古內部的那些部族首領,也許也會被託雷的殘忍所驚嚇,從而做出一些不受控制的事情。也許有人會比較好奇,唐朝時期的李世民可以透過玄武門之變成就佳話,為何託雷就不可以呢?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正如前邊所說,唐朝李淵時期,已經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外部雖然也有突厥等國家的侵擾,但是對唐朝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再加上唐朝內部的問題也沒有託雷時期那麼嚴重,所以李世民在眾望所歸的情況下,只需要解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可以順利繼承皇位,而託雷需要解決的除了窩闊臺之外,還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正是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所以託雷就算自己在大選之前尚且有一定的實力,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一旦失足,託雷可能就會成為千古罪人,與其冒著成為千古罪人的風險去做一件勝利機率很小的事情,還不如乖乖聽話做一個歷史的犧牲者。

當然了,在大選之後,窩闊臺已經成為大汗,這個時候託雷想要改變什麼,就完全沒有機會了,而在託雷又率兵和金軍大戰之後,實力更加嚴重受損,窩闊臺當然明白,就算當時託雷想要造反,自己也可以搞定,託雷久經沙場,就更加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了,與其揹負造反罵名連累家人,還不如自願赴死,換來後人榮華富貴。

成吉思汗的幼子為什麼甘願赴死,拖雷若放手一搏,能改寫元朝歷史嗎?

結語

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多時候自己的利益已經算不上什麼了,因為一旦自己為了自己利益不擇手段之後,帶來的損失可能是無法預期的,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託雷,還是歷史上一些比較厲害的人物,在面對國家命運與自己命運的艱難抉擇時,還是會選擇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