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心玥的二號位定點強攻為什麼不常用?接應式副攻為什麼不常見?

中國女排是一支頂級強隊,這點毋庸置疑,但並不是頂級強隊都沒有短板的,中國女排最明顯的短板就在於右翼的定點攻力能力不足。

袁心玥的二號位定點強攻為什麼不常用?接應式副攻為什麼不常見?

右翼的定點攻,並不單指強攻,二號位的戰術拉開,以及後二,二號位強攻都是右翼的定點攻,做好了,有絕對的下分能力,更能給四號位提供一些牽扯,中國女排的主力接應龔翔宇是比較全面的接應,但是在強攻這方面是有一些欠缺的。

如果一傳到位,那麼即使是前排兩點攻也可以利用副攻的背後球及他人的後攻牽扯攔網,如果一傳不到位的兩點攻前排就剩下一個攻擊點了。袁心玥打大副攻,她有兩輪前排兩點攻,其中還有一輪是跟張常寧同在前排。如果一傳不到位,後排強攻可以忽略,前排就剩下張常寧一點攻了。而張常寧的突破能力明顯不如朱婷,特別是定點強攻容易被攔死,如果袁心玥也可以打前排二號位定點強攻那該多好。

袁心玥的二號位定點強攻為什麼不常用?接應式副攻為什麼不常見?

在以往的比賽中,我們偶爾有看到過袁心玥在二號位的定點強攻,記得奧運會預選賽對陣土耳其的時候還打過一次,但是她的定點強攻,壓根就不在戰術體系之內,三大賽從未打過,平時的世界聯賽也沒使用,而據小道訊息報道,她是常常練習二號位定點攻和後攻的,那為什麼不用?

接應式的副攻上次出現在三大賽上,還要追溯到2014年世錦賽,日本女排在對陣中國的比賽中使用了MB0戰術,場上除了二傳外,攻手是木村紗織,長崗望憂,新鍋裡紗,石井優希以及迫田紗織,一大堆的邊攻手,沒有一個副攻手,整個比賽,看得人眼暈。

所謂MB0戰術,就是場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副攻,是直接放棄了副攻的背飛而改成了三號位的小半高和二號位的定點攻。而日本女排在當年的大獎賽使用的是MB1戰術,那就是一個真副攻,一個假副攻,真副攻肯定是小副攻,兩輪的三點攻,假副攻則兩輪的兩點攻,這兩輪兩點攻,都在二號位打,真接應假副攻的存在。這樣的好處是,進攻增強了,特別是在一傳不到位的情況下,MB1有五輪二四號位都有進攻點,MB0則六輪都是兩點攻,進攻上是牽扯到了攔網。由於副攻的背飛和二號位的定點攻跑動的線路完全相反,所以這些戰術有一個特別緻命的情況,那就是MB0戰術則需要二傳手在前排的時候三輪都在中間移動攔網,MB1戰術也有兩輪需要二傳手在中間攔網。回顧了一下日本當年的二傳,一個是身高159的中道曈,另一個是176的宮下遙。對於日本隊來說,176的宮下遙在中間攔網還勉強過得去,而159的中道曈則是個天然的樹杈,她在中間攔網能摸到球嗎?這兩個戰術其實還十分考驗二傳手的體能,本來二傳手就要滿場飛奔傳球,再加上每輪移動攔網,鐵人也扛不住,所以那屆日本女排被打成了篩子,這兩個戰術也宣告流產。

袁心玥的二號位定點強攻為什麼不常用?接應式副攻為什麼不常見?

雖然中國隊的整體身高可以,袁心玥二號位的定點進攻也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丁霞的攔網真的不太行,沒有高度,平時都總是被人超手打,如果讓她在中間攔網,那就是最大的漏洞了。別人可以無限從她頭上突破,再說現在丁霞也31歲了,你讓她再來兩輪移動攔網,那簡直是要了她的命。這個戰術,有一個致命的硬傷,那就是攔網會出現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這在排球比賽中其實也是大忌,所以即使袁心玥有不俗的二號位強攻能力,這個戰術也無法融入體系,說白了就是看起來可口,實際雞肋的戰術。

袁心玥的二號位定點強攻為什麼不常用?接應式副攻為什麼不常見?

二傳手的身高大多數都會比攻手矮,特別會比副攻手矮不少,這也就造就了接應式副攻先天就是畸形的原因,如果有個身高接近190公分的好二傳,這個戰術倒是可以試試能不能融入體系。但是當下歐美國家的接應強攻實力都很突出,打法也很男子化,即使不到位,只要球立得穩,也依然有一定的後排強攻實力,所以這個戰術還是比較雞肋。中國女排這樣的強隊,雖然二號位的定點強攻能力和後攻能力不突出,但是攔網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接應式副攻還是不太會出現。這樣的打法,在奧運會上也許會偶爾出現一下,就像副攻的後攻一樣來個出其不意,但絕對不會作為常規戰術使用。即使遇到兩點攻卡輪的情況,也可以透過兩點換三點來渡輪,而不會直接讓袁心玥打二號位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