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費德勒小德,溫網決賽主角竟是她!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解說?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德約險勝費德勒奪冠 童可欣大讚費德勒老而彌堅”,“vid”:“f0031nk1kkw”,“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9714156446_640480/0”,“desc”:“影片:德約險勝費德勒奪冠 童可欣大讚費德勒老而彌堅,時長約2分41秒”})

在一場史詩級的窒息對決之後,德約科維奇艱難戰勝了費德勒。費、納、德三大天王的對局,每一次都可謂是看點十足,這一次的溫網決賽也不例外,長達4小時57分的激烈攻防,讓球迷們大呼過癮——但賽後,本場比賽擔任央視轉播解說的童可欣指導卻力壓兩位賽事主角,喧賓奪主,一舉登上了熱搜。

力壓費德勒小德,溫網決賽主角竟是她!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解說?

史詩級對決卻遭解說搶鏡,“偏袒行為”引發球迷憤慨

此次的溫網決賽,本該是兩大天王攜手為球迷奉獻的盛宴珍饈,可身為比賽解說的童可欣指導,卻多次出現了對費德勒明顯的迴護甚至是偏袒傾向,自然引起了球迷們的劇烈不滿。

在比賽中,童可欣指導多次為費德勒的大力發球和精彩回球振奮不已,可當德約科維奇打出同樣高水準的回球時,卻視若無睹;而最讓球迷們難以接受的則是,她多次引導話題表現出對德約科維奇的批判性傾向。

力壓費德勒小德,溫網決賽主角竟是她!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解說?

例如在小德大幅橫移救球摔倒之後,原地嘗試小跳感受腳踝狀況時,卻被她描述為“蹦跳著回到休息區,彷彿在告訴費德勒,我還有很多體力沒有用”;例如“費德勒的母親在祈禱,德約科維奇的媽媽也在喘氣”;又例如“德約科維奇的家庭以前很能鬧騰,這大概是現場觀眾絕大部分都支援費德勒的原因”等等……

如此傾向性明顯的解說,自然令大部分深夜觀賽的球迷感到難以接受,甚至有球迷在童可欣指導的個人社交媒體上激烈留言表示不滿。

只要聽過童可欣指導昨夜的解說,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名投入了過度自身情感的費德勒球迷——但是且慢,童可欣指導並非一名新人解說,恰恰相反,她長期從事網球解說工作,從ESPN轉戰到央視業已超過十個年頭,而就在幾年前,她被球迷們所打上的標籤,卻是“德約科維奇的忠粉”。原因?自然是在解說當中大肆褒獎小德甚至有意無意地貶低他的對手……

這就很有趣了不是嗎?

如果長期關注網球比賽的朋友,自然會對童可欣指導的解說印象深刻。在她從ESPN轉到央視,接替了因時常口誤而被稱為“女版韓喬生”的寧辛指導之後,是曾經被觀眾們寄予了厚望的。

但沒過多久,觀眾們便無奈地發現,童可欣指導雖然對網球運動的熱愛或許無可指摘,但在比賽解說上的確並不具備那些頂尖解說所應有的素質,或許是因為熱愛而導致的過於投入,她總是喜歡在比賽裡對某一方傾注太多的感情傾向,也因此備受指責。

而且在解說當中,她不僅和前任寧辛指導一樣會犯一些口無遮攔的錯誤,更是容易在比賽一到激烈時刻就情緒激動而滔滔不絕——或許這更適合足球籃球這些對抗性更強的運動,但並不適合需要靜靜觀賞的網球。

無可否認的是,童可欣指導在過去數年裡的解說功底還是有了不少提高。至少拋開傾向性的成見來看,在昨夜的比賽裡,她指出了德約科維奇獲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強壓費德勒的單反,但當一位解說在賽後遭遇的熱議程度,已經超越了賽事主角本身的時候,就足以說明,她所做的工作,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被大眾所認可的。

眾口難調、傾向性與個性化不能作為基本功和準備工作不足的藉口

當然,在這個講求個性化的時代裡,任何事情都會同時存在著支持者和反對者。不是沒有人為童可欣發聲,認為她的解說帶來了樂趣,甚至還有人留言稱,比賽解說本來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眾口難調,而如果費德勒的粉絲群體的確特別龐大的話,為什麼就不能做出傾向性的解說來討好大部分球迷呢?

這種說法看上去似乎挺有道理,畢竟在當下,一切都可以被解構、娛樂至死的時代裡,新生的球迷肯定不會喜歡像過去的宋世雄老師那樣平鋪直敘、溫溫吞吞的解說風格。而最早爆出“解說門”的黃健翔,也因為一句激情四溢的“義大利萬歲”而永遠被紀錄在瞭解說歷史當中。

說到底,也只有貼合這個時代,才能帶來關注和流量——而所謂的“個性化”,或許會被認為是青春群體的躁動和狂歡,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交流方式,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全新的娛樂化表達、口語式陳述以及對最新的網路潮流段子的瞭解程度,都會成為他們評價一位解說的重要標準。

或許,韓喬生老師和黃子忠指導,因為口誤的集錦,反而在網路上的意外爆紅,就是這種全新審美意趣的表現之一。

我們與其去指責某些流量藝人或者是爭議播客靠著“審醜”而躥紅,倒不如正視年輕一代對個性化的需求——至少在當前,許多體育轉播平臺就提供了多路解說轉播,盡力去滿足那些有著各自不同喜好的體育迷們。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

我們甚至可以訂製專門屬性的解說,比如偏向小德的男性解說,比如偏向費德勒的喜歡聊場外八卦話題的解說。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承認,再怎麼追求個性化,任何一名職業人士的安身立命之本還是在其專業性。

我們在吐槽童可欣指導解說的功底有所欠缺時,很少有人會去注意到,

她幾乎是唯一一名不依賴翻譯就能夠做到現場同聲傳譯的專業人士

——但這並不是球迷們想要的。

在昨晚那樣一場不管是質量和意義都堪稱史詩級的比賽過後,男子網壇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之爭,再度充滿了懸念。費德勒固然偉大,但是同樣堅韌不拔的德約科維奇,那個揹負著現場觀眾對他的國家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歧視,頂住壓力完成破發乃至逆轉獲勝的選手,難道就不偉大嗎?而他背後的塞爾維亞所經歷的創傷,以及他與“仇敵之國”克羅埃西亞球星莫德里奇之間的英雄相惜,難道不也是體育精神所帶來的昇華的絕佳話題嗎?

力壓費德勒小德,溫網決賽主角竟是她!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解說?

在今年NBA的西部決賽裡,鏡頭晃過,開拓者球員的球衣上全都印著“PGA”字樣,負責解說的兩位指導支吾了許久,卻沒有人知道這是在紀念他們剛剛去世的老闆保羅艾倫——必須承認,兩位指導在對球隊技戰術的分析專業性十足,但這個鏡頭在網上被激烈討論,成為了他們的減分項。

或許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體育迷們對解說的挑剔程度也在呈指數級不斷提升,解說們也需要認清自己的優劣勢,並且更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就像大家所喜愛的足球解說詹俊老師,鏡頭當中給出的任何一位球員和場外名人,他都能夠迅速識別,並且給大家簡單介紹其近況——這其中的場外功夫,又該是何等的可怖?

在這兩年裡逐漸被NBA球迷所認同的殳海指導與劉圳展指導,更是完美地向大家展現了專業性和娛樂性的貼合,不管是“劇透式”的戰術分析,NBA的最新八卦,又或者是日常生活裡的段子,都能夠娓娓道來。

而這些,或許才是我們體育迷們,最想看到的賽事解說——

永遠新潮,並且,足夠專業。

(撰文: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