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才少年賈誼為何被漢文帝雪藏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才少年賈誼為何被漢文帝雪藏

話說漢文帝曾重用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賈誼,積極發展農業,使大漢臣民“倉廩實而知禮節”,也成就了這位創造盛世的有為帝的德政、仁政。那麼,後來為何卻雪藏了這位西漢“天才少年”了呢?

這個,說來話長。

當初,愛才的漢文帝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李斯的高徒)治理地方的政績為天下第一,於是連忙升其為廷尉(最高司法長官)。吳公也是一個愛才的人,他一入京,就積極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出名趁早”的洛陽人賈誼,二十剛出頭的賈誼,就這樣當上了漢文帝的博士官(備帝王諮詢的官員,天子高參是也)。

因為只要是人才,漢文帝是不吝官位的,而且也不大注重什麼論資排輩的那一套酸腐做法。文帝這一用,也知道了這位大漢當時最年輕的博士博古通今、知識淵博,既有思想又有文才,很賞識賈誼的劉帝王,一年之中就破格升其為太中大夫(政府議事官)。賈誼既然得到 文 帝的寵信,當然也是“在其位,謀其政”,有理有據提出了很多政改意見,雖然剛剛即位不久,以“清靜無為”為治政理念的謹慎漢文帝,沒有過多采納他的意見,不過還是採納了 賈誼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論積貯疏》( 其論述“積貯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至今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依然閃耀著某種思想光輝。)

賈誼曾對漢文帝說: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也就是說,人們吃得飽、穿得暖才會講究禮節變得有禮貌,才知榮辱觀念。假如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有效解決,卻中規中矩、百依百順地接受君王統治的,從古到今還沒有聽說過。古代有人曾說:“一個農夫不種地,就會有人要捱餓受飢;一個女子不織布,就會有人要挨凍受寒。”任何產品,生產它都有一定的季節時令,如果用起來毫無節制,沒有一個度,那麼物資必會由此缺乏。

所以,在和 文 帝講了這麼多之後,當然是要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順理成章地提到了發展農業的重要性,不然的話百姓捱餓,又要造反,大漢的統治也不好弄啊,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固本強基”的問題。

總之,在這篇不是很長的奏疏裡,古代超級才子賈誼縱橫捭闔地論述了消費和積累的辯證關係,強調了如果不加節制地消費,那麼生產力將會有窮盡的一日,那當然是一種典型的敗家子行為。

接下來,他引經據典指出了發展農業的重要性。他說古人治理天下,安排得很精細周到,國家有了足夠的積累,百姓就會有依仗。只是現在很多人脫離農桑本業而從事工商業,有點捨本逐末的傾向,因為無農不穩,長此以往,必成大害;而由此催生 “ 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 又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公害。而國家任由這兩種禍害盛行,沒有人能加以制止的話,那麼國家可能就由此走向覆亡。

賈誼這種“重農抑商”,廣積糧,防饑荒,安百姓的做法,正好與推行無為而治的漢文帝想到了一塊去(農耕時代本身就悠閒),當然沒有反對的道理,很愉快地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對恢復漢朝經濟、鞏固統治起了積極作用,也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雖然這一政策越往後越顯消極,因為它確實是限制了工商業的發展。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才少年賈誼為何被漢文帝雪藏

賈誼為文帝解決了切實問題,當然回報也是豐厚的,不僅破格提為太中大夫,後來文帝還想讓他直接升到公卿職位,從此也埋下了秋扇見棄、憂鬱而死的禍根。

這當然是賈誼鋒芒太露讓別人嫉妒所致,而最重要的是賈誼做人不太中庸,每每還因為自己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而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比如他提出的差點讓元老派首領周勃死於非命的“列侯回封地”政策,就狠狠地得罪了功臣集團,何況周勃原來就是小手工業者出身,另一重臣灌嬰還是一個曾經販過布的小商人,你賈誼提出“重農抑商”,早就惹惱了一批人,居然還落井下石要在京城活得很滋潤的列侯放棄繁華的京城,到邊遠地區看炊煙夕陽過風涼日子,開什麼國際玩笑,這不明擺著阻人發達奪人錢財嗎?

更加重要的是,已經淪為既得利益集團的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元老派,最看不過的就是和他們針鋒相對的學識淵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輕知識分子,老資格老革命們更加不想賈誼這種政壇“嫩鳥”,在朝中和他們一樣呼風喚雨、叱吒風雲,我會殺人的時候你還穿開襠褲呢,所以就堅決反對賈誼升為公卿,做火箭式幹部,因為做什麼博士、太中大夫之類虛職,也只是動動嘴皮而已,還不足以構成威脅,如果升到公卿之位,和他們平起平坐,至少嫉妒心也都能讓他們結成同盟,聯手阻止賈誼的升遷仕途了。有道是官場升遷如烏龜賽跑,講的是資歷和論資排輩,上面的人既要保住自己的官位,還要防止自己的下屬取而代之,這樣的官場爭鬥,對於初出茅廬又鋒芒畢露的賈誼絕對是一種災難。

因為不久以後,如日中天的賈誼就遭到了封殺,然後一直“雪藏”。

有時候,會裝孫子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和做官之道。反正賈誼這個可以當面和帝王“不問蒼生問鬼神”、讓 文 帝夜半虛前席的狂小子在劫難逃,在內外夾攻之下,最終毀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於是,這個把改革之火燒到既得利益之權貴集團頭上的“愣頭青”,絕對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在此,我們也知道了,為什麼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次改革都失敗的深層原因了,改革阻力顯而易見。

而被賈誼“算計”的這班朝中大臣,心中的怒火當然也對著這個政壇嫩鳥,集中火力猛噴了。

“這個不知好歹的洛陽人,嘴毛都沒長齊,就對朝中大事指手劃腳,一心想要蠱惑陛下想專擅權力,以後國家一定會因為他而出亂子!”周勃、灌嬰這班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老臣,發揚當初在劉邦面前詆譭陳平的狠勁,眾口一詞地大肆攻擊賈誼。

在朝中盤根錯節、權重勢大的老臣集團集中火力炮轟賈誼的情況下,連堪稱有為帝的劉恆也有點犯迷糊了。

先不說漢文帝能即位就是這班老臣的功勞,而且上位不久政權根基還不是太牢靠,最重要的是,帝王最忌諱的就是朝中大臣“專擅權力”,這可謂是點到了 文 帝的“死穴”上,那麼賈誼被犧牲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即使是 文 帝愛才,為了防止政權的動盪,照顧一下老臣們的情緒,也只能把自己很賞識的政壇新銳賈誼,不大情願地給掛了起來。

而且,沒有多少政治背景的賈誼的“敵人”,還不止是老臣集團,他的另一個強勁對手,就是文帝的寵臣佞悻鄧通,看到漢文帝那麼器重洛陽小子賈誼,怕自己失勢的鄧通,當然也是使盡渾身解數來上賈誼的眼藥,因為與其讓自己死,不如讓賈誼死。總之,在討伐賈誼的事情上,可謂是內外夾擊,威力無比。

因為從鄧通上位的奇特過程中,基本上也可以判斷賈誼是沒有勝券的。鄧通原本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基本上他的發跡本來就是一種異數,甚至於稱得上是一種笑話,也算是英明的漢文帝從政的一個汙點之一吧,用人不察啊。

鄧通的發跡,就源於漢文帝這個比較迷信的帝王的荒唐行為(不然怎麼會有和賈誼夜半“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故事呢)。

據說文帝有一次做夢要飛天,因為背後有一個“黃頭郎”推了一把才上去的(哪個來推我?我來推你嘛),所以就極力要找這個推他上天的“黃頭郎”。

最後,十分有誠意的文帝還是找到了,這人就是瞎貓碰到死老鼠的鄧通。因為那天正在使船的頭戴黃帽的鄧通,很像文帝要找的“黃頭郎” ,從此被 文 帝認定鄧通是他的“幸運密碼”,經常帶在身邊,並封他為上大夫,成了 文 帝身邊紅人,由此貧民鄧通也過上了飛黃騰達的日子,簡直就是做夢一般,神蹟一樁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才少年賈誼為何被漢文帝雪藏

正所謂“時來鐵似金”是也。

所以說,再英明的人也有“軟肋”,人無完人是也,除非是那種別有用心的拔高,才有戰無不勝的全才。

因為重用鄧通就是他的一記昏招,反正“躺著也撿到金子”的鄧通,就這樣作為 文 帝“幸運符號”(或曰圖騰物),整天晃悠在 文 帝身邊,隨侍左右一起玩耍(天子飛天時沒有 “ 黃頭郎 ” 助推哪能行),還賞賜多多。

當時正受文帝寵信的“火箭式”幹部賈誼,看到不學無術的鄧通也和聰明能幹的自己一樣受文帝寵愛,眼裡容不下沙子又狂傲的他,當然有點心理不平衡,而且非常討厭這個無自知之明的佞臣,看不慣其所作所為時,常用文人的尖刻在 文 帝面前譏諷他。鄧通別的不在行,但是進讒言說別人壞話,卻是無師自通的“九段高手”(沒這本事如何當佞臣呢),經過鄧通無休止的詆譭,原本很寵信賈誼的漢文帝也開始有意疏遠他了。

這樣高強度的“內外夾攻”,即使是鐵打的營盤也早已攻陷,何況是小小文人一個,好像每個人都有剋星,反正“迂腐”文人賈誼很快落荒而逃,最後連在朝廷中也沒有了立足之地,被貶出京師,然後到長沙國去當長沙王的太傅,也等於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瞬時被雪藏了。

一腔熱血要報效國家,卻被無德小人鄧通擠兌,也只能偏安一隅做“憂鬱屈原”,寫一首充滿淒涼意味的《吊屈原賦》以排解心中鬱悶,懷古之幽情了。後來還因為自己做其太傅的梁懷王意外墜馬而死,深感歉疚之餘33歲憂鬱而死,一代英才過早“香消玉殞”,甚為惋惜。

賈誼最令人稱道的就是愛憎分明,即使是受盡排斥,他還是能堅持做人的底線,顯示了非同一般的人性光芒。

比如曾因自己的利益打擊過賈誼的周勃,因為回到封地總是穿鎧甲見官,所以被人告發有謀反跡象,因為皇帝的一時糊塗,差點被廷尉屈打成招刑信逼供死翹翹,一代開國功臣被小小獄吏百般凌辱,失去了所有尊嚴,後來透過重金賄賂才“破財消災”。很有正義感的賈誼在長沙得知此事,不計前嫌為周勃討回公道,寫出了十分尖銳的討伐信給漢文帝,力諫君主要行德政,以“廉恥禮義”來對待大臣,措辭十分強硬,也就是當面指責文帝不仁義。漢文帝果然也是大肚能容,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下,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感到賈誼批評得很對,很有建設性,於是又一次採納了他的建議,也就是採取了“凡大臣有罪,都讓他自殺,不加逮捕施以嚴酷刑罰。”

正因為賈誼的據理力爭,在仁義禮智信的光輝旗幟下,毫不費力就解決了“高層自動退出機制”問題,而且還充滿了溫情脈脈的人性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