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學家:兩次婚內出軌40歲博士畢業,然後人生開掛

天才科學家:兩次婚內出軌40歲博士畢業,然後人生開掛

尼爾斯·傑尼(Niels Jerne)

撰文 | 商周

責編 | 程莉

● ● ●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生理學或醫學獎十六次光顧了免疫學領域,近三十位免疫學家因為他們的傑出工作獲得了獎勵。這些免疫學家之所以獲獎,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實驗發現,只有兩個人是因為他們提出了免疫學理論。一個是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Frank Macfarlane Burnet),另外一個就是尼爾斯·傑尼(Niels Jerne)。

免疫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只憑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必須是偉大而且具有指導性的理論,能夠像燈塔一樣指引免疫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和尼爾斯·傑尼是免疫學領域的兩個天才。1899年生於澳大利亞的弗蘭克的學術生涯頗為順利,25歲獲得了碩士學位,29歲獲得了博士學位,45歲當上了研究所的主任,61歲獲得了諾貝爾獎。

和弗蘭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輝煌的方式不同,尼爾斯不僅大器晚成,而且問題纏身。

從小學徒到大學生

1911年,尼爾斯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丹麥家庭,上面有一個兄長和兩個姐姐。在尼爾斯出生的幾年後,他隨父母遷居到荷蘭鹿特丹並在那裡長大。

尼爾斯的父親是一個小企業主,他希望兒子長大能子承父業,便讓中學畢業後的尼爾斯去了一家進出口公司當學徒,期望他以後能成為一個好的生意人。這一年,尼爾斯16歲,朝氣蓬勃。年輕的尼爾斯在公司裡幹得不錯,和同事也相處的很好,而且之後也得到了提升。但就在父親欣喜地看到他在成為生意人的道路上逐漸成長的時候,尼爾斯卻開始厭倦這份工作,他覺得當生意人並不是他想要的未來。於是在三年後,他向父親提出要去上大學。

好在大兒子已經成為了一名不錯的生意人,所以尼爾斯的父親同意了小兒子的請求,讓他去大學讀書。中學時尼爾斯喜歡數學、語言和文學,他的夢想是去大學學哲學。但他上的那所五年制中學的畢業文憑只能讓他去學科學或醫學,而且他父親也覺得學哲學沒有多大前途,所以在經過權衡後,最終他去了荷蘭的萊頓大學學物理。

無論如何,尼爾斯從此重新走進了校園,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再說,19歲上大學也並不算晚。

三次上大學

但是,有了三年工作經歷的尼爾斯不適應大學生活,尤其是在課堂上。因為物理和化學都不是他感興趣的科目,所以讀物理專業的他對大學課堂沒有多少興趣,倒是對課外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積極地參加各種社團、喝酒、讀哲學書、偷看黃色小說,甚至還對當時已經在政壇活躍的希特勒產生了興趣。作為這些行為的後果,他在大學的各個科目都亮起了紅燈。

就這樣折騰了三年後,他的第一段大學生活以完全失敗而告終。說的難聽一些,就是他在大學裡混了三年,再也混不下去了。

被萊頓大學淘汰的那一年,他22歲。幸好他有一個還算寬容的父親,很快他又得到了第二次上大學的機會。可能是考慮到物理的確不適合兒子,尼爾斯的父親這次把他送到了老家哥本哈根的大學去攻讀醫學學位。尼爾斯倒不討厭醫學,對於22歲的他而言,這依然是一個不算太晚的開始。

可是讓他父親再次失望的是,尼爾斯的這第二段大學生活同樣以失敗告終。這一次失敗的理由是因為他陷入了愛河。

在哥本哈根,他遇到了年輕的女畫家Ilse Wahl。 Ilse那時剛剛從德國高中畢業,也來到哥本哈根學求學。年輕、美麗而且頗具獨立精神的Ilse讓尼爾斯著迷,Ilse也同樣喜歡尼爾斯的聰明和才華。就這樣,兩人墜入了愛河,然後迅速進入了婚姻。因為這段難解難分的愛情,尼爾斯又不能把心思集中到學習上,不得不第二次從大學裡退學了。

其實,說為了愛情而退學可能有些太崇高了,因為後來發生的事情說明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多少真愛。

第二次從大學裡退學讓尼爾斯的父親很失望,他也沒有再讓兒子轉學,而是讓他在自己的公司裡當了一個職員。

當時尼爾斯的父親正經營著一個生產臘肉(培根)的工廠,而尼爾斯的工作就是採用微生物學的辦法去加工臘肉。這份工作倒是能用上一些他在醫學院裡學到的微生物學知識,而且也有點創造性。但時間一長後,依然還算年輕的尼爾斯又感到無聊了起來。於是,他第三次向父親提出要求去上大學。

1939年,尼爾斯又得到了一次上大學的機會,他父親再次讓他去了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這一年他28歲,也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從中學畢業到這時重新開始上大學,歲月已經蹉跎了十二年,他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高齡大學新生。在晚年回憶起這段日子的時候,尼爾斯自己也把這段時光稱為他個人的“黑暗中世紀”。

這個時候他父親已經快六十多歲,尼爾斯也知道, 這是他最後一次上大學的機會。這一次,他真的想靜下心來去完成學業,拿到醫學學位。

失敗的婚姻

但28歲高齡上大學的劣勢也慢慢顯現出來。畢竟是有了家的人,而且兩年後他的第二個孩子又出生了,有了兩個孩子的家庭難免會有不少瑣事。不過這難不倒尼爾斯,並不是因為他善於處理這樣的瑣事,而是他根本就不在乎,或者說乾脆不關心家事。

真正給他帶來麻煩的,還是他和妻子的關係。

作為畫家的Ilse是一個精神上獨立的女性,這個特質也是當時吸引尼爾斯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隨著婚姻的進行,尼爾斯發現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是這樣的女人。他感覺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個完全依附自己、任由自己擺佈的女人。

於是,尼爾斯,這個高齡大學生,兩個孩子的父親,在婚內出軌了。而且讓Ilse難以接受的是,他丈夫出軌的物件居然是她自己的閨蜜:Adda Sundsig-Hansen。Adda是一個有夫之婦,在性的問題上比較開放,而且是一個受虐狂, 這正是符合當時尼爾斯胃口的型別。經過短暫地交往後,尼爾斯就和Adda有了私通。

當得知自己的丈夫和閨蜜私通在一起的事實後,Ilse傷心不已,提出離婚。但尼爾斯根本不加理睬,依然我行我素。

1945年,世界結束了二戰,迎來了和平,而尼爾斯的家庭矛盾卻達到了頂點。就在這個時候,Adda又出賣了Ilse,把她同樣也在婚內出軌的秘密告訴了尼爾斯。

這次輪到尼爾斯惱羞成怒提出離婚了。為了挽救婚姻和家庭,Ilse請求尼爾斯不要離婚,但她得到的只是丈夫無情的拒絕。在隨後不久的一天夜裡,Ilse選擇了自殺。

那一年,尼爾斯34歲,已經是在大學學醫的第六個年頭,還沒有畢業。失去了妻子的他帶著兩個孩子生活,當然,也繼續保持著和有夫之婦Adda的私通。

兩年後,也就是在大學的第八年,尼爾斯終於從哥本哈根大學畢業了,拿到了醫學學位。這一年,他已經36歲了,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高齡。獲得了醫學學位的尼爾斯面臨著兩種選擇:去當醫生,還是繼續去讀博士學位,以後當個科學家。最後,他選擇了去讀博士學位。

在讀博士期間,尼爾斯也開始了他新的婚姻生活,他終於把和他私通多年的情人Adda娶進了家門。但是,正式獲得了妻子稱號的Adda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幸福,因為尼爾斯從來沒有把她當愛人看待。在他眼裡,這個二婚妻子只是一個性伴侶,一個可以服侍他並幫他打理家庭的傭人。

尼爾斯的博士研究課題是動物對抗原的免疫反應。就像上面說的,免疫學是一個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但尼爾斯並不喜歡做實驗,他更喜歡去用數學模擬的方式去研究免疫學的問題。這個博士學位一讀又是四年,1951年,尼爾斯獲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那一年,他整整四十歲。

人生開始加速

40歲才獲得博士學位,無疑是晚了。在這個年紀,絕大多數科研人員早已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不少還成為了教授,甚至有人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這對尼爾斯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從此這個大氣晚成的天才開始加速了。

因為攻讀博士學位時的研究工作,尼爾斯對“對抗原特異的抗體是如何產生的”這一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關於特異性抗體產生的原理,當時科學界流行的觀點是,在外來的抗原(比如病原體)的刺激下,我們的免疫系統才有產生針對這種抗原的抗體的能力。

這種觀點通俗易懂,聽上去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但剛剛步入科研生涯的尼爾斯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這個流行的觀點有問題。 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理論。依照他的理論,

我們的免疫系統本身就有產生針對各種抗原的抗體的能力,而外來的抗原只是作為一種選擇力量讓這種特異的抗體選擇性地被生產力出來。

尼爾斯的理論和當時流行的理論最大的不同,

一是,他認為

特異抗體產生的能力

是一種免疫系統內在已有的東西;二是,他把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引了進來。所以尼爾斯的理論也被稱為

抗體產生的自然選擇理論

1955年,尼爾斯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學術論文——《抗體產生的自然選擇理論》。

或許是因為當時他的資歷尚淺,尼爾斯所提出的“抗體產生的自然選擇學說”並沒有馬上得到科學界的認同。直到幾年後,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從這個理論裡得到了啟發,提出來一個關於免疫耐受的理論,並因此獲得1960年的諾貝爾獎。這時,科學界才真正發現了尼爾斯的“抗體產生的自然選擇學說”的偉大之處。從那以後,尼爾斯得到了當時幾個頂級大學和研究中心的聘書,先後去了美國的匹茲堡大學和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的Paul-Ehrlich研究所。

事業上開始成功的尼爾斯在婚姻上卻比以前更加混亂。二婚妻子Adda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工具,自然阻止不了他的出軌。在1964年,他徹底拋棄了Adda,開始了第三段婚姻。

和在感情和婚姻上的失敗剛好相反,尼爾斯在工作上則是越來越成功。1969年,58歲的尼爾斯迎來職業生涯的最後挑戰,他成為了新建立的瑞士巴塞爾免疫學研究所的所長,並在那裡工作到退休。在他的領導下,巴塞爾免疫學研究所成為了世界免疫學研究的重鎮,產生了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就包括他自己。

也就在擔任巴塞爾免疫學研究所所長期間,他又先後提出了兩個分別關於免疫發育和調控的理論。這兩個理論和之前的“抗體產生的自然選擇理論”一起讓尼爾斯獲得了1984年的諾貝爾獎。這一獎項無疑是對尼爾斯一生工作的極大肯定,也是恰如其分的肯定。

關於尼爾斯在免疫學上的影響和成就,大概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概括:

在整個

20

世紀免疫學領域裡,如果要挑選出一個領袖的話,那麼尼爾斯就是不二人選。

你在努力逃避什麼

獲得諾貝爾獎兩年後,尼爾斯認識了後來成為哥本哈根大學醫學史系教授的T。 Söderqvist。隨著兩人交往的深入,尼爾斯答應了T。 Söderqvist提出的給他寫傳記的請求。

T。 Söderqvist是一個嚴謹的學者,為了寫這部傳記,他準備了近十年。期間兩人有過無數次的交流,T。 Söderqvist也獲准去研究尼爾斯妥善保留下來的大量的各種資料,包括私人通訊。最後,T。 Söderqvist給傳記取了一個別樣的書名:《你在努力逃避什麼》。

這個別樣的書名不是為了用來吸引讀者的,而是T。 Söderqvist對尼爾斯一生的總結。T。 Söderqvist不願意把科學家的傳記寫成傳統的那種模樣:只有工作,沒有生活;只有輝煌,沒有迷惘。

他認為那樣的傳記不僅不全面,而且往往會有修飾,不僅不能給世人以真正的啟迪,而且可能誤導讀者;而還原事情的真相,寫出一個真實的科學家的生活,才是一部能給讀者帶來幫助的傳記。

用這樣的理念去寫尼爾斯的傳記無疑是最合適的。在T。 Söderqvist看來,尼爾斯在生活上並不是一個成功者,他一輩子都在逃避著什麼,上學時逃學,結婚後逃避婚姻,有孩子後逃避家庭的責任,就連做研究也在逃避做實驗……

雖然在科學上尼爾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天才,一個問題多多的天才。而只有向世人還原這個天才生活的真相,才能給世人最好的啟迪。

1994年,83歲的尼爾斯在法國家中去世。之後,由T。 Söderqvist為他撰寫的傳記出版,傳記的丹麥文版的題目是《你在努力逃避什麼》,後來英文版的題目又改成了《尼爾斯·傑尼的問題多多的一生》。

一生都在逃避、而且問題纏身的尼爾斯為什麼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同的讀者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激起讀者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正是T。 Söderqvist想要的東西。

天才科學家:兩次婚內出軌40歲博士畢業,然後人生開掛

製版編輯 | 皮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