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拆掉思維裡的牆》新版,這部2010年的暢銷書,雖沒讀過,名字早如雷貫耳。

與想象中不同,或說與一般勵志書有很大不同,這是一本有趣又有力量的書,讀著讀著,會感動、會豁然開朗,格局開啟的感覺。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古典老師很會講故事,也很會講道理。深入淺出,有趣、不枯燥。

甚至是我唯一一次看勵志書,看出熱血感。

而且能用簡短的語言,迅速切中要害,很多內容都有被內涵到的感覺。

像一個親切又人生經驗豐富的老師,線上答疑解惑。很適合迷茫、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閱讀。

也許古典的職業經歷幫助他形成了這樣的風格。《拆掉思維裡的牆》作者古典曾任職新東方講師,後離開新東方創業,一步步成為中國職業規劃領域的大牛。

雖然主講改變思維,《拆掉思維裡的牆》還是有一些職業選擇和規劃方面的實際建議。比如瞭解職業真實資訊的5種方法、不投簡歷求職的8種野生方法、職業規劃的具體建議,以及透過做恐懼保險箱、成功日記等方法,建立安全感等等。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建議細緻到列出清單

下面就從我自己的角度,講述印象深刻的三道“思維牆”,以及拆牆工程是如何進行的。

第一道牆:努力就會成功

作為勵志書,意外地,《拆掉思維裡的牆》是反成功學的。

沒有畫大餅,也沒有製造焦慮,反而有點治癒。

可愛的圖,看著心情就很好。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清晰的模型和表格,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起同樣作用的還有,具象化的例子,有趣又精準。

把一些本該複雜的概念,變得更直觀,更有力。

比如:用水杯實驗來解釋未來價值心智模式;

用極限運動員來形容夢想家;

用藝術照和卸妝照來形容職業的表象和真實;

用漂泊者和航行者,區分在職業發展道路上的兩種選擇;

用受害者與掌控者,來形容我們應對世界不公平的方式

……

正像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自己說的,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他的能力。

我認為,這種能力能將改變思維的力量推到極致。

除了,治癒和簡單直接的力量,《拆掉思維裡的牆》反成功學還體現在破除成功學迷霧。這些年,不斷有人鼓吹成功之易。彷彿只要你學會了成功人士的方法,只要你肯拼搏努力,你就會成功。

但《拆掉思維裡的牆》告訴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者必然是少數。那些成功人士可能掌握了你所不具備的資源和優勢。那些成功故事也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只依靠從眾而成功,也沒有人的成功可以複製。”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做更廣義的成功者。

“只要你繼續前行,你就在成功。因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當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拆掉思維裡的牆》重新定義了成功的意義,是“越走越近。”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彙,叫做躺平。

躺平不是貶義詞,休息從來都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躺平不是從不努力,沒有前7塊餅乾的積累,直接吃第8塊是不會飽的。

但憋著一股勁,費死力並不見得有好效果。有時候抓越緊,反而越什麼也抓不到。

努力也不只有一種方式,不是隻有苦行僧式的自律王者才可以成功。

書裡提到了布魯克在2016和2019年,分別以小提琴手和運動員為藍本,針對“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所做的相關實驗。

結果證明,練習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只存在於前期。後期想達到頂尖水平,努力就不起作用,甚至起到反效果。

所以,偶爾躺平一下,慢慢努力,前進的路也許會更順。

如果努力不是唯一因素,讓人們走向成功的是什麼呢?《拆掉思維裡的牆》給出的公式是:

成功=正確的方式x熱情x天賦x時間

與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人生不是一個公式能概括的,但多少能給人啟發。而在諸多成功要素之中,熱情是最重要的。

“成功遊戲就是一個沒法算價效比、可能很努力也無法實現的事。如果你看透了這個遊戲還願意持續狂熱的投入,恭喜你,你將有機會成功。”

《拆掉思維裡的牆》說,成功人士通常擁有“極限運動者”身上的特質,並拿愛迪生和王興做例子。他們瘋狂,不計成本,他們成功了。

有些東西要精確計算,有些東西則無法計算,也不能計算。像科學和文學。我們的生命也一樣,細節要準確,時間要把握,但是戰略方向不能算,只能用心感受。

越努力越幸運只是童話故事,抱著必敗的心全情投入,才有可能踏入成功的路口。

第二道牆:無窮盡追求意義

我們曾追求“高大上”的意義,帶來很多無謂壓力。

當意識到“意義“遙不可及時,信念更有可能會因此崩塌。

《拆掉思維裡的牆》告訴我們追求意義,遠不如追求“有意思”來得過癮。

再有意義,提不起精神也白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俗但真。

“樂趣源於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對於這點,我自己有深切體會。

為了熱愛的事,可以廢寢忘食,忘記時間。

但做自己該做但不想做的事,即便只是暫時沒那麼想,日子也特別難熬,會下意識地注意時間。

我們可以逼自己,可以騙自己。但終究騙不了多久,也騙不來好結果。

拼命追求也不永遠對,有時放棄才是更高階的智慧。

有興趣和現在有興趣,完全是兩件事情。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曾經有意思的事,已經沒那麼有意思了。但因為已經投入了很多,而難以輕言放棄。

《拆掉思維裡的牆》強調要儘快“放掉人生的沉沒成本”,拒絕這個“英俊的吸血鬼“,更多關注“未來價值”。

“沉沒成本其實是已經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只會頭破血流。”

這就跟斷舍離的道理一樣

我和現在,才是最重要的座標。根據這個座標來選擇保留什麼,捨棄什麼,是斷舍離的精要之一。

興趣愛好和人生道路選擇也是一樣。

熱愛一樣事物,很難,一直熱愛一樣事物,就更難。

我少年時曾瘋狂熱愛古代文學,看了很多相關的書。

也曾瘋狂迷戀武俠小說,金古黃梁溫陪伴了我的青春和成長。

但現在不得不承認,因為種種原因,我已經變了。

興趣仍在,但沒那麼痴迷。

一段時間不肯承認現實,活得很擰巴。

有一天突然就想通了。將新的興趣跟事業結合,更輕鬆,也更容易投入。

同時,我仍相信,曾經熱愛的東西,某一天會迴歸我的生命裡。

如果沒有,也無須介意。

適當時候,放棄一些當放棄的,路會走得更順。

第三道牆:一不留心就掉入洗腦陷阱

首先,星座都是騙人的。

我從前是完全不信星座的,後來被科普(洗腦)多了,不得不相信這真的是一種統計學。很多人也在不斷現身說法,驗證“星座研究”的正確性。

但是,《拆掉思維裡的牆》告訴我,“星座研究”連統計學都不是,只不過是一場大型洗腦遊戲。所有相信這場遊戲的玩家,樂在其中,再給其他人洗腦。

艾森克的三次實驗證明,只有相信所謂“星座性格”的人,星座性格才會在實驗中體現出來。

重點不在於星座,在於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知不覺間就成為了那樣的人。

美女不認識路,這樣的“思維定式”,同樣是被洗腦。

更可怕的是,我們不只被別人洗腦,還會被自己洗腦。

這就是“心智模式”的影響力。《拆掉思維裡的牆》裡,“心智模式”是核心概念之一,我們心靈和思維的各種模式,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非一般勵志書

其中,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是對我觸動最大的。

《拆掉思維裡的牆》透過在內心裡建立辯論,這一有趣遊戲。讓我們嘗試帶入兩種心智模式,最後將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作為一個旁觀者,與代入主觀視角,是完全不同的。我算是喜歡凡事自己扛的人,經過這一歷程後,驚奇地發現自己竟也有過受害者模式。

事情發生的原因一定是多面性的,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原因。

重點不在於事實如何,我們也沒有必要在心裡否認事實。問題的重點在於,“我”怎麼想,“我”的思維模式是如何構建的。

如果切換到掌控者模式,嘗試從我能掌控一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甚至,很神奇地獲得了一種力量。

這種力量叫做掌控力,對自己生命的掌控力。

我不知道這種力量可以持續多久。但至少改變已經開始發生,一些思維牆開始崩塌。

小結

“找到我們內心世界中那些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哪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納。”

拆掉思維裡的牆,建立新的心智模式,也許是《拆掉思維裡的牆》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

思維的力量真的很大,如果自己被自己的思維給困住,實在可惜。

格局開啟,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波拆牆工程。我們會想通一些事情,人生也會因此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