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則睿,睿作聖

溝通的心態

良好的溝通需要前提,好的態度和思考才能達到心靈的溝通!

思則睿,睿作聖

1

春秋時期,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王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

思則睿,睿作聖

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檢視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

2

楚莊王能說出這話,一定經過深深的思考。

楚莊王之所以善於思考,更源於他有一位好的老師。

思則睿,睿作聖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這位名師就是右司馬伍舉,他引導楚莊王學會思考。

3

之前的楚莊王是一位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君王。

楚莊王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

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話,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頓悟,知道說的是自己。回答說:“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思則睿,睿作聖

伍舉是一位善於思考的人,他用極其巧妙地語言讓楚莊王明白自己的意思,藉著比喻去引導楚莊王進行思考,繼而讓楚莊王明白他的心。

4

楚莊王在許姬被調戲的時候,特別生氣。

但思考時想到,如果真的殺了那人,會影響到整個宴會的氣氛。

這本是慶功宴,若真因這一件小事,掃了大家的興致,破壞了氣氛,倒真是得不償失。

再思考時能夠換位思考,理解將士們常年在外,沒有妻子相伴,酒過三巡,一時失控也是人之常情。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拼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5

楚莊王的思考深度,決定了他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假如沒有絕纓宴,也許唐狡早就被處死了,楚國伐鄭就不一定能勝,楚莊王的春秋大業也就不一定能夠成就了。

思則睿,睿作聖

思考與不思考,所做出的決定完全不一樣。

思考後的交流,得到的果效也完全不一樣。

思則睿,睿作聖

草要經過牛的反覆消化,才能變成牛奶;書要經過人的反覆思考,才能變成知識。

從古至今我們有太多的名言警句在闡述著思考的意義和影響。

思則睿,睿作聖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知到不知,

再從不知到知的過程,

其實也就是一個學習與思考的過程

思則睿,睿作聖

思考並非在自我的世界裡胡思亂想。

思乃思辨,考乃考究。

思考與思想不可同日而語。

思則睿,睿作聖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環境,會有本能的反應。

跟隨本能反應的時候,我們往往不去思考,會做出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行為。

如果楚莊王跟隨本能的反應,或許結局就完全不一樣。

雖然楚莊王的決定對許姬不公,但他若真殺了大臣,豈不是殺死了人心裡的信任!

換到另一個角度,他考慮的更長遠,他考慮的是臣民、國家與人心。

思則睿,睿作聖

生活處處潛藏著機變。

當有思考時,問題也能轉化為機遇。

楚莊王面對這樣的問題,思考之後把問題變成了聚斂人心的機遇。

思則睿,睿作聖。

學會思考,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得到別人的心。

思則睿,睿作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