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名校為國外培養人才之感想

據統計在2015-2019年間,清華約27%的本科畢業生、6%的碩士畢業生、11%的博士畢業生選擇了出國留學;北大約31%的本科畢業生、5%的碩士畢業生、11%的博士畢業生選擇了出國留學。而據網路公開資料,這些人學成回國比例不到30%。

針對這個資料,很多人都在罵這些人,有人也痛心疾首,的確國家花費巨大的資源讓這些高校把國內最高階的人才培養成外國的建設者了,而且那些國家很可能又拿這些曾經是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卡我們的脖子,這確實痛心疾首。

或許有人認為我們的教育體制上,但我個人認為這也許說明我們對的基礎科研的不重視,而我們的科研領域還是存在著功利性和短視。而我們很多學習基礎科學的學生就業難,找到對口的工作難,即使找到工作也得不到重用,這或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

我們的經濟發展的確非常快,表面上看起來很繁榮,而西方一旦在某一方面卡脖子,我們一個行業可能就會崩潰,我們的大部分企業關心的是什麼?我覺得還是短期的利益,這就決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企業不可能去做基礎研究,他們只注重於見效快的應用層面的研究,或者直接就是拿來主義,成為西方高科技企業的組裝廠,賺取微薄的利潤,卻向西方國家輸出鉅額專利費。也許這個問題誰都知道,但為什麼還要這樣,我想當年雷軍說華為不懂研發可以說明。基礎理論的研究週期長,投入高,失敗的風險大,就如柳傳志說華為如果從高處跌下來會摔的很慘。所以我們整個社會還是充滿了浮躁的思想,這種情況下這些學習基礎學科的高材生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那麼只要有抱負的人,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留在國內難道等著荒廢了?

我們的基礎領域研究主要還是以國家都科研院所以及高校、部分國企為主,而由於經費限制,體制的約束不可能全部吸納這些人,而我們的絕大多數根本就沒有做基礎研究的能力,更多的就沒打算做基礎理論研究,因為這確實吃力不討好。近幾年國家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對研發支出採取稅收優惠的政策,很多企業確實投入不少,這些投入幾乎都用於產品研發,甚至有些企業財報上看投入不少,其實都是虛的,只是當做取得稅收優惠政策一顆砝碼。

我們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只是提高思想覺悟的問題了,而是需要一種氛圍、管理,讓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我們同樣也需要很多個華為這樣重研發的企業,特別是注重基礎研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上世紀五十年代,很多像錢學森、王淦昌、郭永懷、鄧稼先、王承書、程開甲等等大師級的科學家迴歸,他們有一種信念,正是那種信念讓他們為我們國家的科研事業奠定基礎,而今天希望能為那些海外人才提供好的平臺,讓他們回來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