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15頭野象北遷的原因:

雲南15頭野象北遷的原因:氣候或磁場??

第一,為什麼要北遷15頭大象:

北遷大象目前在新寨附近,距昆明晉寧區邊塞直線距離僅僅兩,三公里,在此期間設定了卡車路障和投放食物儘量將他們誘導至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然而大象卻從未有過要歇息的意願。同時,專家和網友對這次大象為何北遷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提出了各自理由:其中氣溫、降雨量變化導致大象北遷,這一理由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支援。在近幾年咱們雲南夏季高溫天氣往往提前到來,自從四月份以來多個市區釋出了高溫黃色預警:昆明氣溫連續多日徘徊在28℃上下,景洪氣溫更是達到36℃,個別縣區單日達到了創紀錄的44℃。要知道亞洲大象最適宜的氣溫是20-30℃,30℃左右時最活躍。

另外雲南最近幾年降雨量也比較少。資料顯示自2010年起雲南汛期降雨量驟減,已持續多年“乾旱”,包括11個州(市)、46個區(縣)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旱情,造成全省33萬牲畜飲水困難。所以在高溫、缺水等多個共同因素下,15頭大象毅然而然選擇了北上,然而這一說法,並沒有安全得到研究者的支援,理由是雲南、緬甸儘管環境與以往略有差異、不足,但整體而言環境依然優於其他地方,高溫、缺水必然會影響15頭大象北遷,但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導致此次大象北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磁場:

據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謝燦與南京農業大學青年教師萬貴鈞更支援磁場說法,認為磁場可能是導致這次15頭大象集體北上的主要原因。二位研究人員的說法並非“信口開河”,大象行蹤軌跡似乎與磁場運動暗暗相合。象群最早北遷發生在去年年3月份左右,由“雲南釋出”將這一訊息對外公佈,該象群沿著太陽河保護區北上遷移,而正是在2月18-19這一日發生了一次中等地磁暴。2020年7月份象群再次暴露出北遷意圖,在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造成多人受傷,其中1人死亡。2020年7月分別在14日和24日-25日恰好爆發了兩次地磁暴。等到了2021年4月的15日及24-26日,又爆發了兩次中小地磁暴。與此同時,15頭亞洲象於16日開始北遷並順利進入玉溪市元江縣。網友知道兩頭成年大象中途返回了普洱市墨江縣,而這一天恰恰是4月24日。如果是巧合,那隻能說“實在是巧合”;如果不是巧合,那象群與地磁暴可能存在某種聯絡。這裡介紹一下地磁暴。太陽時刻都在燃燒、爆發,而有時空間活動威力弱、相關平穩;而有時空間活動比較激烈、起伏較大,整個過程及在日地空間引發一系列擾動,這一現象被稱為太陽風暴。

太陽風暴爆發過程中產生一些高速電子流,該電子流速度高、磁性大,到達地球后通常引發全球範圍內的地磁擾動,這一現象被稱作地磁暴,其強度變化與太陽風暴密不可分。

那麼大象什麼會被磁場影響呢?

因為許多動物的行為活動都受到地球磁場、太陽風暴影響。比如我國古代常見的信鴿,研究發現在信鴿上喙有一種能夠感應磁場的晶胞,晶胞辨別出方向後對信鴿實施精準導航。除了信鴿外,部分海龜、飛禽也有感知磁場的能力。

其中太陽活動對動物行為的影響是灰鯨擱淺。《現代生物學》在2002年發表了Jesse等人的一篇研究文章,文章透過大量詳實資料及邏輯分析,證明了太陰黑子引發的劇烈電磁擾動是導致灰鯨擱淺的幕後真兇。

有專家指出許多野生動物骨子裡有遷徙的衝動,最明顯的是鳥類和昆蟲,另一部分則因為多重因素作用壓制了遷徙慾望。萬貴鈞博士認為,地磁暴可能在機緣巧合下刺激到了象群的神經系統,激活了它遷移的本能慾望。同時在磁場的配合下開足馬力,不回頭地向北上遷。

有一部分專家則反駁,那麼為何其他亞洲象“無動於衷”。 目前雲南附近棲息著300多頭亞洲象,而只有15頭北上呢? 這一問題其實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2018年《科學報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文章由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Rudi J等多個研究人員聯合發表,他們對南方多個族群大象做了長期跟蹤觀察,指出在8個保護區裡的139頭大象裡,只有25頭有遷徙行為,且呈現出規律性和偶然性:旱季和雨季,它們會從一個地方遷至另一個地方,選擇最利於生存的環境棲息,但並不是每年都遷徙。同理,亞洲象裡有15頭受到某種刺激選擇遷移也就順其自然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地磁暴對每個大象的影響不盡相同,有的大象非常敏感、受到的影響大;有的大象遲鈍、受到磁場影響很小。其中的兩隻成年老象很可能是恢復了正常才中途返回。而且如果是受磁場影響最大的恰好是領頭雌象,其他大象影響較少而被迫北上。

據專家進一步解釋說,磁場變化可能只是其中一個誘因,原棲息地氣溫持續升高、乾旱大機率是亞洲象想離開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大象北遷是多個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