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很久沒有寫日誌,因為基本都靠微博和微信了。“微”,本身就是一種快捷的表現,每當想長篇大論之時就發現字數提示已經用完。於是每次都簡而又簡、精而又精,一般都是為閨女的某句話、某個表現、某個造型,屁顛屁顛地自己邊寫邊樂。這次的話題,微是遠遠不夠的,就開啟碎碎念模式吧。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上一次寫日誌好像還是閨女第一天上幼兒園的那篇流水賬,一晃就是兩年。那時候的閨女最大的困難就是克服不了心裡對幼兒園的不適應。到了如今,除了不喜歡在幼兒園睡午覺,其他活動,甚至生病,都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她適應了,連大人也都適應了。只是每次生病的時候,都暗下決心咬牙切齒地高呼要帶閨女鍛鍊身體,又花錢又花精力的治療過程實在痛苦。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這個暑假,受小P、小Q媽媽的啟發(話說我也不造姐妹倆的媽媽是否叫小O??),終於和閨女她爹一起為閨女制定了暑假生活計劃。我們的主旨是,透過完成計劃內的各項任務,獲得相應分值的點券,點券可以兌換閨女想要的玩具,也可以用作看電視、做手工等“享受”活動的消費券,甚至可以“僱人”給小烏龜換水、收拾玩具等(收拾玩具次數有限)。任務內容涉及運動、技能、家務勞動、行為舉止等幾大方面,由於閨女想要的lego動輒大幾百元才能買到,於是我們定的難度是她得跳一跳才能夠著lego這個“大蘋果”。

計劃實行了一週多,收穫了驚喜,也冒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大致歸納如下:

驚喜: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1、閨女耐力驚人。以前一直柔柔弱弱的小身體爆發力、協調性都很差,但是在南理工400米的操場上,第一次跑就是兩圈(中間稍微走走作為調整);晚上散步回來,在樓下小廣場繞著一塊小草皮跑了30圈(據她爹估算500米左右)速度不慢、不帶停。這無疑是這次計劃帶給我最大的驚喜,沒想到這小小的身體裡蘊藏著如此強大的能量,她一圈圈面無懼色的奔跑著,跑完後一切正常,甚至感覺她還能繼續再跑。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2、意志品質有所加強。之前家裡執行的是“掙工分”制度,透過勞動賺取“工分”,一個工分對應一塊錢,掙到錢後有自己想買的玩具可以自由支配。現在賺錢方法升級為賺取點券模式,難點在於:工分賺取是一次性交易,賺取點券除了要付出勞動外,更是要求一週之內重複、堅持完成某些任務,最後積累積分後兌現。對於衣食無憂的孩子來說,賺取點券無法獲得感性的感官衝擊,而要堅持去賺一個目前只停留在概念中的“錢”,需要有堅持完成計劃的意志,並且要用理性的方式思考是否要接著完成這些事情。

比如練鋼琴。其實練鋼琴最早是外婆在練,閨女被我們半哄半騙開始學琴。她對練琴的出發點是不反對,但也不特別喜好。本著磨練心智,堅持到底的想法,鋼琴課還在繼續著,但是閨女完全是按心情練琴。之前練琴都是好說歹說,連哄帶騙,現在執行計劃之後,能感覺到她在慢慢主動去做一些事情,對陌生的曲子能夠去嘗試,雖然依然情緒化,但每次認真練琴的有效時間是有所增加的。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

3、自理能力有所提升,逐漸參與做家務勞動。她現在知道晚上到點必須乖乖上床睡覺,有時能夠注意到有衣服要曬、有菜要端、有桌子要抹,到門衛還經常問一聲有沒有爸爸的快遞要拿。

4、逐漸培養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念。有錢怎麼花?沒錢怎麼辦?成人的世界遊走在這兩個端點之間,對孩子來說,喜歡和值錢是兩回事。留一份純真給他們收藏,但是不會花錢、一味攢錢的人生多麼無趣!於是這個計劃的實施過程,也是讓閨女體驗賺錢到花錢再到賺錢的過程,希望她能夠透過自己的思考與決定,形成積極的消費觀念,觸探如何理財。閨女之前就知道賺錢的重要性,也知道賺錢其實不容易,這次的計劃給了她花錢的選項,當她得知第一週賺了一百多點券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消費點券用來看二十分鐘額外的電視,她說反正我有這麼多點券,花一點吧。我想她一定經過了簡單的價值判斷,覺得自己能夠最終達到目標,於是作為對自己辛苦勞作的犒勞,第一次選擇了消費。

未完待續~

暑假計劃之思考——孩子到底靠什麼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