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煥然一新的“法規”——07版中國跤規則述評

題:煥然一新的“法規”——07版中國跤規則述評

巴黎市長盃賽上的部分裁判員

燕趙三秋樹

原標題:煥然一新的“法規”——新版中國跤規則述評

新華社北京(2007年)6月8日體育專電題:煥然一新的“法規”——新版中國跤規則述評

新華社記者王俊璞

煥然一新!《2007版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試行)》與舊規則相比,完全可以得到這樣的評價。

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於去年8月組織的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修改委員會,經多次反覆討論修改,並在京津魯鄂等地實踐操作、徵求意見後,方形成新版規則,在7日開幕的首屆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上開始實行。記者採訪了領導小組成員徐勝平和專家組成員、首都體院民族體育系原主任蘇學良及裁判員、武漢體院教師朱磊,請他們談了新規則如何形成及評介。

新規則對原規則作了全面的揚棄,並注入新理念,這裡列舉幾處:

場地改方形為“內圓外方”,並在四角飾龍圖案,一是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中“天圓地方”說並突出中國特色,二是符合本項運動的規律,因為跤手攻防動作與步法都是圍繞一個圓心展開的。

抱拳禮首次詳細寫入規則;服裝由紅藍兩色改為白色帶紅或藍條,由“土氣”變為靚麗;對運動員儀表提出要求,可反映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優秀文化。

比賽時間由6分鐘三局兩勝改為4分鐘上下半場累積得分多者勝,更合理,同時鼓勵運動員短時間內釋放能量多得分,避免耗時間現象。

中國跤最重要的特色是除兩腳(兩點)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第三點)著地即失分,也就是“點到為止”。這是中華文化“中和”、文明並區別於一些帶野蠻痕跡專案的主要標誌。新規則對此保留,只是在原來得1分和2分的基礎上增加3分,並表述為:“將對方摔成兩腳離地,身體呈騰空狀,並使其軀體產生翻轉,軀幹著地,自己保持站立”。這是難度大但觀賞性很強又是其它專案難得一見的動作。此舉鼓勵選手發揮高水平。

體重級別“去兩頭加中間”,即去掉最小和最大級別,在參賽人數多的中間段增加一個級別,並以115公斤級封頂,同時增加青少年比賽。此舉既減少一些級別參賽者“扎堆”,又避免運動員體重差距過大,利於增強觀賞性。

裁判員數量未變,但名稱和職責變了。由執行裁判長和一名主裁、一名副裁確定場上得分。取消昔日“坐著裁”,不再用“馬紮”,改為“走著裁”。中國跤本來給“黑哨”留下的餘地少而又少,新規則使裁判減少誤判,執法更透明、公正。

此外,統一判罰尺度、嚴罰消極、名次確定簡單化等條文,體現了規則的嚴謹性,而跤衣增加腰帶穿孔、頭髮與鬍鬚不得短於10毫米等,則說明在可能影響比賽的細節上下了工夫。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集思廣益的“法規”,從中可以體會“製造者”為使這一國粹在新時代健康發展的良苦用心。

一個遠比奧運會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好得多的專案,歷幾千年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甚至已得到不少西方人的喜愛,卻在故鄉遭到冷落,許多人為之扼腕。好在很多學校、企業、機關眾多有識之士沒有放棄努力,認定中國跤前景光明。新版規則的誕生,正是他們心血和汗水的結晶,對於正處上升勢頭的中國跤,必定會促其健康發展。

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季羨林十多年前就預測:“21世紀東方文化將再領風騷。”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瑰寶的中國摔跤,正努力“強身健體”,匯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目前所缺的只是有關政府部門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