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文章離婚!《且行且珍惜》斷更

馬伊琍文章離婚!《且行且珍惜》斷更

馬伊琍文章離婚!《且行且珍惜》斷更

一、

也許每段婚姻都是一篇文章。

白頭偕老的,文章寫完了,皆大歡喜。

中途離散的,寫了一半撒手不管,用網文黑話來說,就是“斷更”,或者“太監”,這就不免令人唏噓。

馬伊琍的婚姻是文章,這比任何人都貨真價實,因為她老公(前夫)的名字就叫文章。

11年後回頭看,馬伊琍和文章的這篇題為《且行且珍惜》的文章,從起筆之時,就埋下了今日斷更的伏筆。

二、

首先,我們看《且行且珍惜》的第一段:年齡與金磚。

馬伊琍,1976年生於上海。文章呢,1984年生於西安。也就是說,今年,馬已43歲,文方35。

二人相差8歲,且是女比男大。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那馬伊琍比文章大8歲,差點就是“女大三”的三倍,文章這一娶,恐怕家裡金磚多得要抱不過來了。

聽著是好事,但是人各有命。

有的人,體質好,金磚多多益善。

有的人,體質要不那麼好,金磚太多,恐怕就會抱不太動。

金磚也是磚,磚頭這東西,萬一抱起來放不下,是容易砸自己腳的。

三、

再看《且行且珍惜》的第二段:情史是深水炸彈。

馬伊琍和文章2008年在北京領證結婚,當時她32歲,已演過《還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間》中的紫薇,並憑藉《奮鬥》中的夏琳一角大火。

而文章當時才24歲,大學畢業剛兩年的青瓜蛋子,開始因為《奮鬥》中的向南得到一些關注。

此時結婚,二人並沒有舉辦婚禮,對外的理由是馬伊琍不希望走形式。

但也有媒體爆料說,真正原因是當時馬伊琍已經懷孕,舉行婚禮的話不太方便。

然後不久,兩人的女兒,在2008年9月出生了。

據說文章為了表示對馬伊琍的愛,特意給女兒取名叫“文愛馬”,看上去確實很恩愛的樣子。

然而大眾不是很熟悉,但業內大多知道的是:馬伊琍32歲和一個愣頭青小夥結婚,婚前一直混跡近水樓臺的娛樂圈,能沒有點情史嗎?

當然是有的,只百度百科認證的就有兩位,一位是著名導演管虎,就是拍《鬥牛》《老炮兒》《八佰》的那位。

另一位,則是《三國》中演孫權、《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演荀飛盞的張博。

當然了,這年頭,誰還沒個前任?

不過馬女士的前男友們實在太有名了。尤其前一段情史,惹人浮想聯翩。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文章在馬之前不能說沒談過戀愛吧,但二者相比,明顯情史要簡單許多,是不是有點虧?

四、

於是,我們就看到在《且行且珍惜》的第三段:深水炸彈炸了。

2014年,婚後一直扮演模範夫妻,各種對外秀恩愛的文和馬,忽然被曝文章出軌某80後女演員……這是否可以看作是文章多年隱忍的爆發?

深水炸彈終於炸了?

當年傳馮唐和柴靜時,忘了是高曉松還是誰說的來著,說有些人婚前情史少,可能就會在婚後報復性找補。

被曝光後,文章在微博中髮長文道歉,稱“自己咎由自取,願日後再不負人”。

馬伊琍則選擇了原諒丈夫,並在微博上引用了林語堂的名句大度表態:“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至此,《且行且珍惜》正式進入公眾視線。

五、

同時,《且行且珍惜》也正式進入了第四段:撲朔迷離,欲蓋彌彰。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總會有峰迴路轉,起承轉合。

這篇文章也一樣。

出軌事件後,文章遭遇事業危機,先是轉型導演,拍了電視劇《剃刀邊緣》和電影《陸垚知馬俐》,而後又參演了院線電影《胖子行動隊》,終於,慢慢走了出來。

而馬伊琍也憑藉《我的前半生》成為白玉蘭“視後”,並憑藉電影《找到你》口碑炸裂。

在此期間,馬伊琍和文章分手的傳聞不時泛起,均被闢謠。

馬伊琍經紀人曾說:“沒有的事。兩人感情很好,全家正在三亞度假呢。”

文章則反應更為激烈:“哪兒×××來的唐先生,誰認識什麼叫××的東西!”

然而,有人爆料文章在夜店叫美女陪唱,也有人在《不二神探》的片場拍到他與陳妍希勾肩搭背……傳言一直有,真偽莫辨。

2015年馬伊琍生日,文章在上海包場舉辦生日派對,現場補求婚和補送婚戒,並向馬深情告白:

“小文以前不靠譜,今天以後想靠譜了。有你,便是一切。老婆,求求你嫁給我。”

呵呵。假作真時真亦假。

六、

如果照童話裡的邏輯,《且行且珍惜》這篇文章,本可以寫到海枯石爛、地老天荒,然而寫到第五段時,卻突然斷了。

可見童話不能當真。

彷彿西湖的斷橋,曾經真摯感人的往昔,終究敵不過時光之戟,終化傳說,煙消雲散。

11年,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終於不再同行,不再珍惜,只剩下曲終人散,燈火昏黃。

當愛落幕時,電影散場了,分別之際,他說:“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她卻說:“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馬伊琍文章離婚!《且行且珍惜》斷更

是的,既已一別兩寬,只好各生歡喜,如果不是因為孩子,又何必藕斷絲連地親情守候?

婚姻不易,明星的婚姻尤其不易,這個圈子有太多的名利,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恩怨,太多的聚少離多……

若能柴米油鹽、兒孫繞膝、廝守到老,固然是一種幸福。

若不能,種豆得豆,求仁得仁,好聚好散,不出惡聲,也算是珍惜同行一場的緣分,留了一份尚不算太過狼狽的懷念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