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媽媽,我們班又有好多同學不敢把試卷拿給家長簽字,因為沒考好,怕老師罵”

“你所有的試卷我簽字了,你怎麼不怕我罵?”

“我考的還不錯啊,而且你不會罵我考不好,只會告訴我哪裡錯了。”

談話雖短,我卻很欣慰,相比較其他家長,我已經開始意識到讚揚與責備對孩子的影響。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怕被罵而撒謊,成為每個孩子的逃避責備的方法,也成為

親子

關係的絆腳石。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呢?孩子犯錯了不知道該如何對待,批評多了怕孩子受不了,不批評又怕下次還犯錯誤。育兒專家都說要多鼓勵孩子,可是一個勁誇孩子也好像沒什麼效果,反而是家裡經常雞飛狗跳、雞犬不寧。推薦給所有家長這本《讚揚與責備》,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從中找到解決親子關係的鑰匙。

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讚揚與責備

《讚揚與責備》的作者特麗·阿普特是心理學家、作家、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資深導師,她關於家庭動力學、同一性和人際關係方面的著作獲得了國際認可。

透過30多年的 研究,作者用本書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運作的。特別是在親子關係中,讚揚對孩子而言,不一定就是肯定,也可能是諷刺,責備不一定就是對孩子的不滿,也可能是親子關係的轉機。

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了解讚揚與責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吧。

嬰幼兒時期:我需要好多好多愛

各位家長應該都有體會,

在新生兒時期,抱抱是嬰兒除了食物以外最大的需求。這不是說明孩子是個多需求寶寶,這是人類基因導致嬰兒在傳遞一種想要得到讚揚的資訊:“我是多麼討人喜歡,多麼讓人欣賞。”

如果得不到這種包含了讚揚的愛,他們就會用大哭代替恐懼,恐懼自己沒有得到贊愛和愛,正在陷入危險之中。

這種原始的,對別人讚揚與反對的關注,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嬰幼兒時期尚不能理解語言,而家長的動作就是他們獲得讚揚與責備的反饋。

讚揚對大腦的健康發育十分重要。當父母的臉上流露出讚揚,傳遞著“我想看看你是誰,我欣賞你”的資訊時,嬰兒的大腦中會湧入大量的催產素和內啡肽。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鼓勵他們友好而堅定地凝視,從而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親密感與理解,提供更多的大腦養料。

那讚揚與責備只存在家長對孩子嗎?不是的。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對家長同樣有讚揚與責備。

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嬰兒

想想孩子小的時候,當你給孩子喂熱的食物時,是不是會“呼~呼~呼~”吹一下再餵給孩子?但是過不久,你會發現孩子也會對著食物“呼~呼~呼~”然後再吃。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多數家長都是哈哈一笑,覺得孩子好可愛好聰明,其實這就是孩子對你的讚揚,當孩子認可肯定你的時候,他才會模仿你,以此來表達對你的喜愛。

我們老話常說,孩子三歲以前誰帶他,他跟誰親。因為

這個時期是孩子感情發育的關鍵時刻,建立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多多讚揚孩子,才能為以後的親子關係奠定好的基礎。

兒童時期:讓我自己來

3歲以後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我自己做”也越來越成為孩子的口頭禪,因為“自己做”這件事情刺激又有趣。這時,讚揚能產生的“親密激素”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經常受到讚揚的孩子在3歲以上能掌握更多技能,可以說,讚揚是健康大腦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讚揚在育兒史和教育心理學上佔據重要的地位。那是不是越多的讚揚就越好呢?父母是不是就輕鬆做個“誇誇父母”就可以了呢?

20世紀60年代的先鋒教師及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的一個新發現震撼了人心:某些讚揚其實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

隨著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他們接觸的也不再只有家長,當他們習慣了沉浸式讚揚,外界對他的只要有一點不及時,他們就會感覺受挫,而且他們的關注點會全部在獲取讚揚上,如果沒有讚揚就不能做任何事情,直到重新得到讚揚。

那做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讚揚的方式呢?《讚揚與責備》的作者給了我們答案。

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兒童

關注努力,而非天生能力

當孩子考試得到高分,家長應該說:“做的很棒,這次知識點都掌握得很好!”而不是說:“你真聰明!”

當孩子自己打掃了房間,家長應該說:“床鋪得很好,地掃得很乾淨。”而不是說:“你真乖!”

讚揚在兒童時期有重要的作用,責備也不可忽視。

兒童對責備的天生反應就是逃避,小時候打碎了花瓶,第一反應就是不要讓爸爸媽媽發現。嫁禍於人是兒童能快速學會的另一種逃避方法,打碎的花瓶被發現了,那就抵賴:“不是我弄的,是小貓弄的。”

那家長們該如何使用責備呢?

訣竅是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並且得到原諒。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了並不嚴重,道歉並面對就會重新得到讚揚的機會。

孩子會利用讚揚與責備為自己謀取福利,家長也同樣可以利用讚揚與責備塑造親密的親子關係。

青少年時期:挑戰家長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越來越喜歡利用他們學到的評判力去挑戰家長,以此來證明自己。

你說地球是圓的,他非要辯解說:“地理老師說了,由於地球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有大海,所以是是一個不規則的“梨形”球體。”

你說不要和成績不好的孩子玩,他說:“成績能代表一切嗎?他的朋友講義氣夠哥們。”

你說要好好學習才能找到好工作,他說:“你也上了好大學,現在工作也一般。”

家長制定再好的家庭評判制度,遇到諸如此類的對話都難以維持。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就真的束手無策了嗎?未必。《讚揚與責備》了我們解決的步驟:

1、接受孩子的責備

家長對孩子的權威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們很難接受孩子的責備。我們習慣了做孩子心中那個“偉大”的家長,讚揚孩子,然後適當的示弱也許能有更好的結果。

“對不起,你說的東西媽媽可能不太懂,但是你可以教我,我學得很快。”

“你跳舞不好?媽媽小時候跳舞也不好,那就不學跳舞,學你喜歡的吧。”

試想一下,如果以這種方式溝通,是不是效果要好很多?

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青少年

2、責備孩子針對事情本身,而不是標籤

“你一點都沒禮貌,以後不會有人喜歡你。”

“你能做好什麼事?你以後不會有出息。”

檢討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都是從一件小事開端,然後和孩子激烈爭吵,最後我們就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們負面評價孩子是想讓孩子得到教訓,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惡化了親子關係。那就試著把責備正面化:

針對事情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

無論吵得多兇,孩子依然十分重視家長的迴應。他們挑戰家長,不過是期望家長認可獨立的自己。

家長對孩子讚揚與責備的表現,也許影響的就是他們的一生。

寫在最後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

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當父母需要考試,你能合格嗎?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中說:“學習運用讚揚與責備是我們一生都要用心去做的事,尤其對親子關係影響深遠。”

父母與子女,都只能陪伴彼此走人生的一段路。我們能做的,是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儘量讓這段路走的美好。然後在某一天,滿懷祝福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