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說實話,在瞭解楊修家世之前,我覺得他就是個狂妄自大的書生。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自負到揣測主上的心思,當然不會有好下場。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後來發現我還是太年輕。too young too naive。

《後漢書》中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從楊修爺爺的爺爺到他的父親楊彪,家裡四代人全是太尉這種官銜。換算到今天,你家裡連著四代人都是部級或副國級幹部,估計你做夢都能笑出聲,狂一點實在是太正常了。也正因為楊修家世顯赫,相比之下河內的司馬家族實在是不值一提,所以《軍事聯盟》裡有一段司馬懿在法場之上與楊修那段對話確實太精彩。不妨拿出來跟大家一起鑑賞下: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司馬懿:“你與我弟不和,你退了他的親,你是卑鄙小人!”

楊修:“我呸!你三弟是個什麼東西我要和他不和。我告訴你,別說你爹現在意圖謀反,就算他平平安安身居高位,我依然看不起你們家!”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當然楊修這麼狂,家世只能說是一半的原因,還有一半自然是因為他如璞玉一般難遮掩的才華。狂生禰衡曾稱讚他:“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孔文舉就是大家熟知的北海孔融,楊修跟他齊名,才華可見一斑。後來任職主簿,算是曹操的隨行秘書。這隨行過程中一個才高八斗的書生和一個平定亂世的奸雄,兩人才思碰撞出的火花成就了太多的故事,供後人引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從看到曹操題個“活”字就下令拆門,到“一人一口酥”分而食之的典故;從曹娥碑上的“絕妙好辭”,到無人不曉的“雞肋”的故事……楊德祖的天資聰穎被這些或真實或演繹過的故事展現地淋漓盡致,他的才華耀眼到後世很多人總結他的死因時都會帶上:曹操嫉妒他的才華,厭惡他的狂狷所以將他殺害。人教版語文課本中還專門有一篇就是節選自《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的,在課本中叫做《楊修之死》,裡面闡釋了羅貫中認為楊修死於自己的恃才傲物、隨意揣度曹操心意。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我十分支援初中語文書中收錄“四大名著”中的經典篇章和段落,但對羅貫中先生的這個觀點我持懷疑態度。我不否認楊修的性格確實過於狷狂,但曹操僅僅因為厭惡他就把他殺掉,這有些不合常理。

我大膽推測,楊修之死,可能更多是因為他捲入了太子之爭中。這也是《軍師聯盟》中我認為展示的比較真實的地方。

圖為《軍師聯盟》中楊修跟隨曹操出征。

曹操一向不願別人干預他的家事,兩個兒子之中他早些也更加屬意才華橫溢的曹植,對於曹丕這個謀略有餘才華不足的“大哥”,不是非常喜歡。所以“立長”還是“立賢”的問題自然讓曹操十分頭疼。他也曾在這個問題上諮詢過很多重量級謀臣、武將的意見,其中曹真、崔琰、程昱等人皆支援立長。賈詡更是直截了當用袁氏家族不立嫡長子、內訌以致敗給了曹操的事實來表明自己的立場。當然這些都只是讓曹操心裡的那桿秤上下搖動,並沒有放上去最後一塊兒決定性的砝碼。

說回楊修,一開始時楊修並不是像《軍師聯盟》中演的那樣,主動站隊曹植的。歷史上楊修與曹丕的交情也不錯,有贈過寶劍給曹丕的記載。不過到後來曹操考驗曹植的時候,曹植就不斷地詢問於他,自然而然大家就認為他是曹植的幕僚,可以說楊修是被曹植拉上了“沉船”。但楊修確實才思敏捷:給曹植寫軍國之事的答教以應對曹操提問、讓曹植斬殺城門門吏出城等。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這幾個計策確實展現出楊修的智慧和英雄氣概,也顯示出楊修對於曹植,有感恩(曹植對待他的好朋友楊修還是相當不錯的)也有期待。我可以不站隊不上你的船,但我既然選擇了你來輔佐,就定要將你扶上太子大位!無奈曹植不知節制,天天飲酒作樂、吟詩作對,實在不像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反觀曹丕則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違為臣之道和為子之道,獲得了曹操越來越多的稱讚。朝臣們趁機打助攻,天平開始慢慢傾斜,直到下面這件事的發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曹操一次出征之前,百官送行。曹植當眾吟誦了自己寫的一篇詩賦,讚頌父親曹操如何如何功業蓋世。文章辭藻華麗,文采飛揚,大家聽了都嘖嘖稱讚。曹操也點頭讚許。曹丕卻匍匐在地、淚流滿面、放聲大哭。奸雄如曹操也是有感情的,心中很受感動。對他而言,華麗的文章算什麼呢,作為父親最珍視的還是兒子對自己的留戀和關懷啊。自此曹植再無翻盤的希望。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曹植既然已經無緣太子的位置,該剪的羽翼自然要剪一剪,起碼得保證曹丕安然上位啊。於是對曹丕最有威脅的曹植幕僚楊修就難逃一死。雞肋一事只是個幌子,魏王要殺的人,死只是時間問題。可嘆楊修滿腹經綸、懷著驚世才學,就因為站錯了隊,還未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不過我也說過,以上所寫楊修的死因是我的推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古人的心思你別猜,猜了也別說自己一定是對的。給逝者留一些尊重,對事實、真理保有敬畏之心,這樣才算得上個合格的歷史寫手。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引用《軍師聯盟》中的曹操一句話做個結尾吧:

三國時最聰明的人——楊修是如何死的?

“大江東去,盡是流不盡的英雄血,多少人的委屈在裡面。”

楊修確實委屈,楊修是個英雄。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