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還有“土方銀行”?一邊是無處安放的渣土,一邊是無土可用的專案,南京土方銀行點“石”成“金”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設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建築渣土,隨時傾倒、擅自處置工程渣土、運輸途中渣土滴漏散落等亂象時有發生。

有資料顯示,南京市每年產生的建築工程渣土約2000萬立方米,隨著渣土消納場趨於飽和,為減少渣土運輸與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南京持續探索“無廢城市”建設,並於今年1月在雨花經濟開發區先行先試,建成運營南京市首家“土方銀行”。專案執行10個月來,效果如何?為“無廢城市”建設又提供了哪些思路?

渣土管理矛盾促成“土方銀行”建設

咋還有“土方銀行”?一邊是無處安放的渣土,一邊是無土可用的專案,南京土方銀行點“石”成“金”

談到“土方銀行”的建設,江蘇省南京市雨花經濟開發區市容環境部副部長王會坦言,“有點摸著石頭過河”,但他認為,這是目前探索出的多方共贏的方式,可以實現資源的互補和高效利用。

時間回溯至土方銀行建設前。

由於當時南京市的渣土消納場基本不再接收建築渣土,南京某市政建設有限公司車隊負責人老鄭告訴記者,車隊每天需要將渣土跨省運輸到安徽省的渣土棄置場用於礦坑填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矛盾的是,南京許多施工單位卻有對渣土黃土的大量需求。從事道路施工相關的劉經理表示,以往的專案,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黃土調撥,因為路基施工階段需要呼叫大量黃土進行加工拌制灰土,用來填築路基和路床,如果每天現場正常施工的話,大概需要建築渣土3000-4000立方米。

一邊是無處安放的渣土,一邊是無土可用的專案。

土方銀行應運而生。

據王會介紹,“土方銀行”就像一個臨時固定式處置設施,是一個以土方為主要業務、為規劃區內場地平整和開發提供土方儲存和調劑的平臺,為各片區的場地開發提供土方調撥。出土工地可以把土方永久棄置或者暫時存放在“土方銀行”,同時“土方銀行”也可提供黃土供施工單位使用。

“物防+技防+人防”

土方銀行探索特色運營模式

“土方銀行”位於雨花經濟開發區西寇社群,佔地約2200畝,其規劃選址可謂“天時地利”。據瞭解,當時西寇社群附近自身由於建設需要,面臨很大的建築渣土需求。此外,該地近兩年內有較大的場地可供建築渣土存放、運轉使用,附近的道路交通也比較便利。

經過10個多月的探索,目前“土方銀行”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物防+技防+人防”執行模式。

記者觀察到,在管理方面,“土方銀行”的基礎設施均按照差別化管理工地標準建設,購置了霧炮車、灑水車、巡查車、執法記錄儀等裝置供使用。場地內智慧監控系統、車輛識別系統、揚塵線上監測系統、無接觸扣費系統、無線通訊裝置等一應俱全。

工作人員介紹,就像在銀行開戶一樣,有建築渣土棄置需求或使用需求的單位需要提前提交申請、現場勘察、辦理證件、開戶繳費,之後車輛進場時,廠區會自動進行車號識別、道閘開啟等流程,充分透過“物防+技防+人防”提升管理水平,確保運營科學有序。

咋還有“土方銀行”?一邊是無處安放的渣土,一邊是無土可用的專案,南京土方銀行點“石”成“金”

值得一提的是,對建築渣土進行二次檢測,是“土方銀行”的重要工作。工作人員將運輸到“土方銀行”的渣土進行土質分類檢測,並分為黃土、渣土、建築垃圾等類,優質黃土可以供給有綠化、耕地回填需求的地方使用,廢棄的渣土可以供有礦坑回填等需求的地方使用。

土方銀行創經濟環境雙平衡

車隊負責人老鄭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之前跨省運輸單程距離約50公里,每天晚上只能運輸3趟左右。如今從工地到“土方銀行”單程距離僅6公里左右,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每天晚上可以運輸8趟左右。

“土方銀行”的設立不僅幫助供求雙方解決了難題,促使區域內發展和環境雙平衡,還為其他地方處置建築渣土提供了新的經驗探索。

據統計,自1月9日正式運營以來,“土方銀行”已核准受納工地22家,累計收土近8萬車,日均收土可穩定在1000車至1500車,合計受納土方約100萬立方米,為道路施工供應純黃土30多萬立方米。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王會希望“土方銀行”能像銀行一樣,從整體規劃出發,佈局更具有科學性,規模可大可小,數量能夠相對增加。他還指出,對“土方銀行”進行智慧化和科學化的管理非常關鍵。

未來,“土方銀行”將不斷提高運營效率,提升安全監管水平,實現安全與高效雙統一,在服務好基礎建設的同時,做到措施再細化、管理再躍升、效能再提高,提升資源化利用率。

同時,“土方銀行”還將加強周邊環境的監管與治理,在保證土方運輸的同時,保護好周邊環境,更好創造經濟與環保雙重效益。

資訊來源:中國環境APP

原創記者:趙彤、端木皇隆、張健

編輯:趙月、關欣悅

策劃:石勇、張健

稽核:褚方樵、王莎

釋出: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