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將李勣為何病重不肯醫治,臨終遺言:不肖子孫,立即打死

大唐名將李勣為何病重不肯醫治,臨終遺言:不肖子孫,立即打死

公元669年,李勣平定高麗一年後重病在床。家人遍請名醫為其診治,李勣卻拒絕道:“我本山東一田夫,遇明主提攜有了如今三公的身份,古稀之年何必再多活!”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李勣所立下的功勞已經達到頂峰,軍中的威望已無人可及,唐高宗雖仁厚,但勢必會產生猜忌。

李勣這樣說,就是想告訴高宗李治,我這輩子已經很知足了,現在都七老八十了,連死都不在乎了,哪還有什麼野心?

這番忠心之語傳到了皇帝耳中,高宗李治很是感動,立即下旨將李勣的弟弟李弼調回長安照顧兄長,並將宮中各種名貴補藥,千年人參、靈芝等送到了李勣府中。

可再名貴的藥材,也挽救不了一個心存死志的老人。

公元669年12月31日,李勣將弟弟招到床前,笑著對他說道:“今天我狀態好些,你安排一個家宴,把子侄們都找來娛樂一下。”

於是,已經愁雲密佈半年之久的李府,傳出了久違的絲竹與歡笑之聲。

李勣勉強倚在榻上,喝了一口酒水,看到屋中子孫羅列,甚為欣慰。待到酒宴即將結束時,李勣囑咐道:“我裝出病情好轉的樣子,是不願你們擔心。我自知命不久矣,今天找你們來,一是為了離別;二是為了立規矩。”

在場的李家子弟聞言嚎啕大哭,紛紛磕頭不止。

李勣咳嗦了兩聲,安穩住眾人的情緒,然後臉色嚴肅地說道:“房玄齡、杜如晦兩位宰相,在世時位極人臣,與皇帝關係之親密無人能比,現在卻家破人亡了,為何?”

大唐名將李勣為何病重不肯醫治,臨終遺言:不肖子孫,立即打死

眾人都不敢言語,李勣喘了兩口氣,接著說道:“就是因為他們的子孫不肖,禍及了家族啊!”

李家子弟聽後心中一凜,又紛紛叩頭連說“不敢”。

李勣握著李弼的手說:“我有遺言,李家子弟務必聽從!我死之後,你就搬進我家,兒孫中有遊手好閒、操行不軌者,你可執行家法立即打死。如此,李家可安享富貴了。”

李勣見眾子弟連連保證,不做那不肖子孫,臉色稍顯和煦,便接著囑託自己的後事“依照古禮用草人草馬殉葬,此外一物不用。姬妾可自由離開,不得阻攔。”

言畢,與世長辭,享年76歲。

唐高宗李治聞聽李勣的死訊後,為之悲哭不止,下旨輟朝七日,以示哀悼。並動用皇家工匠為李勣築墓以衛青、霍去病為例,以表彰李勣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縱觀大唐,也只有戰神李靖的哀榮可與之比擬。

在下葬之日,李治登上未央宮宮樓,目送靈車遠去。太子李弘跟隨送葬隊伍,一路扶靈而哭,幾乎昏死過去,可見其真情流露。

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上,功高震主的名將大多結局悲慘。能得善終之人,李勣就是其中的表率。

他是如何做到讓帝王放心,榮寵不衰並恩澤後人的呢?

大唐名將李勣為何病重不肯醫治,臨終遺言:不肖子孫,立即打死

1、雖有大才,但不參與權力鬥爭,尤其是皇權之爭。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曾問計與李靖和李勣,兩位大智慧者,不約而同選擇了沉默。

史書記載“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再問於行軍總管李勣,勣亦辭。”

自古以來,皇權之爭都是生死大考驗,一旦站錯隊,那就是萬劫不復,所以真正有本事(誰上也得用我)、有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參與的。

2、惟命是從,從不抱怨。

公元649年,李世民臨終之際,囑咐太子李治道:“李勣雖有大才,但你無恩與他,將來恐鎮不住他。我會下旨貶他外放,他若立即離開,你將來可召回放心用他。他若抱怨不去,我就會直接殺掉他!”

李勣功勳卓著,乃朝廷重臣,無緣無故就被貶官外放,擱誰身上也得抱怨兩句,發發牢騷吧。可李勣是怎麼做的?

史書記載:“李勣受詔,不至家而去。”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剛剛在朝堂上接到了外放的聖旨,李勣連家都不回,立即奉旨上路了。李勣淡定從容間就化解了一場殺身大禍,沒有大智慧是做不出來的。

可惜其孫李敬業只知紙上談兵,忘記了祖父的囑託,輕易參與皇權之爭,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兵敗身死,而李勣也最終受到了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