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不可取,“躺平”需修行

最近有兩個詞很火,一個是“內卷”,一個是“躺平”。對此,我找了許多資料進行觀察分析,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內卷不可取

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或繞圈圈”。    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

生活中許許多多低水平重複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頭苦幹,樂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內部範圍施展,不向外擴張,工作方向是向內收斂的,而不是向外發散的,這就叫內卷。

“內卷”不可取,“躺平”需修行

試以八個大家熟悉的事例來做解釋。

1

、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卷。

比如大會堂桌面上擺的幾千只茶杯,橫看豎看側看皆成行,蔚為壯觀!那是很多工作人員花很長時間用繩子逐一定位折騰出來的。相對於會議的內容及其意義而言,這種嚴格和精準的擺設起不了什麼作用,這就叫內卷。

2

、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內卷。

例如,有些單位為了落實上級領導決定的專案,又要冠冕堂皇使整個決策過程看起來科學化,以應付審計和巡查,為此,大費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報告,邀請了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提意見和建議,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評審論證會,窮折騰一番,其實專案早就由領導拍板決定了。這些龐大繁忙的工作,費錢費時又費力,把簡單問題搞得很複雜,目的只是補程式,把所謂決策科學化的圓圈畫完,這就是一種內卷。

3

、為了免責,被動的應付工作也是內卷。

每逢重大節日或敏感時期的前幾天,下級機構必須響應上級號召,組織大規模的安全生產(或維穩之類)大檢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領導可能連安全生產的資質證書也沒有,這些檢查未必有什麼實際效果,但還得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這個固定動作,以期萬一出了事可以免責,這也是一種內卷。

4

、與預期的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卷。

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建立評比就是內卷。因為這些評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不能借助這些評比大賽來推動其預期的工作,無法實現其初衷,作秀成分多於實質效果。

例如,某某創業之星大賽,又或某省幾個部門聯合搞的科技創新先鋒大賽等等,事實上,個人不會因大賽才去創業,科技企業也不會因為大賽才搞科技創新。大賽的初衷是推動個人創業和科技創新,但實際作用卻微乎其微,這種大賽當然是內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複製是典型的內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藝術,其創作內容只會少於正常尺寸的藝術品,尤其在著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藝術內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藝術創作。

6。

為了搶奪資源進行自我傷害是典型的內卷。

小區只有一個籃球場。原來打球的人不多,想打球的人隨時都可以去那籃球場投兩個籃。後來打球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等待上場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到了最後,很多人在球場邊等了一個晚上也等不到一次上場機會。後來,有的人為了去投籃,寧可不睡覺晚上十二點去打籃球。本來打籃球是一個有益健身運動,結果內捲成了一個有害的運動。

7、

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

例如,僵化的考試製度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學習和成長的空間。學生為了考取高分數而被迫在教學大綱範圍內下苦功夫,限制的學生自由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同時,為了比出高下,出題人只好把考試題目出得離奇古怪,比如某某起義誰開了第一槍,誰開了第二槍,誰開了第三槍等等無聊之極的考題,這就是內卷。

8、

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內卷。

中國人對很多歷史名著的研究讓人咋舌,就這麼幾本書,一兩百年來無數學者沒完沒了地去挖掘,你還能整出什麼新東西來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細還能再精細,沒完沒了。

研究人員前赴後繼,內容卻不斷重複炒作,論文抄來抄去,不斷用曲解原著和牽強附會的佐證來標新立異,實際上都是那鍋裡的一堆爛肉,這是典型的內卷。

內卷是一種無聲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磨平了個人的銳氣。陷入內卷之後,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虛度;對社會或機構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無用功,白白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整體效率,削弱了對外的競爭力。

這些內卷現象就是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人們進行過度激烈的競爭,最後導致付出很大,但是收益卻很小,收益和付出不成比例。參與內卷的人可以說是損人不利己,兩敗俱傷,所以說“內卷”是不可取的。

那麼內卷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句老話“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飽受批評的拜金主義思潮引領下,人們為了自己的無限的慾望去爭奪有限的資源,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內卷式競爭。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內卷問題呢?

第一,調整自己的需求願望,要麼降低慾望,要麼將慾望轉向。那上面那個打籃球的例子來說,解決的辦法就是不打籃球了,或者是透過跑步或者練瑜伽來健身。這樣就避免自己內捲進搶籃球場的競爭。

第二,就是將資源變多一點。比如小區可以多建一個籃球場,如果場地實在有限,可以聯合外部的籃球俱樂部,引導小區居民到外面打籃球。

這兩點雙管齊下,內卷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為了應對這個“內卷”,很多人的做法就是“躺平”。很多網友對“躺平”似乎有很大的誤解,認為躺平的人就是混吃等死,不求上進。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躺平並不是混吃等死,而是一種佛系、滿足於現狀的生活方式。“家裡蹲”和“躺屍”才是所謂的混吃等死,不求上進。

躺平和躺屍有什麼區別呢?

躺屍,網路流行詞,指整日躺在床上睡覺玩手機,不工作不出門的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

而躺平,其實是佛系地工作生活,不追求高薪職業,不追求買房買車,不追求結婚生子,也不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有人會問了,一個人躺平了什麼也不追求,那不就是消極頹廢嗎?

從參與“內卷”式奮鬥的人來看,躺平可以說是消極頹廢,但更多的是一種清醒。對社會現狀的清醒,對自身命運的清醒。

既然在內卷式的社會環境下,無論如何努力奮鬥,工資也不漲,房價也不降,結婚的標準依舊在拔高。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不買車不買房的辦法來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於是,大家都紛紛選擇躺平了。

老闆畫餅,我摸魚。房價虛高,我不買。結婚要錢,我不結。孩子難養,我不生。

這就是年輕人的躺平之道,躺平不是頹廢,也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從別人製造的內卷式漩渦裡擺脫出來。這樣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別人。

把不該花的錢省下來,讓自己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一些。把毫無希望重複性的工作當作生存所需,騰出精力找到更合適的工作。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活得舒適一點,活得開心一點。這樣來看,躺平確實不錯。可是問題是:

不是誰想“躺平”就能“躺平”,躺平需修行!

據說“躺平主義”並不是中國人的發明,人家日本青年早就“躺平”了。泛泛地說,日本的不婚主義,臺灣的“小確幸”,柏林的流浪藝術家,都算是某種程度的“躺平”。但是, “躺平”需要制度環境。

從硬體上說,它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福利,讓躺下的人不那麼容易餓死;它還需要真正的法治,讓城市官員不能動輒驅趕“低端人口”。

從軟體上說,它需要更少歧視、更多尊重的社會文化,以及自我賦權、獨立自主的觀念意識。

從個人修行上來說,想躺平的青年必須多學習知識,有一技之長,加強思想修養,真的能夠放淡各種慾望,那樣才能躺平。比如說對於色慾真的能夠看淡,因為現在談戀愛結婚真的很花錢,為了滿足這個色慾,就得去多掙錢,這樣的話必然不能躺平。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韭菜躺平了,不好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的,只要把它扶起來,然後再割就可以了”!

“內卷”不可取,“躺平”需修行

這個段子告訴我們,如果不能好好修行,那麼必然是一棵韭菜,即使想躺平,也必然會被各種慾望扶起來,最後難逃被割的命運。

有人認為“躺平主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犬儒主義和中國古人的隱居。這並非沒有道理,“躺平”也可以成為一種哲學思想和人生態度,但這更需要思想自由,人格獨立,以及對權威的蔑視。        古希臘的故事裡,亞歷山大大帝來向第歐根尼求教,他看都懶得看他一眼,說:“請別擋住我的陽光。”

中國古人的隱居,例如歷史上的“竹林七賢”,他們也是經過長時間的修行,有了財富自由和思想自由,才能在竹林裡安靜的躺平。

所以各位想躺平的小夥伴,看看自己有沒有修行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