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學子三下鄉:關愛留守兒童,重視心理健康

8月17日電(通訊員 吳思奇)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為了瞭解現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管理學院“志遠”志願服務隊於七月初前往湖北省利川市開展實踐活動。

2021年7月份,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管理學院“志遠”志願服務隊去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龍水村進行實踐活動,該實踐活動圍繞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方面展開調研。在這次實踐中,我們前往了村裡唯一的小學,深入瞭解兒童的心理健康。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瞭解到一些兒童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感情脆弱,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比較悲觀;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比較自卑;焦慮自閉,不愛說話,不與人溝通……對於造成這些的原因我瞭解到:在村裡,大部分的兒童都是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又長期在外,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監護,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也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明顯心理行為問題。通過了解我感受到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北學子三下鄉:關愛留守兒童,重視心理健康

圖為小組成員正在向家長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劉沛萱 攝

在這次調研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實踐開展中,有一個特別調皮搗蛋的男孩子,經常欺負其他孩子,一不注意就去扯女孩子的辮子或者就是打別人孩子一拳。老師說:這孩子怎麼勸都不聽,要是一時間沒有看住他,他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聽老師敘述,這孩子也是讓人頭疼。我看著那個男孩蹦蹦跳跳的身影,決定去找他談談心。“姐姐,我不是故意這樣的,我只是想我爸爸媽媽早點回來管管我,我這麼調皮,這麼不聽話,他們怎麼還不回來呀!”這是那個男孩子對我說的話,原來,他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陪伴,並不是想去欺負其他的小朋友。據我們的瞭解,這個男孩子的父母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了,他也一直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的,只要說想爸爸媽媽,他的爺爺奶奶就會說:再等等,過年你的爸爸媽媽就回來了。這句話他聽了無數次,可每次都沒有回來。久而久之,男孩的性格就從原來的聽話變成了現在的調皮搗蛋,他也只是想引起關注,也渴望得到關愛,但其實他也知道欺負其他孩子也是不對的。其實這個孩子的性格在留守兒童中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兒童獨特的成長環境導致了部分孩子們矛盾的性格。

湖北學子三下鄉:關愛留守兒童,重視心理健康

圖為小隊成員正在發放調查問卷,瞭解兒童的心理健康。餘玥晴 攝

留守兒童問題不僅在龍水村表現得十分明顯,在中國其他落後的鄉村中也是一種長久遺留的難題,自國家對於留守兒童愈加關注以來,我們不再是淺顯地只著眼於留守兒童的溫飽與體質健康,也將目光放在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輔導上。但對於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峻的一個難題是家長對於心理輔導不重視、不需要的無謂態度。就好比孩子們可能會覺得家裡的爺爺奶奶沒有疏通他們的情緒,反而使用一些錯誤的方法,就會造成他們選用一些不當的方式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家裡的老人看來,只要管好小孩子的吃穿,再去老師那裡瞭解一下他們的成績變化,就已經是很好地照顧孩子了。但其實因為龍水村大部分的居民都是老人和孩子,其中老人大部分也是文盲,並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有的甚至採用的還是老一輩的教育理念,這就更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問題。在我看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民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程度較低,導致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隱患被忽視或未得到正確對待,從而會導致不少青少年走上歪路或者不歸路。

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們呼籲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他們需要被關注,也需要傾訴,更需要被愛,這對於留守兒童更是如此。我希望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得以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