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的背後:曹丕賜死了傾城傾國的髮妻,為何放過了弟弟?

《七步詩》的背後:曹丕賜死了傾城傾國的髮妻,為何放過了弟弟?

前段時間,因為被馬斯克引用,曹植的《七步詩》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在《三國演義》裡,在後人改編的影視劇中,關於這首詩,有一段非常動人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他們是同母兄弟,又都喜愛文學,原本應該關係很親密,無奈因為有父親辛苦打下的江山要繼承,兄弟二人便開始了“魏王世子”的激烈爭奪。最終曹植落敗,曹丕如願當上世子。不久曹操去世,他成為魏王,對當年與自己爭奪權位的弟弟曹植心懷記恨,便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以“兄弟”為題作詩一首,否則就殺了他。曹植應聲而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聞之深受感動,潸然淚下,放棄了殺他的想法。

這段故事不見史書,來源於《世說新語》,詩句稍有差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比之下,自然四句的比較好讀好記,所以大多數人知道、記得的都是這個,我也是。

《七步詩》的背後:曹丕賜死了傾城傾國的髮妻,為何放過了弟弟?

在這個故事裡,有親情與權力的博弈,更有文學藝術的力量:再無情的帝王也被兄弟親情感動,從而收斂了暴戾之心,成全了兄弟之情,也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只是,曹丕真的是因為弟弟的一首詩,便改變了主意嗎?

曹丕並非心慈手軟的人,不談他的政治軍事手段,只看他對髮妻的態度。曹丕登基成為皇帝后,便用以一杯毒酒賜死了、那傾城傾國的著名美女甄宓。

無獨有偶,甄宓也曾寫了一首《塘上行》給曹丕,深情訴說自己對曹丕的相思:“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亦是無比纏綿動人。甄宓還為曹丕生了一雙兒女,然而曹丕並沒有因此被舊情和詩情打動。

曹丕是文人,他更是政治家。他能下手殺死自己的初戀、兒子的母親,對曾經嚴重威脅自己地位的兄弟也不會手軟的。他已經掌控大權,如果真想要殺死弟弟,何必這麼大費周章,讓他七步成詩?曹植的親信丁儀等人都被他殺了,隨便編個口供也不是什麼難事。

《七步詩》的背後:曹丕賜死了傾城傾國的髮妻,為何放過了弟弟?

他大概真的不想殺自己一母同胞、才華橫溢的弟弟——他已經對自己沒有威脅了,何必呢?然而帝王也不能事事隨心所欲,他還有手下人需要交代,他還需要威懾他人。所以,他用了這樣一種作詩的方式做個臺階,他相信對詩才敏捷的弟弟實在不算什麼,而彼此都能因此下得臺來。

這場殘酷的兄弟之爭最終以文學的浪漫方式結束,雖然不是從此就兄友弟恭了,卻也是帝王之家難得的一抹溫情。

其實作為文學家,曹丕的詩還是寫得很不錯的,隨便摘幾句,還都是挺美的: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妍姿巧笑,和媚心腸。”

更有文學史上的第一首七言詩《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七步詩》的背後:曹丕賜死了傾城傾國的髮妻,為何放過了弟弟?

曹丕從小跟著父親曹操創業維艱,一路從戰火中與權謀中走來的,集豪情與柔情於一身。

只是,他再有柔情,也首先是政治家。當他的權位與個人情感發生矛盾時,他依舊誰都不會留情。他沒有殺曹植,一定不會是因為一首詩,只能是,他不想那麼做。

在現實的世界裡,文學是最沒用的,文字也是。無論多麼燦爛華美、多麼感人至深,它們的力量都很微弱,不能改變什麼,不能決定什麼,也未必能夠影響什麼。

但是,它們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那是心靈的自我療愈與救贖,可以對抗孤獨,驅散恐懼,與自己和解。所以,失敗的曹植雖然無比過得壓抑抑鬱,但從此專心寫詩,還是比曹丕活得更久一點,詩,也就寫得更多一些。

當時光滾滾駛過,是非成敗轉頭空後,人們更多記住了他的悲情一生,併為他的絕代才情而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