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我們重新來審視一下這句話,這裡的“安”應該指的是安定,而並非平定,安定和平定最大的區別就是,安定是一方國家的安寧,平定才是國家統一以後的局面,劉備雖然沒能做到平定天下,但是他還是換來了天下的三萬分之一的平定。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眾所周知,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事情至今廣為流傳,如果沒有水鏡先生的那句話,劉備或許不會三次請求諸葛亮出山,但是他對諸葛亮發出請求的真誠,以及後來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忠心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是一般的謀士難以比擬的,他“定計隆重”的計策為劉備爭天下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孤身入吳”勸說孫權又促成了聯吳抗曹的局面。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在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一心一意輔佐劉備,從來沒有過取君主而代之的想法,直到油盡燈枯之時還在為蜀國綢繆,盡心盡力保衛蜀國,正所謂“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的才能和忠誠就是劉備成就霸業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劉備得到了“臥龍”,卻又沒有一統天下,難道問題出在“鳳雛”身上嗎?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鳳雛和臥龍齊名,但鳳雛又不及臥龍”,這句話是引爆龐統犧牲的重要導火索。瞭解三國時期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龐統這個人有著才華的同時,又很愛面子,大家都說他不及諸葛亮,他臉上掛不住,自然是想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才能不輸給諸葛亮,而雒城之戰恰好給了他這個機會。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在雒城之戰時,劉備的意思是,等諸葛亮來了以後商議下一步的對策,龐統聽到這句話以後,一心想著不能讓諸葛亮搶走功勞,獨佔風頭,便決定親自衝鋒陷陣。

雒城易守難攻,龐統選擇硬拼,結果不言而喻,龐統最終犧牲在了雒城的腳下,劉備在成就霸業之前就失去了“鳳雛”,那為什麼劉備擁有“臥龍”,卻還是隻分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一呢?關鍵在於這句話的後半句。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的後半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兩個人又是誰呢?子初就是劉巴,孝直就是法正。

劉巴是荊州名士,是劉備治理國家內部的奇才,法正的軍事謀略可以與諸葛亮的政治謀略齊名,是劉備對外行軍作戰的重要法寶。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全部得到了,為什麼沒有興復漢室

這兩個人的曠世奇才都為劉備稱霸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劉備卻一個都沒有留住,子初和孝直都在興復漢室之前犧牲了,劉備最終沒能成為天下的霸主,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