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明英宗朱祁鎮,在明代皇帝中算不上明君,如果說他是昏君吧,好像還有點說不過去,只能將其排在中下等。人是複雜的,皇帝同樣如此,對於朱祁鎮,我們也要客觀看待,其中有功業,也有醜惡!

土木之變,寵信奸佞

正統十四年,瓦剌大軍來襲,在王振的攛掇下,朱祁鎮御駕親征,親征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朱祁鎮將軍隊的指揮權放給了王振。秦朝之所以滅亡,跟趙高有著莫大的關係,漢、唐皆因宦官蒙受重大損失,但宦官終究在舞臺上屹立不倒。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失去了男人最重要的功能,心理扭曲、性格極端的宦官就將目標集中在權力和財富上,到了明朝,儘管朱元璋一再強調宦官的弊病,但以朱元璋的強勢,仍無法阻止宦官的崛起。歷史總是相似的,朱祁鎮寵信王振,終歸導致這次重大災難。

明軍精銳二十萬,就糊里糊塗葬送在了土木堡,此時才明朝還處於興盛之際,怎麼回出現如此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于謙,估計朱祁鎮這惡名是背定了,假如因為朱祁鎮寵信王振,導致明朝就此分裂或滅亡,朱祁鎮將會是歷史的罪人。

冤殺于謙

事實上,正是于謙的存在,抹平了朱祁鎮的過失,于謙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大明王朝。

史料記載“前後徵調,皆謙獨運。當軍馬倥傯,變在俄頃,謙目視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機宜。僚吏受成,相顧駭服。號令明審,雖勳臣宿將小不中律,即請旨切責。片紙行萬里外,靡不惕息。其才略開敏,精神周至,一時無與比。”

兩三月內,于謙調集二十萬餘大軍進京勤王,糧草輜重一應俱全,等到也先兵臨城下,明軍一改往日頹勢,兵強馬壯,在於謙統一指揮下,在眾將士英勇奮戰下,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于謙挽救了大明,但他沒有挽救自己,在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之際,于謙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許于謙認為朱祁鎮復辟,對於國家社稷來講,更為合適。

復辟之後的朱祁鎮,依舊保持著糊塗的本性,他繼續寵信石亨、曹吉祥等人,曹、石等人擁立朱祁鎮復位,有功當賞,這理所應當,但朱祁鎮不該聽信讒言,就殺掉了大功臣于謙。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于謙救了大明,何罪之有,朱祁鎮根本就沒有深思熟慮,輕易斬殺了于謙,這讓舉朝忠臣義士如何看待他這個皇帝?朱祁鎮在後世人心中分值並不算高,如果100算滿分,最多朱祁鎮也就是60分剛及格。

為何朱祁鎮並沒有被殺太多罵名?

朱祁鎮被俘,沒有給大明丟臉面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朱祁鎮,畢竟他身上也同樣有可取之處。

史料記載“初,師既敗,上乃下馬盤膝面南坐,惟喜寧隨侍。有一胡索衣甲,不與,欲加害,其兄來曰:“此非凡人,舉動自別。”擁出雷家站,見也先之弟賽刊王。上問曰:“子其也先乎?其伯顏帖木兒乎?賽刊王乎?大同王乎?”聞其語大驚,馳見也先”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在土木堡明軍大潰敗之際,朱祁鎮也被亂軍衝散,他明知無法逃離,卻毫不驚慌,朱祁鎮下馬,面向南方,盤膝坐定。等到有敵軍詢問,朱祁鎮表現得也是可圈可點,二十二歲的朱祁鎮,沒有為國家丟臉,他依舊保持著明朝皇帝的尊嚴。

個人的尊嚴可以拋擲一邊,但國家的不可以,假如朱祁鎮被俘後之後,表現得唯唯諾諾,那他這個惡名就背定了。宋徽宗為何被後世痛罵,就是因為在他被俘前後,就已經拋棄了帝王的尊嚴,只知道逃命。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宋高宗趙構同樣如此,作為一國皇帝陛下,或許不會為老百姓著想,但好歹也得為他的江山社稷考慮吧,一味地忍讓只能讓敵人更加囂張,只有戰勝對方,才能在談判桌上談條件,只有強硬才能拿回屬於自己的尊嚴。

從始到終,朱祁鎮雖說被迫待在瓦剌軍中,但他仍保持著作為一個帝王的尊嚴,作為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從來沒有親臨血與火的守城之君,朱祁鎮做得已經很不錯了。

被朱祁鈺欺負

朱祁鎮沒有揹負惡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在瓦剌軍營是為階下囚,而等他被接回京城,他仍然是階下囚。經過千難萬險,朱祁鎮才回到京城,得到的並非太上皇的待遇,而是被囚禁在了南宮。

或許朱祁鎮之前犯下大錯,但現在卻成了朱祁鈺的階下囚,多數人看到朱祁鎮的遭遇,會將憤怒轉換為同情。事實上,朱祁鎮真的不想再去爭那個皇位,但他實在料想不到,弟弟朱祁鈺會如此對待他這個親哥哥。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史料記載“時盛暑,上皇嘗倚樹憩息。及樹伐,得其故,大懼。”

在南宮的這些日子,朱祁鎮不僅缺吃少穿,還要時刻提防朱祁鈺的迫害,為何在徐有貞勸其奪位時,朱祁鎮直接就同意了?此時的兄弟感情已經蕩然無存,剩下只有徹骨的仇恨,朱祁鎮在南宮的待遇,還不如在瓦剌軍營。

為了監視朱祁鎮的一舉一動,朱祁鈺甚至命人砍掉了南宮附近的樹木,在最熱的盛夏,乘涼的樹蔭都成了朱祁鎮奢望。在後人印象中,有些朋友會將朱祁鎮看成一位悲情人物,因此減輕了朱祁鎮的惡名。

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對那個時代最大的貢獻,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在眾多文獻和資料中,這一點被大寫特寫,朱祁鎮藉此成了正面人物,形象愈發光輝照人。

史料記載“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祁鎮在彌留之際,看到即將為其勳章的妃嬪,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他留下遺詔,廢掉了明朝多年的殉葬制度。殉葬制度在很早之前就存在,漢唐基本上殉葬已經銷聲匿跡,元代到達高峰,明朝朱元璋同樣施行殉葬制度,一直到延續到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奸佞、兵敗被俘、冤殺于謙,為何沒有留下惡名?

在朱祁鎮之前,很多宮女妃嬪,最害怕的就是皇帝突然去世,因為他們可能會成為殉葬品,而且是被逼自縊身亡,此中痛苦可想而知。朱祁鎮廢掉這一慘無人道的制度,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朱祁鎮,我們不能單純說他是賢君或者昏君,就好比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好人,人都是有兩面性的,皇帝也同樣如此。(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明史·列傳第五十八》、《明史·英宗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