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歷史》:香蕉和人類在10億年前是一家?(4)

解讀《大歷史》:香蕉和人類在10億年前是一家?(4)

今天我們將一起繼續共讀《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我們分享的內容是書中的第三章,對應的頁數是77頁至109頁。

前面我們講到,地球在形成了最初的海洋之後,為跨越第五道門檻做好了準備。這道門檻就是生命的出現。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生命出現後,在日益精緻的結構中把更復雜的要素結合起來,創造出令人讚歎的多樣性。我們想要理解這道門檻的重要性,得先討論兩個問題:生命是什麼?生命是如何演變的?

01.

生命是什麼呢?初中的生物課本上會有這樣的提問:珊瑚礁會不斷生長,它們是生命嗎?

按照現代生物學的觀點,生命至少具有三項要素:新陳代謝、能夠繁殖、適應環境。珊瑚礁不符合其中任意一項要素,所謂“生長”不過是珊瑚蟲遺骸的堆積,算不上是生命。

然而界定生命並非易事,因為生物與非生命事物由相同的物質元素構成,而且二者之間存在連續性。這種連續性的最好例證就是病毒。病毒單獨存在時,不具備生命特徵;當它嵌入有機體中,便能製造蛋白質,自我繁殖。病毒的生命與非生命狀態取決於環境。

在多樣的生命之間,連續性也至關重要。達爾文的理論一開始不被人們接受,就是因為他闡釋了連續性發揮的作用:盲目的繁殖過程似乎重複幾百萬年就能夠創造出精緻複雜的有機體。

DNA知識和遺傳學也證明了物種是相互聯絡在一起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從一個最初的細胞群進化而來,在漫長的演化後分道揚鑣。你能想象,香蕉和人類在10億年前擁有共同祖先,螞蟻和黑猩猩在6億年前擁有共同祖先嗎?

我們與地球上的所有生靈緊密聯絡在一起,分享著相同的遺傳密碼。

解讀《大歷史》:香蕉和人類在10億年前是一家?(4)

02.

那麼,生命是如何走過38億年的歷史長河,演化成今天豐富多彩的形式呢?讓我們穿越時空,用鏡頭去捕捉演化過程中八個重要的瞬間。

第一個瞬間,約38億年前,無細胞核的單細胞微生物出現在海洋中,這是最早的生命;

第二個瞬間,約34億年前到25億年前,微生物耗盡了周圍的氨基酸,為了獲取能量,它們進化出透過光合作用獲取養分的能力;

第三個瞬間,約25億年前到15億年前,一些細菌發展出呼吸作用,利用氧氣生存,真核生物隨之出現;

第四個瞬間,約10億年前,真核生物從無性繁殖發展出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時親代的基因結合,能使子代基因更加多樣化;

第五個瞬間,約7億年前到6億年前,真核生物聚集起來過群居生活,它們設法互相交流,不同細胞擔任不同的角色,並進化出遺傳方案,多細胞生物便出現了,迎來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第六個瞬間,約5億年前到4億年前,多細胞生物中演化出脊椎動物,仍然生活在海洋中;

第七個瞬間,約4。75億年前到3。6億年前,真菌依靠土壤生存,它們吸附在海濱,在潮汐起落中,與依靠陽光生存的真核生物相遇了,二者發現了彼此,攜手向陸地前進,最早的陸地植物出現;

第八個瞬間,約2。45億年前,植物改善了陸地環境,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漸漸走出海洋,一些爬行動物進化成恐龍,它們統治地球1。5億年之久,直到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小型哺乳動物倖存下來,演化成類人猿。

解讀《大歷史》:香蕉和人類在10億年前是一家?(4)

03.

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啊!

炎炎夏日,人們享受著啤酒配龍蝦的愜意生活時,也許不會想到,龍蝦的祖先就是5億年前地球上廣泛分佈的三葉蟲。這種存在於化石中的無脊椎小動物,居然和眼前餐桌上的誘人食物有著久遠的聯絡。

生命是一趟奇妙的旅程,不僅是我們短暫的一生,縱觀整個生命史也是如此。

針對恐龍滅絕事件,《萬物簡史》中曾說,“如果我們進化得更快的話,我們可能早就滅絕了。”按照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理論,當時地球只有七分鐘的間隙與小行星相撞。避開這7分鐘,地球也許到現在還被恐怖的大型食肉動物統治。

作為最複雜的生命——人類,是在種種巧合下走到今天。地球恰巧被小行星撞了一下,地軸傾斜,由此形成四季;恰巧有個月亮相伴,在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轉變慢,形成一天24小時的合適週期;恰巧恐龍滅絕,給了哺乳動物生存空間……

人類這個群體簡直是運氣爆棚。

其實,所有繁衍至今的生物,可以說都是宇宙的幸運兒。在充滿偶然性的世界中,存在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也許我們和其他生靈不僅分享著相同的遺傳密碼,還分享著相同的“幸運基因”。

看完加個關注唄!

我轉愚心中的火是不會熄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