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2013年,與加斯頓小學第二屆孩子在一起

01

端午假期第一天,和半夏老師值班。

早上十點,例行巡查,嗯,用我們更熟悉的說法,是“大王派我來巡山”。

走過操場時,半夏老師說,這個乒乓球檯啊,挺寂寞的,孩子們從來沒有在這裡打過乒乓球。

我隨口答道:“因為老師們從來沒有在這裡打過乒乓球啊。”

對啊,我相信,只要老師們在這裡打上一次,孩子們中間就會掀起打球的風潮——哪怕不會打,也會樂此不疲。

02

在加斯頓小學,就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的校園很小,小到一轉身就能抱到一個孩子,但是我們的校園利用率很高,孩子的運動量不小。

每到大課間,這個小小的校園就熱鬧非凡。孩子們有打籃球的,有跳大繩的,有丟沙包的,有跳皮筋的,有攀到“勇敢的心”上樂呵呵地看風景的……

其實,在最初,孩子們也不會玩啊,也只是互相追逐。這樣的追逐,當然更容易發生事故,至少也容易造成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因為沒有規則啊。

我和老師們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們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教會了孩子們玩,當然也一起享受了遊戲的快樂。

是的,那些我們的童年遊戲,今天的孩子們也喜歡的。

何況是在這樣陽光燦爛的校園裡……

說來有趣啊,你說,那麼多孩子在校園裡玩,怎麼就能夠相安無事?哪怕是個小小孩兒,也會很從容,即使偶爾相撞也是一笑而過。

關係是在互動中建立的,而遊戲是多麼有趣的互動。

03

我想到了另一件事可以作為佐證。

有一段時間,加斯頓小學同某英語教學機構合作,開展英語分層教學,就是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來走班上課。

那家英語機構的老師們都很優秀,關鍵是他們的教育理念同我們是高度一致的。

可是,孩子們倒不是那麼喜歡這些老師。有的家長反映,說從孩子的言說中來看,這些老師遠不如加斯頓的老師那樣讓孩子感到親切、喜歡。

這是為什麼呢?在課堂上,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明明是非常活潑、熱烈的啊,老師們又是那樣年輕靚麗,很負責任。

有一天,停電了。

這件事對於我們的日常教學沒有太大的影響,大不了就是把語文課搬到室外來上,在桃樹下讀書也很美。

但是,英語老師表示很無奈。因為他們的課是基於課件的,離開了電子屏就沒法上了。

我說,好辦,這節課你們就丟掉電子屏,想怎麼上怎麼上,最好是玩,痛痛快快地玩。

有位英語老師第一個響應,立馬拉著孩子們跑出來玩老鷹捉小雞,玩了整整一節課。

你猜怎麼著?從那天之後,孩子們和英語老師的關係驟然升溫!

其實,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秘密。想想孩子們啊,他們之間的友情,不就是因為“一起玩”而產生麼?

師生,也是如此。課堂上的你令孩子們敬畏,而遊戲中的你更能夠讓孩子們熱愛。

04

我自然是一個這樣的老師,一個在教學上並不出色,但是和孩子們玩得挺好的老師。

所以,我在我的新浪部落格和微信公眾號的第一篇,都是這麼一段文字:

總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

像孩子一樣愛玩兒。

曾經扶著眼鏡,提著褲腿兒,穿著皮鞋,帶著足球,連過數個小孩子然後一腳勁射——一塊兒倒黴的玻璃隨之粉身碎骨……

曾經和學生一起踢毽球,忍不住賣弄了一“手”花樣,賺來一片喝彩。洋洋得意之餘,一隻鞋直衝雲霄……

打乒乓,輪不到自己時在一旁摩拳擦掌、指手畫腳,同其他小觀眾一樣叫“好球”或者“真臭”;贏球了,作君臨天下狀,輸了,黯然神傷作不服氣而又不在意狀,也不忘再賴上一會兒……

殺象棋,儘管常犯些如把車擱到人家馬腿兒上的低階錯誤,卻硬著頭皮非要堅持到最後光桿兒老將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不可……

我學會了孩子的許多兒歌:“你家吃的什麼飯,乾飯……一個雞蛋皮兒啊,生了病啊……”

我學會了孩子的許多遊戲:“土豆土豆絲兒絲兒,土豆土豆皮兒皮兒……小人兒老虎槍槍槍,今天我不贏我不回家!“

像孩子一樣愛逗。

偶爾,我也會跟孩子們開個玩笑——拉拉帽沿兒、揪揪辮子,再笑嘻嘻地接受孩子們的回敬。有時,他們的小腦袋上會多上兩隻我為他們豎起的兔耳朵,可冷不防自個兒也會變成一隻大兔子!

像孩子一樣愛哭。和孩子們一起看《螢火蟲之墓》,我必須躲出教室去,因為淚流滿面的模樣實在不夠爺們兒。

像孩子一樣愛笑。就算偶爾板一板臉,也忍不住於最多五秒鐘後撲哧一聲,“威風”掃地。

想起了從師範學校畢業時留下的話:“理想?我只希望在白髮蒼蒼時還能和一群孩子一起笑,一起玩兒……”

像孩子一樣,多好。願,永遠是個孩子。

這就是我的職業幸福感的秘密。

05

老師們,要會玩!

因為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

不要成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大人啊!

2020年6月25日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

2013年,與加斯頓小學第二屆孩子在一起

0

1

端午假期第一天,和半夏老師值班。

早上十點,例行巡查,嗯,用我們更熟悉的說法,是“大王派我來巡山”。

走過操場時,半夏老師說,這個乒乓球檯啊,挺寂寞的,孩子們從來沒有在這裡打過乒乓球。

我隨口答道:“因為老師們從來沒有在這裡打過乒乓球啊。”

對啊,我相信,只要老師們在這裡打上一次,孩子們中間就會掀起打球的風潮——哪怕不會打,也會樂此不疲。

02

在加斯頓小學,就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的校園很小,小到一轉身就能抱到一個孩子,但是我們的校園利用率很高,孩子的運動量不小。

每到大課間,這個小小的校園就熱鬧非凡。孩子們有打籃球的,有跳大繩的,有丟沙包的,有跳皮筋的,有攀到“勇敢的心”上樂呵呵地看風景的……

其實,在最初,孩子們也不會玩啊,也只是互相追逐。這樣的追逐,當然更容易發生事故,至少也容易造成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因為沒有規則啊。

我和老師們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們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教會了孩子們玩,當然也一起享受了遊戲的快樂。

是的,那些我們的童年遊戲,今天的孩子們也喜歡的。

何況是在這樣陽光燦爛的校園裡……

說來有趣啊,你說,那麼多孩子在校園裡玩,怎麼就能夠相安無事?哪怕是個小小孩兒,也會很從容,即使偶爾相撞也是一笑而過。

關係是在互動中建立的,而遊戲是多麼有趣的互動。

03

我想到了另一件事可以作為佐證。

有一段時間,加斯頓小學同某英語教學機構合作,開展英語分層教學,就是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來走班上課。

那家英語機構的老師們都很優秀,關鍵是他們的教育理念同我們是高度一致的。

可是,孩子們倒不是那麼喜歡這些老師。有的家長反映,說從孩子的言說中來看,這些老師遠不如加斯頓的老師那樣讓孩子感到親切、喜歡。

這是為什麼呢?在課堂上,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明明是非常活潑、熱烈的啊,老師們又是那樣年輕靚麗,很負責任。

有一天,停電了。

這件事對於我們的日常教學沒有太大的影響,大不了就是把語文課搬到室外來上,在桃樹下讀書也很美。

但是,英語老師表示很無奈。因為他們的課是基於課件的,離開了電子屏就沒法上了。

我說,好辦,這節課你們就丟掉電子屏,想怎麼上怎麼上,最好是玩,痛痛快快地玩。

有位英語老師第一個響應,立馬拉著孩子們跑出來玩老鷹捉小雞,玩了整整一節課。

你猜怎麼著?從那天之後,孩子們和英語老師的關係驟然升溫!

其實,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秘密。想想孩子們啊,他們之間的友情,不就是因為“一起玩”而產生麼?

師生,也是如此。課堂上的你令孩子們敬畏,而遊戲中的你更能夠讓孩子們熱愛。

04

我自然是一個這樣的老師,一個在教學上並不出色,但是和孩子們玩得挺好的老師。

所以,我在我的新浪部落格和微信公眾號的第一篇,都是這麼一段文字:

總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

像孩子一樣愛玩兒。

曾經扶著眼鏡,提著褲腿兒,穿著皮鞋,帶著足球,連過數個小孩子然後一腳勁射——一塊兒倒黴的玻璃隨之粉身碎骨……

曾經和學生一起踢毽球,忍不住賣弄了一“手”花樣,賺來一片喝彩。洋洋得意之餘,一隻鞋直衝雲霄……

打乒乓,輪不到自己時在一旁摩拳擦掌、指手畫腳,同其他小觀眾一樣叫“好球”或者“真臭”;贏球了,作君臨天下狀,輸了,黯然神傷作不服氣而又不在意狀,也不忘再賴上一會兒……

殺象棋,儘管常犯些如把車擱到人家馬腿兒上的低階錯誤,卻硬著頭皮非要堅持到最後光桿兒老將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不可……

我學會了孩子的許多兒歌:“你家吃的什麼飯,乾飯……一個雞蛋皮兒啊,生了病啊……”

我學會了孩子的許多遊戲:“土豆土豆絲兒絲兒,土豆土豆皮兒皮兒……小人兒老虎槍槍槍,今天我不贏我不回家!“

像孩子一樣愛逗。

偶爾,我也會跟孩子們開個玩笑——拉拉帽沿兒、揪揪辮子,再笑嘻嘻地接受孩子們的回敬。有時,他們的小腦袋上會多上兩隻我為他們豎起的兔耳朵,可冷不防自個兒也會變成一隻大兔子!

像孩子一樣愛哭。和孩子們一起看《螢火蟲之墓》,我必須躲出教室去,因為淚流滿面的模樣實在不夠爺們兒。

像孩子一樣愛笑。就算偶爾板一板臉,也忍不住於最多五秒鐘後撲哧一聲,“威風”掃地。

想起了從師範學校畢業時留下的話:“理想?我只希望在白髮蒼蒼時還能和一群孩子一起笑,一起玩兒……”

像孩子一樣,多好。願,永遠是個孩子。

這就是我的職業幸福感的秘密。

05

老師們,要會玩!

因為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

不要成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大人啊!

2020年6月25日

老師們,要會玩

老師們,要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