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可以說是每一個學寫論文的研究生必不可少的技能,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讀文獻呢?看看下面的技巧能不能幫到你~

01

選擇高質量的文獻

現在,很多資料庫都對我們開放,檢索文獻變得十分方便。但是文獻的質量良莠不齊,那怎麼選擇查詢質量相對較高的文獻呢?

在檢索時,縮小範圍。

以中國知網為例,檢索時就可以選擇高階檢索,檢索條件設定的越清晰,那麼結果的相關度可能會越高。

考量發表來源的權威性。

在檢索出大量論文之後,如果不知道先看哪些,可以優先看發表在那些核心刊物上的論文。

1. 來源:

檢索時採用高階檢索,縮小檢索範圍進行查詢(以CNKI為例)。

2. 初篩:

看標題和關鍵詞,如果相關,再閱讀摘要和結論進一步確定文章對於自己的價值。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3. 參考文獻:

從別人的參考文獻中尋找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文獻。

首先有選擇性地閱讀。

新接觸一個研究方向,可以和導師,師兄師姐或者同學交流一下,再者可以搜一下行業內高水平的期刊以及大牛的文獻。

其次,要定期廣泛的閱讀文獻,及時瀏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重要期刊。

這些期刊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這個領域的最新動態,掌握最新研究方向。圍繞自己的研究方向閱讀。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大量閱讀有關文獻,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深入細緻的瞭解。

02

帶著問題讀文獻

選擇好文獻,第二步就是閱讀文獻。閱讀文獻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逐字逐句去閱讀。

讀文獻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問題去閱讀,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萬能問題:

1。 文章是屬於哪一類研究?研究問題是什麼?採用了哪種研究方法?

2。 文章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實驗怎麼驗證?資料處理合不合理?

3。 文章創新點在哪?出彩的地方在哪?對自己的研究有什麼幫助?

閱讀的時候,最好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文獻管理軟體。目前用得較多的有Endnote, Mendeley, Zotero,還有知網的E-Study。各種文獻管理軟體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可根據自己偏好進行選擇。

正式閱讀的時候,還可以同步做閱讀筆記。文獻閱讀由三部分組成:思維導圖,詳細閱讀筆記(word),E-study文獻庫。三部分採用同種編碼形式,以便查詢。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最後,關於英文文獻的閱讀,很多人會覺得英文文獻難讀,但這種情況通常不是因為英文水平差,而是沒有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科研人員所用的專業詞彙在科學界被認為是「常識」、「常理」,但起初對你來說卻是陌生的。沒真正搞懂這些專業術語,就算文獻別人幫你精翻成中文都沒用。

因此,一定要確保自己瞭解文獻「Key words」每個詞彙的意思。在此介紹一種,能快速達到能夠與作者正常對話的基礎知識儲備方法:搭配筆記軟體,善用科技新聞報道及百科。

1、百度相關關鍵詞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2. 看標題簡單篩選 4-5 篇

3. 剪貼到印象筆記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於最新頂刊的文章會有人專門報道,但要清楚上述只是一種取巧方式,想深入瞭解最好還是在這基礎閱讀相關英文 Review。

03

提煉總結

從文獻當中截圖出對自己的研究有所啟發的,或是對解決當下研究問題有幫助的,可以對其進行記錄,整理到資料夾如“論文學習”“某某專題”“古籍書目”“英文原著”……

好的研究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文獻,深入學習才能厚積薄發,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好的方法往往可以使得研究事半功倍,持之以恆找到適合自己的文獻閱讀方法,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04

具體如何閱讀文獻?

初看文獻的三個步驟:

1。先通讀各個小標題,也就是results部分,弄清楚文章的思路和內在聯絡。

2。 看每個小標題對應的結果圖和圖注,瞭解文章透過什麼手段來驗證科學假設,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標記。

3。 最後再把全文通讀,根據做好的標記到文中找具體的解答,做好閱讀摘要,注意作者在discussion部分的寫作方式和經典句式。

通讀文章前需要準備的問題:

1。文獻解決了什麼問題?是否發現了新的機制、新的biomarker還是新的藥物作用靶點等等。

2. 這個問題重要麼?為何重要?

這點在introduction裡面作者會提出交代,即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3。 作者提出了什麼假設來解決上述問題?理論依據是什麼?

4. 作者透過哪些方法來驗證他們的假設?你還知道其他什麼方法?

要注意你的實驗室/你手頭上可以實現其中哪些方法,以後遇到此類的問題就可以採用啦。

5。 這些方法是否符合論證假設的需要?是否不夠全面還可以有其他的補充?還要考慮實驗材料涉及到哪些?細胞、動物、臨床是否都覆蓋到了?

6. 作者為什麼這樣設計實驗?有什麼創新?實驗證據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

7。 所有的實驗結果圖都可以看懂嗎?

8。 文章是如何描述結果、如何解析圖表趨勢,論據如何組合,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

9。 寫作上的亮點有哪些?

10. 文獻的總思路圖?

(問題、設計、方法和討論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看完思考文獻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即文獻的減分項,機制是不是做的不透,創新性是否不足。要是自己接著此方向繼續做,哪些是在我所在工作條件下可以做的,哪些必須要做,哪些別人肯定比我做得更好更快?

有人說過一篇文獻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圖表,討論,文字結果,方法,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對一個領域熟悉之後,能做到僅透過閱讀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結果,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最必要的資訊的要求。或者發展到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須看摘要、圖表即可,個別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結果,再看討論,文字結果和方法。

如果時間充裕,discussion部分還是要重點研讀一下,特別是遇到CNS級別的paper的時候。這部分會把文章的精髓,idea的創新性,作者的實驗設計邏輯再闡述一遍,圖表的趨勢解析,論據的組合,寫作的亮點都是可以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