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本文首發於小紅書)

去年歐洲盃開打之前,圍繞西班牙國家隊的主要話題是在大名單可以帶26人的情況下,恩裡克只用了24個名額。而且這24人裡,一個皇馬球員都沒有。

作為巴薩名宿和前主帥,恩裡克的過往身份立刻成為了西班牙輿論所針對的焦點。比如《阿斯報》就寫出了一長篇控訴,大意是恩裡克對皇馬心懷怨恨,所以才寧可空兩個位置,也不願徵召納喬、卡瓦哈爾等皇馬球員。

他只說了一句“納喬的水平在那兒,還有三到四名球員都配得上入選名單,但是我就是隻想徵召24名球員。”再也沒有多餘解釋。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等到歐洲盃結束之後,就沒有人再糾結於這個話題了。畢竟,西班牙在那屆比賽裡踢出了標誌性卻有些不一樣的傳控足球,還打破了賽事各種控球率紀錄。球隊一路打到了半決賽,只是點球輸給了最後的冠軍義大利。

成王敗寇,足壇鐵律。

到了世界盃,已經沒什麼人繼續質疑恩裡克的權威,我們反而看見了一份本來應該很正常、卻莫名有種驚喜感的大名單。26個人全部帶滿,包括卡瓦哈爾和阿森西奧這兩名皇馬球員。恩裡克版本的“青春傳控”,會在卡達帶來什麼樣的故事呢?

西班牙26人大名單:

門將:烏奈-西蒙(畢爾巴鄂競技)、羅伯特-桑切斯(布萊頓)、大衛-拉亞(布倫特福德)。

後衛:拉波爾特(曼城)、保-託雷斯(比利亞雷亞爾)、埃裡克-加西亞(巴塞羅那)、烏戈-吉亞蒙(瓦倫西亞)、卡瓦哈爾(皇家馬德里)、阿斯皮利奎塔(切爾西)、約迪-阿爾巴(巴塞羅那)、加亞(瓦倫西亞)。

中場:布斯克茨(巴塞羅那)、羅德里(曼城)、加維(巴塞羅那)、索萊爾(巴黎聖日耳曼)、馬科斯-略倫特(馬德里競技)、佩德里(巴塞羅那)、科克(馬德里競技)。

前鋒:費蘭-託雷斯(巴塞羅那)、尼克-威廉姆斯(畢爾巴鄂競技)、莫拉塔(馬德里競技)、阿森西奧(皇家馬德里)、薩拉維亞(巴黎聖日耳曼)、奧爾默(RB萊比錫)、法蒂(巴塞羅那)、耶萊米-皮諾(比利亞雷亞爾)。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歷史戰績】

儘管長期作為西歐技術流的代表、還有過類似“歐洲拉丁派”的外號,但西班牙國家隊在世界盃的存在感並不是很強。

早期曾經在1950年世界盃進入四強的行列,但其他大部分時間不是預選賽淘汰,就是小組賽淘汰。八十年代開始終於能夠穩定進入世界盃正賽,但還是小組賽或者淘汰賽一二輪遊。很長一段時間裡,八強對於西班牙都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半決賽可望而不可即。

這樣的成績一直持續到了2010年,因為西班牙足球迎來了自己的史詩,而這段史詩的恢弘簡直讓前人難以想象。國家隊層面,一屆世界盃+兩屆歐洲盃,連續三屆大賽奪冠;俱樂部層面,巴薩豪取六冠王,西班牙中場奔赴整個歐洲技術扶貧。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這種球星、俱樂部、國家隊的全面輝煌,在世界足球史上都可以算是難得一見。而這一切又恰好出現在社交媒體興起的時代,短短几年就讓人們忘記了西班牙國家隊的平淡歷史,從此躍居歐洲乃至世界強隊的第一梯隊。

只不過好日子有多幸福,結束的時候就有多麼苦澀。

2012年歐洲盃的輝煌之後,西班牙迅速走上了一條下滑之路。接下來的三屆大賽,2014世界盃未能出線,2016歐洲盃僅僅打到十六強,2018世界盃還是十六強。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控球率仍然相當可觀,進攻效率卻大打折扣,被長傳反擊更是一打就穿。

很多人說,那是因為巔峰哈白布只剩下了一個走下坡的老布。還有人說,西班牙的戰術早已經作為範本被足壇研究透了,新世界再也沒有叫做傳控的那條船。這些各有道理,但其實也和他們三條線不再緊密銜接有著不小的關係。

【戰術體系】

某種程度上來說,西班牙足球近十幾年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印記,也形成了一些自己才有的問題。

受到傳控思潮的影響,他們對中場區域的構建有著極高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是執著。很多教練和球隊都對這一區域的作用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讓大量的技術型中場得到了培養和重用。

但無論戰術如何發展,中場仍然有著無法改變的特殊性。這一區域畢竟不如鋒線那樣與進球直接聯絡,也不如後防那樣與丟球直接相關。想要把中場的控球優勢擴大到攻防兩端,需要的不止是更多的跑動,還有三條線之間的無縫連線。

而2012年之後的西班牙,在這些地方都出現了滑坡。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迭戈-科斯塔入籍成為主力中鋒,希望能帶來衝擊力和直接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兩屆世界盃都遊離在體系之外,不是一個人在後衛堆裡肉搏,就是在隊友們玩小空間配合時看戲。皮克和拉莫斯的年紀增長,也使得後防線再也沒有同時能兼顧出球能力和防守硬度的中衛組合。

哪怕哈白之後,從年輕一些的席爾瓦、法佈雷加斯,到蒂亞戈和被西蒙尼磨掉稜角之前的科克,再到現在的佩德里……西班牙中場的技術能力從未斷檔,但控球帶來的優勢日益減少。

那麼,2018年世界盃之後上任的恩裡克,是怎麼解決這些難題的呢?

看看去年歐洲盃的表現,以及這次卡達世界盃的大名單,你就能找到答案。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門將人選,恩裡克早就徹底放棄了德赫亞。一方面是因為出球能力完全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反正德赫亞打了一整屆世界盃,撲救次數也就追平了蘇亞雷斯。這次直接沒進大名單,其實就算進了也還是給烏奈-西蒙打替補。

中衛方面沒選拉莫斯,這次去卡達的四個人分別是:一直因為“太軟”去不了豪門的保-託雷斯,平時很硬派但關鍵比賽會有點軟的拉波爾特,速度不快高度不夠硬度也不行的加西亞,以及已經在加圖索手下踢後腰的吉亞蒙。但甭管輿論怎麼吐槽,這四位都有著一個不可否認的共同優點——傳球好。

所以,假如你看見加西亞能和拉波爾特在世界盃上搭檔主力,千萬不要驚訝。因為保-託雷斯也是後者一樣是左腳,而恩裡克很需要兩個順足中衛來配合中場掌握控球權。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中場蒂亞戈的落選,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但殊途同歸的問題。雖然他傳球很好,但從去年歐洲盃之後就再也沒有入選過國家隊,因為他無論是在布斯克茨單後腰、還是羅德里單後腰的體系裡都踢得非常不合拍,既無法提供佩德里在這個位置的大範圍跑動,還會因為前搖過長,拖慢連續傳遞的節奏。

鋒線的話,由於整體實力的下滑,如今的西班牙已經無法再回到以前小法踢偽九的道路,但也不能強行使用像迭戈-科斯塔那樣的大中鋒。新一代的西班牙前鋒,必須要首先兼具身體能力和腳下技術,哪怕會因此削弱一些施加給對手的衝擊力,甚至要犧牲一些射門時的腳感。

典型例子就是,莫拉塔在國家隊順位的全面提升,以及他的替補經常是全能型的傑拉德-莫雷諾。而這次傑拉德-莫雷諾大傷剛愈,恩裡克乾脆八大前鋒裡就帶了莫拉塔一個正經中鋒,剩下的邊鋒排成一串葫蘆娃。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不過,正是因為做出了這些取捨,才能在去年歐洲盃上動不動就控球率百分之七八十,壓在對方半場玩傳球遊戲。與此同時,肋部配合華麗到讓人都覺得有點繁瑣,比起俄羅斯世界盃多出了大量的射門機會。

當然,機會出來能不能打進,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關鍵球員】

考慮到這些優缺點,西班牙在這屆世界盃上能走多遠的關鍵,可能還是一前一後的兩名球員。

後面的是布斯克茨。

沒錯,儘管已經遭受了海量的批評,但恩裡克的433控球體系還是要以布斯克茨為基底。過去這兩年西班牙試過各種各樣的中場配搭,包括布斯克茨、佩德里和加維的純巴薩組合,還有羅德里、科克和索萊爾的無巴薩組合。但能把底兜住的,往往還是布斯克茨站在單後腰。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當然我們都知道,布斯克茨現在這個跑動和回追能力,讓他和慘案形成了雞生蛋生雞的因果律。所以世界盃上,恩裡克估計會在布斯克茨和佩德里之外,更多安排已經完全轉型工兵的科克去保護他身後,以及儘量多地讓羅德里出場替換他去輪休。

前場的關鍵球員還是莫拉塔。前面已經說過了,恩裡克這次帶了八個邊鋒去卡達。其中,費蘭-託雷斯應該會佔據一個主力位置,因為他串聯肋部確實是一把好手,只要不聊射門我們就是好朋友。此外,家庭和諧和父女關係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而另一個首發無論是誰,這批邊鋒說穿了都是恩裡克拿來鑿傳肋部的耗材。打不開局面先換個邊,沒勁了就換下一個,機會出來還是進不了……那就上法蒂和阿森西奧,帶他倆就是用來收割的。

但莫拉塔呢?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你會發現回撤接球的是他,背身扛後衛的是他,拉邊接應肋部配合的是他,起跳接邊後衛傳中的還是他。恩裡克的前場打法,最大的代價就是對莫拉塔有著鉅額的消耗。

如果莫拉塔身體有什麼狀況,那麼你又會看見恩裡克啟用無鋒陣這個Plan B。就像歐洲盃半決賽打義大利那樣,壓制很強但射門更拉,非得莫拉塔再出場才有直接威脅。

淘汰賽裡,莫拉塔的健康、體能和狀態,說不定比布斯克茨更能決定西班牙走多遠。

【小組賽預測】

和其他歐洲強隊相比,西班牙現在的狀態還算不錯。

球員受傷訊息較少,雖然拉莫斯、傑拉德-莫雷諾、奧亞薩瓦爾和凱指導最終沒有入選,但總體來說還是足夠恩裡克選擇需要的球員。世界盃前的歐國聯最後一輪,擊敗葡萄牙晉級四強,士氣上也是很大的提升。

所以哪怕是在這屆看起來最有“死亡氣息”的小組,西班牙還是有著理論上很大的出線希望。

雖然以巴薩為主的中後場遇見德國一群拜仁中前場,總讓人覺得好像有點瑟瑟發抖。但只要不出現西蒙停球停進網、雙逆足全員附體這樣的意外,在日本和哥斯大黎加身上還是應該能拿夠分數。

世界盃西班牙隊看什麼?年輕的鬥牛士,渴望重現傳控榮光

如果能順利出線,後面還能走多遠呢?看起來星光黯淡的平民陣容,這個新版本的傳控有沒有機會重現往日榮光?

年輕的鬥牛士,將在下個月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