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滿語為主還是漢語為主?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滿語為主還是漢語為主?

滿語作為書面語,天生就先天不足——滿語在1600年代才產生,1636年才出現有圈點的“新滿文”。到康熙主政(1662年)也就不到三十年時間。人口基數很低、文化很落後的一個族群,能在半個世紀完善一門語言?這事誰會相信?也就是說,滿語要表達完整意思,必須借用蒙語和漢語中的一些要素。甚至可以說,滿語本身不算一門完整的語言。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滿語為主還是漢語為主?

滿清的皇帝例如雍正乾隆皇帝時代,都下過大力的整頓,希望能夠把滿語重新重用起來,只不過收效甚微而已。到了後期的時候,甚至連滿族的皇帝對滿語都瞭解的不多,在朝廷上自然就以漢文為主了。不過這也是幾百年的經歷,至少在早期忙於在滿清朝訓中還是佔有很大比重的。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滿語為主還是漢語為主?

基本上,到康熙雍正年間,滿清皇族貴族與漢人官僚之間用漢語漢字進行溝通交流,已經沒什麼問題了。從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硃批奏摺來看,康熙、雍正二位君主已經能很流利地與漢族官員進行書面上的交流了,而且一些滿人也能用漢文與皇帝溝通,比如雍正與鄂爾泰同為滿人,二人在奏摺上卻用漢文來溝通。可見在這一時期,出於統治的需要,滿清統治階層對於漢語漢字的使用從被動接受逐漸轉向主動迎合。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滿語為主還是漢語為主?

清朝統治者明白,他們作為少數民族統一中原需要依靠大量的漢族人才,所以後期在朝堂上才出現了以漢語為主滿文為輔的情況,但是作為滿族子弟卻必須嚴格學習滿文,甚至到了清末代皇帝溥儀同樣經歷了嚴格的滿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