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唐高宗李治從小體弱多病,顯慶五年(660年)後,經常頭暈目眩,於是讓武則天協助處理政務。武則天具有很強的政治野心,在協助李治處理政務的過程中,開始安插親信,干預政事,逐漸引起李治的不滿。

麟德元年(665年)12月,李治令上官儀起草廢武則天皇后詔書,被左右告知武則天,武則天迅速趕到李治跟前哭訴和辯解,李治頓時心軟,為了不讓武則天怨恨自己,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上官儀身上,導致上官儀被殺。自此以後,李治終生不再有任何廢武舉動,任由武則天從幕後走上臺前,似乎甘心由武則天掌握政權。為什麼李治敢於剪除威脅自己皇權的舅舅長孫無忌,而容忍武則天?

武則天政治謀略高,善於忍讓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自李治欲廢武則天未果後,武則天感到極大的威脅,在李治面前更加謹小慎微。為了不讓李治感到自己皇權受到威脅,對於李治的任何決定,只要涉及帝王權威的,武則天一概贊成。譬如作為擁武的最大功臣及超級打手李義府、許敬宗,他們二人被李治或貶謫,或強令退休,“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許敬宗致仕。”武則天都沒有為他們求情,直到登上皇位後追贈他們。“如意元年,追贈義府揚州大都督。”

李治為了剪除武則天爪牙,大赦天下時,李義府是排除在外的,一直到死都沒能返回朝堂,而武則天沒有絲毫不滿。“乾封元年,大赦,長流人不許還,義府憂憤發疾卒”。而且,武則天在處理朝政時,都會預先與李治商議,在獲得允可後,才以上書的方式建言,這讓李治對武則天的處事方式非常滿意。

武則天還抓住李治效法歷代有為帝王泰山封禪的心理,建議李治泰山封禪,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理由是李治有滅突厥、高麗,開疆拓土之功,國土遠勝秦漢,滿足了李治的虛榮心,使得李治更依賴武則天。

李治牢牢掌握大權,武則天只是分享皇權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為長者諱,為尊者諱,這是中國官修史書的基本原則。牝雞司晨在男權社會容易群起而攻之,因此,史書認為廢后失敗後,武則天已經掌握朝政,李治只是垂拱而治。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終李治一朝,權力始終操控在李治手中,武則天只是分享了部分皇權而已。朝廷大事小事,真正做決策還是李治。

由於武則天深諳李治想法,在很多方面與李治不謀而合,所以就給人一種假象,武則天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帝,李治只是傀儡皇帝。

從下面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武則天不僅沒有掌握朝政,甚至連自己的親信都沒有進入朝廷決策層。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由於風眩症加重,不能視事,於是就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代為攝政,但遭到了宰相的強烈反對。試想一下,如果武則天已經完全掌控權力,早換成李義府、許敬宗之流,怎麼會讓一個與自己唱反調的人做宰相。

作為一個皇帝,李治擁有獨斷專行的權力。如果他真想把權力交給武則天,即使大臣反對也沒有用。當初,長孫無忌、褚遂良就曾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李治還不是把他們全部貶到地方上,他們或憂憤而死,或逼令自殺。李治之所以這樣做,是在告訴武則天,你的權力都是我賦予的,我可以給你,也可以隨時拿走。

李治需要武則天來制衡朝中大臣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與武則天相比,李治的治國才能無疑更為平庸。在多年的相處中,李治對武則天的瞭解甚過朝臣。武則天雖然有政治野心,但其治國才能,是李治非常倚重的。由於李治患有風眩症,處理朝政力不從心,他需要有一個人來替他處理國事,而自己的兒子年齡還太小,交給武則天他更為放心。

在中國古代,皇帝和大臣是一種微妙的平衡。皇帝為了制衡大臣,往往透過宦官、外戚來分權。自從處置長孫無忌專權後,李治對大臣十分猜忌,擔心再出一個長孫無忌。李治由於身體原因,難以操持朝政,不得不把部分權力讓出去,為了不讓皇權旁落,李治必須要在朝堂之上製造一個新的平衡,武則天無疑是最佳人選。

如果廢了武則天,而自己又沒有一個更好的人選來制衡朝臣,朝廷大權很可能落在大臣手中,這是李治無法容忍的。因此,李治不但不會廢了武則天,反而還要提高武則天地位,兩人並稱“天皇”、“天后”。在李治眼裡,自己老婆比大臣更加可信。權力交給老婆,總比交給外人好,老婆遲早會交還給自己的兒子,而大臣一旦掌權,就有可能改朝換代。

李治性格缺陷,被武則天牢牢掌握

唐高宗李治想廢武則天,結果殺了上官儀,難道真的甘心皇權旁落?

李治性格有偏軟弱的一面,他內向,感情細膩外放,碰到性格強勢的人,往往容易妥協,這在數次的政治鬥爭中都有深刻的體現。

當初,長孫無忌要處死吳王李恪,李治求情,卻被長孫無忌懟了回來。李治想廢了武則天,結果武則天一哭訴,立馬就心軟了。太子李賢因涉嫌謀反,李治想寬恕這個兒子,又因武則天“大義滅親”以彰公正而廢為庶人。李治的性格已被武則天吃的死死的。

李治幼年喪母,骨子裡帶有一絲戀母情結,武則天比李治年長,給了李治一種被呵護感覺。在處理政事上,處事果斷的武則天也讓優柔寡斷的李治感到十分滿意。

而且,隋唐時期,女人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也曾與隋文帝並稱二聖。國家大事,楊堅都會與獨孤皇后商量。因此,隋唐時期,皇帝與皇后共同商議國家大事,甚至共同上朝,都是為天下臣民所接受,這在宋以後根本不可能。

在李治看來,武則天雖有極強的權力慾,但不會改朝換代。畢竟大唐將來由她的兒子繼承的。所以李治沒有再廢武則天。但李治還是低估了武則天的野心,最終讓武則天成功篡奪了李唐天下。

參考資料:《舊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