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圖巴塔哈群礁位於菲律賓巴拉望省普林塞薩港東南98海里外(181公里)的蘇祿海中。公園海拔高度大約在海平面以下2—10米。還是巴拉望島生物圈保護計劃的一部分。在世界自然新七大奇蹟的競選中,圖巴塔哈群礁曾獲得提名。1993年,該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一年中,這片海域只開放三個月,大海猶如鏡面一般平靜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距港口180公里,蔚藍的大海突然變成了翡翠般的綠色,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一片珊瑚礁連成環狀的環礁之海。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海底密佈著珊瑚,圖巴塔哈以珊瑚生長密度世界第一為傲,多達400種的珊瑚以及640種魚類相互交織,共同生活在這片海域,猶如幻想世界。珊瑚中有一種能夠生長出堅硬石灰質骨骼的被稱石珊瑚,成長中的石珊瑚經過反覆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海底地形。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沿著峭壁潛入海底,岩石表面佈滿了石珊瑚。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實際上,這處斷崖全部都由珊瑚堆積而成。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突然,遠處一群體長將近一米的大型魚的魚群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原來是梭子魚(一種遊得很快的魚類),它們從外海來到這裡捕食,緊隨其後的是六帶鰺(著名的遊釣與潛水攝影魚種)大軍,這便是珊瑚所孕育出的複雜生態系統。環礁內側,退潮後,珊瑚漏出了海面,到處都隆起了白沙,這些白沙竟然都是由魚的糞便所形成的。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在海里許多的生物都以珊瑚為食,一種隆頭鸚哥魚每次都集體捕食,據說一條隆頭鸚哥魚,平均每年可以吃掉五噸的珊瑚,待其進餐完畢,便立刻朝身後噴出白色的物體。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這邊是魚的糞便——-無法消化的珊瑚石灰質殘餘,逐漸堆積形成了白色的沙地。夜晚的圖巴塔哈與白天相比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模樣,四處遊動的魚兒們一個個都進入了夢鄉, 因為沒有眼瞼,所以無法閉眼,使這些魚兒看上去也跟白天無異。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大型魚沉睡的夜裡,小型生物和小魚會游到海面附近捕食。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圖巴塔哈群礁自然公園是東南亞最大的珊瑚生成水域,其珊瑚之美麗多姿更是別處無法比擬。珊瑚覆蓋了整個區域的三分之二,許多海洋生物生活在環繞島礁的水域中。這裡有350多種珊瑚與500多種魚類,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可以媲美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圖巴塔哈群礁也就是因其著名的“珊瑚牆”而成為流行的季節性的潛水運動的地點。所謂“珊瑚牆”,描述的是其潛礁與深溝比鄰的現象,海溝的溝壁便成了豎立的牆。這些珊瑚還是各種色彩斑斕的魚類的棲息地:錘頭鯊魚、梭魚、蝠鱝、手掌大小的鐮魚、鸚鵡魚和鰻魚等將珊瑚作為良好的避難所。瀕危物種玳瑁海龜也在圖巴塔哈的珊瑚中築巢。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

世界文化遺產——圖巴塔哈群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