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閱讀習慣很難?我想分享3個小技巧給你

在安逸的環境待久了,我們就容易產生惰性,慢慢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前幾天,在坦尚尼亞任教的好友突然發信息給我。

她說:“曉玲,你在馬拉維過的還好嗎?我一個人在一個城市,感覺每天自己一個人,孤獨空虛的可怕,覺得未來太迷茫了。”

我知道她以前很喜歡讀小說,就問她:“書還在讀嗎?”

她說:“小說看了七八年,已經不想看了,其他的書根本看不下去,有時候一本書讀了好幾個月也沒看完,好不容易看完了,發現內容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我一個人對著窗外看了好久,突然想起了曾經的自己。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們長年在國外,沒有國內的競爭壓力,我懂得她說的那種孤獨,我也體會過那種對未來的焦慮和迷茫。

莫泊桑曾經說過:“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如果你真的想要突破自我,那就讀書吧。檢驗你是否會讀書的關鍵,不是你讀了多少本書,而是你是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能從讀過的書中積累多少知識,化為己用。

幫助一個人走出迷茫的最好辦法,就是告訴她怎麼去改變。我把最近讀的一本書《高效能閱讀》,推薦給她,希望能讓她重新樹立讀書的觀念。

《高效能閱讀》,它的作者是原尻純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 。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主要幫助我們:掌握閱讀的主動性;提高閱讀速度;學以致用。

掌握閱讀的主動性,培養閱讀習慣

作者原尻純一,在書的前言部分就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處於資訊爆炸的新經濟時代,如果不能掌握“閱讀技術”,就一定會被淹沒在資訊洪流中,被時代大潮遠遠的拋在後面。

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著名的數學家,他的讀書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兒,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讀了。如果猜想不一致,他會找出不同的地方細讀。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能讓閱讀事半功倍,成為閱讀的主人。有時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培養閱讀習慣很難?我想分享3個小技巧給你

針對如何掌握閱讀主動性的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01擁有讀者的權力

使用讀者權力,這一理論打破了從頭讀到尾的傳統閱讀模式。選擇跳讀、不讀或者重讀使讀者成為閱讀主題,從自己內心出發,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主動開始閱讀感興趣的部分,然後在閱讀中獲利的時候,才能促使我們不斷學習。

02培養閱讀的興趣

傳統的2D閱讀模式,以紙媒為中心,記憶為主要模式,嚴重影響了閱讀心態,產生恐懼閱讀的心理。

新型的2D&3D模式,在紙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身臨其境的現實感觀,更注重培養興趣。以興趣引導行動,用行動開始閱讀。

矛盾在《論“入迷”》中提到:人與文學的關係,“入迷”是有必要的。嘗試在閱讀中建立與書本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像伴侶,隨時陪伴,化解心中煩悶。有時候像偶像一樣,尋找偶像身上的閃光點,孜孜不倦。就像經營人際關係也一樣,你也要經營自己與閱讀之間的關係。讓興趣成為最好的導師。

03選擇合適的書籍

選擇書籍的關鍵是認清自己的閱讀水平,難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閱讀心態產生影響。讀書跟登山一樣,在不同的高度,能看見不同的風景,逐漸上升,慢慢提高。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儘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由易到難,培養自己的讀書興趣和閱讀感覺,再逐漸增加閱讀難度和閱讀量。

04訓練專注時間

在碎片化資訊閱讀時代,深度閱讀一定是最高效的閱讀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在特定的時間訓練自己的專注度,讓自己的身體分泌內咖肽,使肌肉和大腦習慣05讀書的時間模式。

比如,書裡提到的在公共環境,例如咖啡廳、公園裡讀書。鍛鍊自己的專注力,如果你獲得了這種能力,那上下班的地鐵上,等餐的佇列裡,對你來說都是最好的讀書時間。

06打造閱讀環境

在家裡設計讀書角或者家庭圖書館,與家人一起閱讀,互相監督。選擇固定的咖啡廳,享受下班以後的獨處時間,在閱讀的時候釋放工作壓力。或者與好友一起建立讀書小組,分享讀書心得,督促閱讀進度,並在輸出的基礎上深化理解。

有多少成年人,在下班後選擇在車裡坐一會而不是馬上回家。因為只有在那一刻,你才屬於你自己。選擇一個順路的咖啡店,花半個小時去閱讀,在閱讀中找回自己。

我也在自己的臥室裡,設定了自己的讀書角,書桌、書架上都是書,每天回家休息的時候,就可以在讀書角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世界。

越主動越高效,把閱讀當作精神食糧,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掌握閱讀主動性,讓閱讀與生活同行。

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方法。他認為一本書只讀一遍,只要消化和理解一個問題就可以了,一遍又一遍的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而且還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一本書的內容很豐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次全都吸收,所以選取多角度,多次讀逐個擊破的方法。

培養閱讀習慣很難?我想分享3個小技巧給你

每個人對於每本書的閱讀需求都不一樣,只要確定好自己想讀的章節,重點標記,找到每一次不同的觀點。將自己閱讀後的意見,新的假設和觀點,寫下來。做到快速多次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採取三步法閱讀:

拿到書以後閱讀目錄,確定閱讀目標;分析結構框架,尋找關鍵詞,提出問題;最後一步,帶著問題和關鍵詞快速瀏覽,在書裡找到答案。

當然,有一些商業書籍,有價值的文段可能就只有幾頁,所以我們閱讀的時候可以採取切除法,摘除不重要不需要的章節,只學習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建立閱讀資料庫,學以致用

在新手寫作的過程中,會慢慢凸顯一個問題:每次開始寫的時候,覺得素材嚴重匱乏,想用的時候沒有,又不懂的如何去儲備自己的素材資料庫。

對於素材庫的收集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利用各種搜尋方法,作者也在本書中提出自己的三種方法:

京大式卡: 在閱讀過程中,使用便籤紙和小卡片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標註頁碼貼在書上,還可以將自己的見解和創新觀點寫下來,準備隨時翻閱查詢。有時候一些好的故事和金句,也可以用這種辦法標記。重點在於收集資訊。

KJ法: 這是京都大學的川喜田二郎先生,開發的構思法,KJ是先生的姓和名的首字母。這是一種資訊分組化整理方法。在你積累了足夠的素材之後,將相似的素材按主題分類收集。我在讀每本書的時候,會開啟兩個資料夾,一個是金句一個是故事,把自己閱讀過的故事和金句,摘抄在word上面,進行分類收集,以便於寫作的時候搜尋自己需要的素材。

小箋法: 這個方法主要用於分練資訊排列,將所有的資訊分類排列好,然後再形成企劃書或者行文框架,構建新的故事。

我自身而言,我喜歡邊閱讀邊在膝上型電腦上做筆記。將自己覺得有用的,有趣的資訊點摘抄下來,用紅色標註自己的創意和觀點。將故事和金句也收集在不同的資料夾裡。

其實,每個人的讀書習慣都不一樣,關鍵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料庫建立方法。

學以致用、有效輸出

閱讀一本書,能不能將書裡的知識化為己用,關鍵是能不能有效輸出。人類是喜歡錶達並被評價的生物,讀書和寫作便是其食糧和手段。檢驗閱讀成果的最好辦法就是定期覆盤,有效輸出自己的所學所想。

《深度工作》這本書中提到精英輸出論:“如果你想成為領域中的翹楚,掌握相關技能是必須的,但是並不夠,你在大量輸入之後,必須轉化成人們珍視的實在成果,如果你不輸出,就不會成功,不管你的知識多麼淵博,天資多麼聰穎。”

如果你只輸入不輸出,那你看過的書終究都是別人思考的產物,並不能形成你自己的知識體系。不能過度依賴多讀,而喪失自己的思考能力。

讀完一本書最有效的輸出辦法就是寫作吧,撰寫書評、讀書報告、拆書稿或者簡單的讀後感想。在寫作過程中,思考自己的觀點和創意。或者寫讀書日記,發表在一些寫作平臺上或者微博上面,方便與別人進行思想交流。

培養閱讀習慣很難?我想分享3個小技巧給你

羅振宇說過:“

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有兩個能力: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

影響力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明顯標誌。秋葉在《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提到:“我認為,在沒有資金、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的情況下,寫作,是提升職場影響力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主要從閱讀法出發,告訴人們如何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並且養成閱讀的習慣。

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那就去閱讀。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收益,那就去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