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的時候宰相絕對是百官之首,因為他們不僅負責的朝廷一些比較重要政務的處理,甚至對於君王所施行的一些政策也會率先提出意見。可是讓人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就是唐朝的宰相只是一個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機制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唐朝官階總共分為九個品級,其中一品官主要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以及太師,太傅和太保等。從這一點大家可以看出,這些人在漢朝的時候還是具有非常大的權力的,但是唐朝改革了相應的制度設定之後,有每一個部門單獨對於朝廷的大事負責,所以使得這些一品官的權利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時候都是由一些皇親或者比較有功勞的大臣擔任。這些人對於朝廷非常忠心,但是卻沒有實際的權力。也就是說他們在官位上是要比三品官大的,但是在處理政務的方面卻從來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另外就是一些人的封號都是在死後進行追加的,像這樣的人也不可能在生前擁有太大的權力。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既然一品官都被架空了權利,那剩下的二品官呢?要知道在唐朝宰相的更替是非常頻繁的,有一些宰相在自己執政期間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如果皇帝直接將他們罷免,就會顯得自己太不近人情,所以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明升暗降。也就是說該給他們升官的同時將權力拿掉,所以大部分的二品官都是之前的宰相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官員所擔任,他們雖然也具有比較高的官職,但是終究無法對於朝廷的一些大事做出非常有利的決斷。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剩下的三品官就是宰相的位置,要知道這群人在當時直接負責者各個部門的治理,所以手上的權力很大,但唯獨關鍵並不是特別高,頭頂上有二品官和一品官對他們形成壓制,也就避免了丞相能夠專權。要知道唐朝的治理風氣是非常開明的,但是君王對於手中的權力要肯定想要牢牢把握在手中。在這時他們也知道透過一些其它的措施來有效地壓制宰相,所以就使得這些人只能夠得到票這樣的官階。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在當時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之下,三品宰相也依舊成為了百官員之手,要知道他們對於皇帝下發的政令直接負責,甚至輔佐君王將一些政策進行很好的實施。所以圍繞在他們周圍的官員集體是非常重大的,在這時也就使得他們在朝廷政策上面說話很有分量,甚至直接代表著群臣的意思,所以在一些比較關鍵的決斷上及時一些官位比較大的大臣也需要按照宰相最終的決定來執行。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相信大家都還知道唐朝非常出名的宰相姚崇,在被任命為宰相之後的某一年裡,唐朝遇到了非常嚴重的蝗災。由於古時候的人非常迷信,認為這樣的災情發生是由於皇帝品行不端正,或者採取了一些非常錯誤的治理措施導致的,在當時很多人都要求皇帝要直接祭祀天地向上天懺悔自己的罪行。但是姚崇從中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所以他直接向皇帝建議由丞相直接向各地官員下發牒文,組織人手消滅蝗蟲,這樣君王就不用受困於大臣的建議一定要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同時還能夠使災情得到治理。所以從這件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宰相在當時絕對是君王最信任的人。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定,裡面有什麼隱情呢?

而且宰相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權利,就是在自己退休之後可以向皇帝推薦自己的接班人。要知道這樣的權利在其他大臣那裡是絕對不可能得到的,畢竟朝廷官吏的任命還是由皇帝最終決定。但宰相因為對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所以一般會保留這種權力。而君王在當時也會考慮宰相的這種建議,適當將他退出的人提拔到這個位置上來,至於在後期是不是會一直任命推薦的人做宰相,主要就看皇帝在自己國家上面會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政策。如果宰相能夠很好完成,相信自然是一種比較好的結果,但大多數時候皇帝也會把宰相進行撤換,這樣就可以使的朝廷當中的權力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丞相退一位之後,一般都是君王直接下發詔書,從一些地方官員當中重新提拔任命,幫助自己實現國家的治理。所以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丞相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權力的壓制,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君王最接近的人,能夠在身邊聚集很多的官員團體。所以距唐朝君王採取這樣的做法,對於宰相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限制,可以保證朝廷統治的穩定,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南北今天為大家說到這裡,如若大家還想了解更多歷史趣事,請在評論下方留言!

關注南北,每天為您帶來最優質的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