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昨天閨蜜梅子跟我閒聊:”你說同一個家庭,為什麼兄妹倆差別這麼大呢?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事情是這樣的:

晚飯後,兩個孩子在客廳嘀嘀咕咕,想玩手機。

老二小聲告訴哥哥“媽媽讓玩手機了”(被我聽見),結果老大信了,屁顛地跑過來問我要手機,然後被我教訓了一頓。

結果這時候,老二湊到我懷裡,說:“媽媽我不玩手機,玩手機對眼睛不好。”

“要不是偷聽到老二說的話,還真是要以為老二乖呢。”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每次老二見到出差回來的爸爸,便一屁股坐在他腿上,“爸爸,你這些天去哪兒呢?我好想你呀!”而老大呢,卻拿著食品袋,滿屋子跑著找剪刀剪開它。

我真的不禁感嘆:

老二真的會比老大討父母喜歡啊。

都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可為啥,老二的智商情商還是逆襲了老大一大截?

對天發誓,我可沒給老二「開小灶」。

說起來,懷老大時,我還特地吃了一堆營養素,聽了一堆胎教音樂,有老二時,因為懶,這些都省了。

難道是因為二胎時看了一堆宮鬥劇,小妮子就無師自通了???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俗話說:“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說到這裡,您如果自己就是二胎家庭,或者稍微觀察下身邊的多子女家庭,就會發現,“老大傻、老二精”的案例,處處都是:

@魚兒

我家老大就是比較傻,被妹妹欺負了也不吭聲,下次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還是先給妹妹。有時候我都替他著急,總是被欺負也不是回事兒呀。

反觀妹妹呢,就機靈多了,小嘴特別甜,就算惹了哥哥生氣,三言兩語就哄好了,真是個人精。

@迷糊的桔子

比如兩個孩子鬧騰要買某個玩具,6歲的老大就哭天喊地“媽媽,我要這個;媽媽,我要買這個……”迴圈往復;

4歲的老二也會重複老大的行為,但是如果1分鐘後發現沒人理他,就會轉變策略,“媽媽,我們去聯華超市玩吧…”“阿公,我帶你出去玩吧,我們去看魚吧…”然後就帶到某個玩具店裡去了……

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難道真的應了那句話“老大傻老二精”?難道“出生順序真的會影響智商”?

(Ps。這裡的“傻”是說相較而言,老大更加憨厚老實,而老二則更加嘴甜機靈。)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排行的秘密

美國心理學家Kevin Leman在《排行的秘密》一書中研究了手足排序對兄弟姐妹各自的影響。書中就提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比如,美國總統多數是家中的老大,或者代行老大的實際職責,很多創業者、企業家,常常躋身中間,是排序在中間的孩子,還有很多喜劇演員,是家中最小的那一個。

Kevin Leman認為,出生排序影響了不同孩子的性格。

老大肩頭擔負著教導弟妹的責任,思量必須周全,想不擔起責任都不行,因此,老大要麼寬厚穩重,要麼表現出完美主義,難討好、不滿意。

而老二呢,上不挨天、下不沾地,不得不早點獨立起來,他們可能顯得格格不入,但也可能成為上通天、下曉地的圓融之人,和誰都處得來。

至於老三,按照現代心理學奠基人之一阿德勒的說法,就像是一隻“快樂的小海豚”,他不用承擔期望、也不用承前啟後,他只要對每個人都微笑,快樂就好~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常常地,我們期望孩子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格,可實際上,又有哪一種人格,不被周邊環境塑造呢?

而你的周邊環境中,存在不可忽視的——手足,那兄弟姐妹間的彼此塑造,便成為“獨立人格”的不獨立因素。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有句俏皮話叫做“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懷大寶的時候,沒有經驗,第一次當爸媽,從懷孕、孕檢、能吃什麼、怎麼睡、怎麼躺…都是萬分小心,生怕寶寶有個好歹。

生下來後,又要學習怎麼抱、怎麼餵奶、怎麼哄睡、新增輔食…

嚴格照書養,絲毫不敢懈怠,父母的小心翼翼,傳遞給孩子的就是沒有安全感。

因為孩子只感受情緒,所以老大的防禦心理會比較重,更加敏感,讓人感覺有點高冷。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養老二的時候,因為成了“過來人”,所以多了幾分淡定,更加能夠放開手腳了,即我們俗稱的“照豬養”,父母的這份從容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和人相處時防禦心理不會那麼重,心思比較單純,更加隨和。

我國傳統的對“長子”厚望的寄予,使得父母不可避免地對老大的要求更加嚴格。

所以老大更加守規矩,話更少,給人的印象通常是不夠圓滑。

而到了老二這裡,很多要求標準都降低了,所以老二會更加地放鬆,更會表達,看上去顯得更加機敏,好相處。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強大的競爭對手

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老大聚焦至少兩個家庭6個人的關愛,是資源的獨享者。

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是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他自帶優越感、安全感,只管自由自在去成長。

而老二作為後來者,所有資源都是從哥哥/姐姐那裡分來的,穿的衣服,用的物品,玩的玩具……幾乎都是老大剩下的。

在生活細節方面,父母有經驗了,放鬆了,也不如對待老大時用心。

大寶的心理是: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而二寶的心理是:拿到手裡的才是我的。

所以,為了獲取大人們更多的關注,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老二可不得多動動腦筋嘛。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孩子會存在不同的個性差異。

同胞比較理論上認為孩子會有意或無意地選擇不同於手足的生活方式,發展出不同的個人特點,以顯示自己是有別於其他兄弟姐妹的,採取這種策略是因為它能保護他們因過強的社會比較或者直接競爭而出現不良的發展結果。

因此,一般來說,多子女家庭孩子個性不太相同。

那麼,對於個性不同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最好的應對就是細微觀察每個孩子,瞭解他們不同的個性,然後充分理解孩子、接受孩子。

老大雖然憨實,但卻特別專注,辦起事來,有頭有尾;老二精明,有創造性和挑戰精神,可沉穩欠缺。

兩個不同的性格,卻各有各的特色,相愛相殺,不也是很美好的嗎?

家有二胎,如何讓兩個孩子都感受到愛,那真的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老大憨,老二精,痞壞痞壞是老三”,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作為媽媽,一定是希望孩子們相親相愛。

長大了有個伴兒,我們老了,他們有個親人,一直幸福快樂!

所以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尊重他們的性格,少一點寵溺,多一點自由,才能讓他們一起健康成長!

手心手背都是肉,二寶很可愛,也別忘了抱抱大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