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說起“公道杯”,大家應該都認識,沒有真正見過,也應該在電視上面看過。就如電視上面大家看到的那周身飾有八條金龍,杯正中露出一個非常精美的瓷器雕塑出的龍頭,被人們稱之為“九龍玉杯”的形象。這種杯子,有一個特別之處,如果用它盛水,水在杯體內的九成之內,一滴水都不會漏,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即立刻漏得滴水不存,絕無例外,因此,獲得了“公道杯”這個美稱。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關於“公道杯”的發明年代,眾說不一,至今尚未見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民間曾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湖南省的一個跑工在端午節觀看民間賽龍舟時,看到龍舟划水,衝去水面所呈現的旋渦狀水波而受到啟示,始創了“公道杯”。後來,幾經轉折,“公道杯”的製作技術傳到了景德鎮,經過景德鎮陶瓷工匠們無數次試驗和不斷的改進,終於生產出類似現在所見的這種所謂的“九龍玉杯”。

景德鎮的督陶官吏把這種具有“神奇”功能的“公道杯”作為珍貴的貢品,進呈皇宮,皇帝立即被它那奇妙的功用和精湛的工藝所吸引。此後,它便成了專供宮延享用的一種陶瓷工藝品。這一傳說,富於民間想象的色彩,然面一點可以肯定,我們現在所見的“九龍玉杯”就是沿襲景德鎮清代官窯的風格。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1982年6月,景德鎮紅光瓷廠在建造廠房、掘地基時,挖到了古代窯址推集點,出土了大量的明、元、宋及少量五代瓷片,窯具和迄今為至景德鎮第一次出土的唐瓷殘碗,其中有一隻人物雕塑的“公道杯”。從出土瓷片的胎、釉、裝飾及工藝製作來看,這是古代的一座普通的窯業堆積。這隻人物雕塑的“公道杯”是在據地表1。5米左右出的,同層位相伴出土了一些明末的青花瓷片。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在其上層是近代擾土層;在其下層出土了款書有“弘治十四年置用”的青花柳樹人物殘稅及一批青花瓷片。這件人物的“公道杯”,型制較為粗劣,人物塑象簡略,手捏指塑的味道很濃,顯然是沒有經過的刻畫加工。器物以沙墊燒,器身為防沾沙而施半節釉,釉色青灰髮白,只是在眼睛部位上點有兩點紫金釉,其它無任何裝飾。總體來看,雕塑技巧不高,製作粗簡,初具“公道杯的雛形。從型制、胎釉、工藝來看,這隻人物雕塑的“公道杯”較符合明末民窯產品的風格。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我們可以認為至少在明末時期,“公道杯”已經有了生產,而且並非像傳說的那樣是宮廷薈的器物。“公道杯”為何受到宮延和民眾如此廣泛的喜愛,難道它真有什麼奇妙的魔力嗎?當然不是!當我們瞭解了“公道杯”結合科學原理、藝術及工藝製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聰明的古代購造工匠將器皿與使用者的心理作了有情趣的潛意識連貫以後,人們對於它的喜愛,也就不難理解了。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公道杯”是裡面的原因根據氣體壓強原理的虹吸現象而設計製作而成的。裡面的奧秘就在杯中的雕塑裡有個很細小管道,稱之為虹吸管。其中的上端位置是根據“公道杯”所要求的量而製作的,一般的量都會在杯子的九成九之內,管道下端直通杯底。所以當液體不超過管道所規定的量界,並不會流出來,而當液體超過了這個規定的界限之上,藏在雕塑中的虹吸管就發生氣壓虹吸作用,使液體順著管道往杯底流滿,直到流盡為止。原理很簡單,想法很突出,造就出如今的了“公道杯”。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公道杯”是陶瓷工匠運用物理虹吸原理的知識,在高超的工藝製作中把雕塑的技巧和彩繪紋飾巧妙的揉合為一體的作品。當人們在玩賞“公道杯”的時候,常常是先欣賞它的藝術形式和高超的工藝製作,然後再進一步有情趣地尋根完底、弄清其中所包含的科學道理,從而得到了一定的美感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淺析瓷器中的公道杯,瞭解其中的原理

陶瓷設計是以實用性、藝術性及價格儘可能的低廉為三個基本原則,而這三個方面也常常是國製作器皿的不同,使用物件的不同而著重於某一方面。“公道杯”的功利性突出的表現在結合一定的科學實驗,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人們並不滿足於單純地以實用功能出發的陶瓷產品,而且,皇朝宮延在滿足日常生活所用副瓷器皿的同時,也總是設法得到更新奇、藝術性和工藝手段更高的產品,這也從客觀上促進了陶瓷工匠在陶瓷製作方面進行多方面的試驗和探求,“公道杯”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清末至民國期間,“公道杯”的傳統制作工藝曾一度失傳。解放後,經過購瓷科技人員和工人的努力,“公道杯”的製作技術才得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