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鏡頭介紹篇

鏡頭的介紹

鏡頭是相機最重要的部分,鏡頭的作用是成像,成像質量的高低好壞也是評價鏡頭好壞的標準。攝影鏡頭由光學透鏡和機械元件組成,現代的攝影鏡頭還運用了電子技術。光學透鏡包括單片透鏡、膠合透鏡、反光鏡等。機械元件包括鏡筒、光圈調節環、變焦環、調焦環等等。

構成鏡頭的透鏡,按其成像的作用可以一片成一組,也可幾片成一組,如三片三組、六片兩組、五片兩組等,作為鏡頭的構成指標,鏡頭的透鏡片通常是註明的。我們可以根據透鏡的片組數來粗略的判別鏡頭的成像質量。一般來說,透鏡片組數多肯定是要比少的要成像質量好些,當然,這僅僅是對於同一性能的鏡頭而言。對於不同效能的鏡頭的成像質量,就很難從透鏡片組來判斷了。

現在市場上的鏡頭型號非常多,各廠家為了產品能更好地對應使用者需求,常以引數和系列進行劃分。這種鏡頭標識方式對於廠家和了解器材的攝影人來說是比較實用和便捷的。這裡,我將為大家梳理一下常見的5種鏡頭分類說法,幫助大家瞭解其中的區別,更好地學習攝影。

1. 廣角鏡頭

焦距為24mm或者更小的鏡頭通常被看做是廣角鏡頭,他的特點就是視角大,能容納更多的景物,一般作為風景和建築攝影中的常用鏡頭之一。因為焦距比較短,所以相對於長焦鏡頭來說相對性會比較穩定,也就是我們說的“防抖”。如果我們是在室內拍攝,又或者是在穩定器跟拍,廣角鏡頭相對於其他鏡頭而言,同樣的快門速度、光圈和感光下,廣角鏡頭更容易的清晰穩定。

不過,廣角鏡頭本身的畸變問題要比長焦鏡頭更突出,特別是被攝主體距離越近,這種形變就越明顯。其實這也並不全是壞事,如何控制和利用鏡頭畸變,可以讓畫面有更多變化,也是攝影過程中的一件趣事。

說到畸變,廣角鏡頭中還有個比較“極端”的細類,那就是魚眼鏡頭。魚眼鏡頭具備相當大的視角,甚至能達到180度。其拍攝出來的畫面是極為誇張的,但也很容易讓人感到審美疲勞。

2.標準鏡頭

雖然在大多數的說法中,標準鏡頭都是指50mm焦距的定焦鏡頭,但在實際使用中,我們常把在35mm和60mm之間的鏡頭都看作是標準鏡頭。其主要原因是這些鏡頭的畫面感和視角範圍,與我們人眼的視覺習慣更接近,效果更接近。所以才會有把這些焦距範圍內的鏡頭看作是“標準鏡頭”的說法。

說到焦距,攝影鏡頭的焦距是指從焦點到鏡頭光圈位置之間的距離,用符號f表示。焦距的長短直接影響到被拍攝物體在感光片或影響感測器上成像的大小,兩者之間是屬於正比例關係。

光圈流行的f係數有1、1.4、2、2.8、4、5.6、8、11、16、22、、、、等等,代表各級相對孔徑的倒數。分檔的原則是,要求大光圈是相鄰小光圈通光量的兩倍,即通光面積的兩倍。f8的通光量是f11的兩倍,f5.6的通光量是f4的1/2.

3.長焦鏡頭

焦距大於70mm的鏡頭通常被看作是長焦鏡頭,而為了進一步突出焦距的優勢,其又被細化為70mm到200mm的中長焦鏡頭,200mm以上的超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的好處不言而喻,就是能像望遠鏡一樣將遠處的景物“拉近”“放大”,使之在有限的畫面框體中佔據更大的比例,讓人看得更清楚。這是長焦鏡頭最基本的作用,也是最容易讓人理解的地方。這種特點讓它在風景、野生動物和運動體育畫面的拍攝中有大量的應用。於攝影來說,長焦鏡頭的作用還不僅限於此。長焦距對畫面主體和背景之間的縱深空間表現方式,對景深效果的直接影響。

4.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是常見鏡頭分類中的一種以功能特點為表示方式的說法,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具備了“MACRO”標識,擁有比同焦距鏡頭

近的拍攝距離和更大的放大倍率。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細節豐富、銳利,能看到一個“微觀”世界。

5.移軸鏡頭

這是另一種以功能特點為表示方式的鏡頭分類說法,

同事

也屬於“特種”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允許攝影師調整場景中的焦平面角度,使之成像相當特別的景深效果,以及更特別的焦點清晰區域控制。由於其鏡頭結構特殊,其廣角鏡頭的畸變控制方式也有別於常見鏡頭,可以拍攝出建築物邊緣角度與影象畫框邊緣平行的畫面,使廣角畸變變得“可控”。

------內容參考網上素材整理、不喜勿噴

------希望對熱愛攝影的大家有所幫助

影視行業鏡頭介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