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影片載入中。。。

影片:喬·科尼什(Joe Cornish)

www。joecornishgallery。co。uk

喬·科尼什被稱為“英國的安塞爾·亞當斯”。喬回憶了三十多年時間裡濾鏡成為拍攝工作中不可或缺一部分的心路歷程。儘管數碼攝影極大地拓展了攝影的可能性,但也帶來了機械依賴症。攝影的本質在於富有創意的調控和創作力,而獨特的視域成為了攝影快樂的源泉。

喬·科尼什被公認為當代風光攝影大師。他一直是英國“國民託管組織”的首席攝影師,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研討班導師。

他的攝影創作鼓舞了整整一代的攝影愛好者。他在英國為“國民託管組織”拍攝風光照片,這使他的作品為上千萬英國人及到訪英國的遊客所熟知。

作為風光攝影領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鼓勵攝影者將自己的風格建立在各自的興趣之上,全面享受風光攝影的樂趣,不管是拍攝細緻入微的特寫,還是廣闊無際的天空。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戴維·沃德(David Ward)為喬·科尼什(Joe Cornish)拍攝的工作照

光線第一。

任何別的元素,都只能退居光線之後。

因為光線,它既是攝影的原材料,也是攝影的工作語言。

正如詩人用詞作詩,攝影師則用光作畫…

我的攝影實踐,就是要使我遇到的最美、最具魅力的光線,得到最好的表達。

我對攝影的計劃,其實就是對光線的計劃。

而當我開始拍攝時,我就要設法捕捉到最精彩的光線。

——

喬·科尼什(Joe Cornish)

此時此刻,有必要分享兩幅喬·科尼什

教科書般

的經典光控作品: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玫瑰莓的夏夜(Roseberry Summer Evening)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基爾代爾荒野的展望(Prospect from Kildale Moor)

相信認識喬·科尼什的讀者對這兩幅作品絕對印象深刻,第一幅甚至還被作為LEE Filters的官網首頁海報和產品封面長期使用。

喬認為,所有的攝影師都必須學會對焦技術,學會正確曝光的技術。

知道膠片需要多少量的光線,不多不少正合適,這是創作精美影像的

先決條件

光線是河

,是攝影技術或沉或浮,賴以依附的基礎。

我為何使用濾鏡

喬·科尼什

‘Why I Use Filters’ - Joe Cornish

改變:一場80年代的革命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喬回憶起第一次使用漸變鏡的時間和場景,那是80年代初在洛克菲勒中心大樓。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傳統意義的暗房後期,無疑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

一張

中性灰度漸變鏡

所能帶來的,在膠片時代,或許那就是

革命性的改變

這讓學生時代的喬印象深刻…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漸變鏡在前期攝影中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優點,喬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興奮,並由此建立起自己

獨特的優勢

進步:數碼相機帶來了“新技能”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進入數碼時代,很多人會認為沒有必要使用濾鏡,因為

後期製作就能取代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顯然,喬不這樣認為…使用濾鏡已經成了整個攝影的

組成部分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數碼照相機帶給我們攝影習慣上的改變是巨大的,其中一項就是

所見即所得

的技能。

你可以

實時觀察

到插入漸變鏡時的效果,並

確切地知道

下一步你會得到怎樣的照片…

這在膠片時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個體:攝影的才能、向前的熱情與視域的發掘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接下來,重點來了,這種

所見即所得的效果

會:

即刻激發你萌生更多的想法,並幫你繼續保持提升照片拍攝技巧的熱情!

(劃重點)

攝影大作往往是

勇氣和信念的產物

這不僅指在某一特定的情況下正確地做事,而且是要在

現有的條件下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錯誤的做法

是:沒有任何準備,相對隨意地拍攝,

即使發現了光比的失衡,仍寄希望於後期調整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事實上,

你本有機會做得更好!

不僅因為濾鏡的運用能夠幫助你

捕捉和雕刻光線的質感

,獲得

更接近現場還原

的照片;

更是因為這種

前期有準備的拍攝工作

,能夠提升你拍攝的

各種技巧和能力

,這種對個體

攝影視域的發掘、培養和塑造

,是後期處理給不了你的…

出發點:相機制造商 vs 攝影創作者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從當代相機制造商的角度出發,只有把產品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做得足夠

智慧化和程式化

讓機身和鏡頭中的晶片幫你完成繁複的計算,才能從根本上

降低學習成本和使用門檻

,進而成為佔有大眾市場的消費品。

當今數碼攝影極大地拓展了攝影的可能性。

特別在在體育、野生動物、人像、時尚和特技攝影領域,數碼技術激發了人們巨大的創造力。

同時,這也帶來了很多攝影者的

粗製濫造

,以及

“機械依賴症”

其實對拓展拍攝者的

視域

和形成自己的

創作風格

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喬認為,

自動調控缺少創意

因為那些極度聰明的自動系統,尤其是自動曝光設定,

完全無法與攝影師富有創意的調控相媲美

照相機的自動操控系統使得攝影師

脫離了攝影的基本操作,削弱了創作力

。(劃重點,圈起來)

視域:攝影快樂

的源泉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喬長達35年的職業攝影經歷告訴他:最優秀的作品都源於忠實自己

獨特的視域

因為,攝影的視域意味著

“觀察”

而不僅僅是看到的。

這種觀察透過攝影技術和不同照相機的選擇,透過我們的美學和文化底蘊,最終透過我們的思想、內心和靈魂表現出來。

視域反映了個攝影師真正的所想、所感及所信仰的

而這,也正是

攝影快樂的源泉

歸宿:前期光控 or 數碼暗房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馬克·鮑爾(Mark Bauer)對攝影的熱愛始於1990年初,當時他在葡萄牙生活和工作。自2003以來他成為了一名全職的專業風景攝影師。他從中畫幅的透明膠片中獲得經驗以後,在2006年開始數碼拍攝。馬克有三個領先的照片相簿,他的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書籍、雜誌和報紙中看到。他也是英國攝影出版社的常任撰稿人和四本書的作者,包括《風景攝影工作室》和他的最新著作《多塞特攝影》。

更多資訊請訪問:www。markbauerphotography。com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英國攝影師馬克·鮑爾也持相同的觀點:

為什麼要用濾鏡創造這些效果,而不是用後期處理完全替代呢?

對我而言,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寧願直接在相機中就把照片拍好,這能讓人

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二是作為一名

專業攝影師

,這樣做

效率才更高

,我

寧願花費時間在現場拍攝

,也不願坐在電腦前耗費幾個小時去進行後期製作。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在‘Working the Light’(中文名:《光線的捕捉與雕刻》)一書中,喬·科尼什對數碼暗房曾說道:

Photoshop和其他圖片處理軟體可以用來改善照片的光影效果,進而更好地表現照片的內容。

然而,我認為這些軟體畢竟只是攝影的一種

輔助手段

大量的

正片或負片

,或

數碼拍攝的原始照片

永遠都是學習攝影的

最佳起點

當然,多數攝影師更願意從照相機的拍攝中

獲得滿意的結果

,而不願花幾個小時用計算機

修改不甚理想的照片

不過,巧妙地運用圖片處理軟體倒能將一張原本已拍得不錯的照片加工得更出色。

“我為何使用濾鏡”-喬·科尼什

當代最偉大的風景攝影師查理·韋特(Charlie Waite)對攝影最佳光線條件表達瞭如下觀點:

對攝影家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

利用最佳的光線條件

而後期製作會新增

“欺騙性的”光

,因此應該減少對照片後期製作的依賴。

風光拍攝得好壞,

各種物理濾鏡常常起到關鍵作用

因為只有透過一些

光學處理手段

,我們才能創作一幅

勝過“眼見”景象的“心目中”的影像

作品。

*本文在創作過程當中參考了:

1。 喬·科尼什。《光線第一》‘First Light’;

2。 喬·科尼什,查理·韋特,戴維·沃德。《風光的精要》‘Working the Light’;

3。 喬·科尼什,查理·韋特,戴維·沃德。《風光的境界》‘Development Vision and Style’。

在此一併致謝。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濾鏡咖”(lvjing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