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機包圍的我們,為何越來越缺乏思考?

我想身邊的人們應該都和我一樣,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手機,儘管很少能記憶起手機裡的內容,但現在的人們卻依然樂此不彼。每天刷著手機裡的各種推送、新聞以及各種段子,盡以為掌握了天下大事,對身邊的各種時勢瞭如指掌,還有一些人運用碎片化時間用來“充電”,然而這些時間利用的很充分嗎?或者說,我們真的能借助於手機獲得智慧嗎?

被手機包圍的我們,為何越來越缺乏思考?

《失控的真相》的作者林奇,藉助於各種哲學問題以及心理問題,深刻地指出,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卻越來越疏於思考,知道的很多,智慧卻越少。

“三人成虎”的故事我們都不太陌生,而現在又有多少人會思考我們所接受的資訊是否也是這種謠言呢?網路上充斥的各種資訊以及新聞,為了博人眼球,無所不用其極,出現了各種“標題黨”,還有一些兇殺暴力等資訊,我們只不過是資訊的接受者,這些資訊為何會傳播,或是哪些資訊會傳播,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儘管不得不承認,現代資訊搜尋的技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讓我們能足不出戶而知天下大事,但是這些搜尋引擎真的是我們所能信任的嗎?離我們很近的“魏則西事件”,折射的是資訊時代下的信任危機以及底線問題。拋開搜尋的問題,僅僅是所搜到的資訊,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更多的是“接受型認知”,但前提是,你訪問的資訊源很可靠,而且你在無意識狀態下的行為能夠達到有意識行為的程度。即在開始時,我們無意識的認為我們所能搜到的資訊是真實可靠的。而在生活中,由於網上的各種謠言而引發的動亂事件我們多少會接觸過。資訊的來源以及處理方法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只能接受這些資訊,很容易被利用,或是很容易被煽動。多數人是那種“不成熟的自我”,即缺乏膽量、隨破逐流,缺乏自我思考的勇氣的膽量,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真正的智者不會相信一面之詞。我們不得不反思,網際網路真的讓認知變得更民主了嗎?但事實上,網際網路的壟斷現象是加劇了認知的不平等。

網路之中的環境是比現實中還要開放自由,這裡的人們可以實行匿名制,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人的本性的一部分被爆發擴大開來,可以隨時訴諸情緒以及各種對現實的不滿,網路中經常能看見這些充滿情緒化的語言,網路暴力層出不窮。正是這種情緒化的環境,擴大了各種有關價值觀念的爭端。儘管我們可以隱匿與網際網路中,和素未謀面的人成為朋友,但已經有人發出警告,隨著言論和消費自由的擴充套件,人與人之間可能會越發疏離。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我們一般會尋找與我們有相同價值觀或與我們相似的人成為朋友進行聯絡,而我們所聚集的圈子又會強化這種觀念與情緒,我們會更加排斥與我們相反或不一樣的人群,久而久之,形成了群體極化效應。開放的數字世界讓每個人都成為了獨立的個體,像魯濱遜一樣生活在智慧手機這座孤島上,我們應該擔心,網際網路正在增強“群體極化”效應,人們在逐漸形成孤立的部落。我們還是我們,但我們所建立的網際網路世界,卻越來越模糊了我們對自己的定義。

與此而來的還有個人的隱私權。不知有多少人經歷過這種情況,自己一天之內所經歷的事情,往往會在手機中接收到與此有關的各種資訊,不禁讓人疑問,是自己被手機監控了嗎?這樣的情況可能不算令人毛骨悚然,但卻讓人很不舒服——沒有哪個人樂意被別人監視,即使是一個沒有意識的手機。“圓形監獄”裡提出,當囚犯們知道自己被監控時,會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透明時,自由度實際上是降低的。而這又與我們所提倡的“自由民主”的本質相違背。而隱私權的意義在於失去了隱私權,相當於失去了人格,那是對自主權的損害,對於擁有自己隱私權的人來說,自己已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個體。

我們在網際網路中損害的還有我們的自主權。即使你很有主見,但如果你的社交網路中充斥著誤導性的言語,你也可能會受其影響,降低自己的認知能力。我們的認知中總是參雜著別人的思想碎片,個體的認知水平常常決定群體的認知高度,傑出的社會哲學家瑪格麗特·吉爾伯特提出“聯合承若”,就是兩個人或更多的人表示願意聯合起來做某事,不管人們以何種方式表達意願,他們的表達方式是人所共知的,這時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群體擁有了相當於個體的思維。基於此,我們需要意識到,我們的“網路化”生活可能正在改變我們的認知結構。我們需要做的是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尋找另外一個圈子。

被手機包圍的我們,為何越來越缺乏思考?

網際網路不僅改變著我們的認知方式,而且還改變著知識的政治格局。在知識網路中,你不僅需要做一個接受型認知者,你更需要進入他人的視野,被他人所接受和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知識付費蜂擁而起,以慕課為代表的新型教育方式進入人們的視線,我們暗自疑問,傳統的教育方式還有多久就會退出歷史舞臺。而與此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以前的變革中,當圖書館出現時,人們也在思考,有了圖書館,我們還需要上大學嗎?而現在這個問題不言而喻。我們在大學時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是一種知識引導。

在資訊時代下,我們需要對此有所認識,但是人終究是人,人們的思想與思維是機器所代替不了的,我們需要成為強大的認知者,而不是網際網路的工具。

被手機包圍的我們,為何越來越缺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