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強調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爭上游(第28和第61章)。司馬談說,道家的特點是“去健羨,絀聰明”(《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六家要指》),什麼貴柔貴弱好像水呀,什麼要當女人、小孩呀,全是本著這種精神。

人往低處走:《老子》天下第一

人往低處走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老子》天下第一

出版年: 2008-3

頁數: 275

定價: 28。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李零《我們的經典》系列

01

作者是研究國學的專家。書的正文部分是對《道德經》的解釋,非常專業。

我更感興趣的是書的兩篇前言,算是作者對《道德經》思想、老子與諸子百家的爭鳴點的概括,比較好看。

作者的重要觀點:

1:《老子》是帝王術。它提倡復古,崇拜聖人,主張愚民,念念不忘天下;

2:《老子》正好相反,它強調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爭上游;

3:《老子》也有這個特點,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好像朦朧詩。說起《老子》,我常常會想起老年痴呆症。

總體評價4星,不錯。

02

插播一條小廣告。不喜歡這條廣告的書友不要點選,單純的點選對我沒好處。

03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1998年,郭店楚簡《老子》發表,我參加過最初的討論,包括達特茅斯會議、達園賓館會議。我的《郭店楚簡校讀記》就是參加討論的結果,其中也包括《老子》。#41

2:我是學古文字的。文字考訂,對我來說,是最基礎的東西,但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更關心的是思想內容。#41

3:老子和孔子不同,精神氣質,更像《微子》篇中的隱士和逸民。隱士和逸民,有三大型別,死磕、逃跑和裝瘋賣傻。第一類最高潔,最難學,所以沒人學。要學全是後兩類。#46

4: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強調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爭上游(第28和第61章)。司馬談說,道家的特點是“去健羨,絀聰明”(《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六家要指》),什麼貴柔貴弱好像水呀,什麼要當女人、小孩呀,全是本著這種精神。#49

5:《老子》的另一面是帝王術。它也提倡復古,它也崇拜聖人,它也主張愚民,念念不忘天下。愚民的伎倆更狡猾,也更高明。它的“道”,更像一隻看不見的手。韓非迷的是這隻手。#54

6:小孩都歸大人管,大人都歸領導(過去叫帝王)管,領導都歸老天管。老天又歸誰來管?答案是老天他媽,老天他媽的肚子。#65

7:老子,按先秦姓氏名字的慣例,本來應該叫李子,全稱應叫老李子。但古書習慣的叫法是老子,稱老不稱氏,省去姓氏。《莊子》講老子,很尊重,管他叫“老聃”。“老”是老壽之義,不是姓氏,稱字不稱名。#151

8:秦國的李字,是所謂“木子李”,而楚國的李字,寫法比較怪,上面不是木,而是來。來和李,都是來母之部字,古音完全一樣,字形也相近。#163

9:老學一向分兩派,一派無為,一派有為。莊周,獨守老氏學,專批儒、墨,王公不待見,是廣義道家中的無為派(狹義的道家)。申不害、韓非,主於刑名法術之學,則是廣義道家中的有為派(狹義的法家)。司馬遷認為,兩派都是老學之流裔。#202

10:《老子》叫《道德經》,從道、德二字的排列順序看,從道、德二字的邏輯關係看,本來應該這麼叫。但先德後道的本子也很古老。比如馬王堆帛書本就是以《德經》為上篇,《道經》為下篇。……有人推測,前一種順序是道家傳本,後一種順序是法家傳本。#218

11:《老子》,句式參差,夾用兮,有人以為楚辭體,不對;有人以為詩經體,也不對。它更近於先秦的賦體。#228

12:《老子》喜歡講矛盾。矛盾的兩個方面,“去彼取此”(第12、38、74章),他總是選擇弱勢立場,甚至故意講反話,講反“常識”的話,原書叫“正言若反”(第80章)。#235

13:老人的智慧,除閱世久,經驗豐富,還有一個特點,是朦朦朧朧,記性不太好。《老子》也有這個特點,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好像朦朧詩。說起《老子》,我常常會想起老年痴呆症。#239

14:但《老子》不一樣,它是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繞到孔子的後面,跳到孔子的上面,用更具終極思考的東西,貶低它、消解它、超越它、包圍它,把它濃縮在自己的概念裡。它們的先後,太明顯。#310

15:孔、墨和《老子》,都認為天下無道,都批判現實,都懷揣理想,酷愛烏托邦,鼓吹復古,迷戀聖人,主張愚民,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但對社會問題的癥結,看法不一樣,對策也不同。《呂氏春秋·不二》說,“老耽(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312

16:墨子非孔,主要批評是兩點,一是孔子持貴族立場,走上層路線,倡仁義禮樂,重等級貴賤,而墨子持平民立場,走下層路線,倡兼愛大同,講眾生平等;二是孔子敬畏天命,但不語怪力亂神,罕言天道性命,比較理性,而墨子大講天志明鬼,比較迷信。#315

17:《老子》的原則,跟他們全不一樣。什麼仁義忠信,什麼尚賢尚同,全不如道、德更樸實。道、德不是以人為終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人的背後有地,地的背後有天,天的背後有道,道是根據自然。他才不講以人為本。#321

18:《老子》以聖人為榜樣,大講治國用兵之術。它講戰爭,是關注於死亡。戰爭是凶事,戰爭是喪禮,它這樣說。戰爭的野蠻,戰爭的殘酷,讓他心靈震顫。他筆下的戰爭都是曠日持久,災難深重,怎麼看,怎麼都像戰國時代。#326

19:郭店楚簡本《老子》(下簡稱“簡本”)出土發現的本子,這種最古老,年代約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簡本分甲、乙、丙三組,甲組分上下兩部分,乙、丙兩組不分。這三組文字,每組都分章,章序的排列,和今本不一樣。校讀《老子》,此本是重要參考,#334

20:其他古書,傳世本改古本,往往加字,但《老子》不一樣,傳世本為求整齊,往往刪字,並且歷史上,各本相互參校,相互摻雜,治絲益棼,越改越亂,從總體情況看,都不如帛書本。底本,還是選帛書本最好。#349

21:過去的校注本,眼界只限於(3)(4)(5)。很多本子都是匯聚眾本,平行參校,以意去取,東拼西湊,拼湊的結果,是“一鍋亂燉”,哪種本子都不是。帛書本出來,大部分都可廢而不讀。#351

22: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漢以來的道教和漢以前的道家還不一樣。過去,漢學家以Taoism泛指道家和道教,現在,很多人都主張,兩者要分,這是對的。研究道家,我們也要闢除晚期的干擾,這和讀《論語》,其實是一樣的道理。#359

23:道家重方術,這是道家和道教的共同點。我讀子書,特別強調援術說學,用古代的知識系統解讀古代思想。我喜歡用數術、方技、兵書解諸子。《老子》重天道,貴養生,喜歡講宇宙創生,喜歡用房中術語講話,在這方面,數術、方技是重要參考。#361

24:“故知足之足,恆足矣”,從知足中獲得的滿足,才是永恆的滿足。這裡為什麼要把話題落在“知足”上?答案是,戰爭起於貪慾,和平賴於知足。#18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