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現代社會,減肥不僅是健康與美的化身,還被標榜了意志力、自律的行為準則。

“對我來說,吃零食不是一口兩口一包兩包,而是以堆、斤、箱來計量的。

昨晚吃到撐的東西今天胃裡還是很難受沒有消化掉,實在太恨自己了,我很努力的壓抑慾望,但是從多吃了一片面包開始,我就控制不了了。

我覺得我全部的生活都被減肥這件事困住了,我的意志力為什麼這麼差啊。”

筆者的一位諮詢者如是說。

其實如今這種“你的身材裡藏著你的自律”式的想法已經屢見不鮮,筆者也有不少朋友對「意志力缺乏」是減肥失敗原罪的說法深信不疑。

但《學會吃飯》的作者完全否定了這一觀點,她認為:其實正是所謂的「意志力缺乏」的說法,才是導致「成癮式犯錯」減肥、溜溜球式上下波動體重的元兇。

她說,一旦把「多吃了一片面包」這種所謂的「錯誤」視為自己缺乏「意志力」的表現,就會很容易從單次少量超額,變成不可控的再次「犯錯」,從而導致成癮式的復發。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學會吃飯》這本書出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耶魯大學博士、正念飲食覺知訓練創始人珍・克里斯特勒(Jean Kristeller)和《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艾莉莎·鮑曼(Alisa Bowman)兩位作者之手,被評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前瞻性研究成果,在國內也受到了樊登讀書會樊登博士的特別推薦。

為了避免減重飲食上「真正的犯錯」,作者給了我們以下三個建議:

覺察用於減重飲食上的時間——你的生命不限於飲食習慣

覺察自己用於減重飲食上的時間,並且將對食物的擔憂所消耗的能量,轉移至「生命中更重要的事物」。

這是《學會吃飯》教給讀者最重要的一項。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不專心、忙碌或盲目的時候,都會短暫出現浮動的心智,這是正常且無所謂的,這包含愉悅的白日夢、充滿創新的想法空間,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的浮動心智總是鎖定在你的身體、外表或體重,那就會影響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時間和精力,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進入開頭的諮詢主人公的痛苦狀態。

我們需要做的,是創造一個健康幸福的「平衡點」,在考慮了生活中工作、家人、戀愛等這些重要的事項後,想想看到底花多少時間在減重或者飲食運動方面上最合適,這包含花在準備餐點的時間、進食的時間、運動以及照顧自己身體的時間等。

我們的目標,是瞭解相對於你所「重視」的其他事情,減重及飲食在你的生活中的「角色到底有多重」。

當你決定了它們該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就會避免出現「過度在意」的情況,只要把這些令你憂心的時間花在其他地方,其實就會讓你更加開心愉悅。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需要提醒的是,

這個覺察練習是請你「探索」現在最「契合」的數值,而不是去批判它。

這個清單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協助你避開經常伴隨行為改變及減重的「全部或沒有」的想法,確認一個正面的行為若從「一週一次」增加到「一週多次」就算是很大的成就。

當你一旦確定了用於減重飲食上的目標時間佔比,請至少堅持一週,再考慮換另一組目標或是調整強度。

尋找一些能在短期及長期實際進行的小改變,比如桌子上一直放著有水的杯子,每天你都有上百次的機會來鼓勵自己,而把多餘的精力花在生活中更重要的事上。這樣就可以漸漸地改變一些舊有的習慣模式,你也會為自己的改變感到高興。

平衡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你的身體需要與食物和解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平衡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讓我們的身體與食物和解,是作者給我們的第二個建議。

瞭解熱量、營養需求、健康食物的選擇,我們稱此為「外在智慧」

一般科學的減重方法就止步於此,但美國一項關於暴飲暴食的研究卻表明:與其讓飲食障礙的學員使用「不同的飲食計劃、記錄所吃下的全部食物」,不如建議他們留意自己的「生理飢餓感」、提高在面臨壓力時「放鬆身心」、選擇吃「真正喜歡的食物」,在滿足的時候就「停止進食」等的能力。

這也就是作者提出的「內在智慧」了。

作者認為,與其強迫自己少吃,不如讓內在智慧引導你:“我真的要它嗎? 我真的享受它嗎? 我真的餓嗎? 我還能夠享受它嗎?”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其實只需三四口就能讓你像吃下一兩份一樣滿足,而且身體不會感到不適。

聆聽自己的內在智慧,就是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找到食物不再吸引你的時刻,學習辨別及尊重如何使用食物來安撫、放鬆、慶祝,但又不會過火。

在內在智慧中,不需要你把食物只分成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兩類,而是可以把它們分成你較喜歡的食物及不喜歡的食物、較健康的食物及營養較差的食物(特別是過量進食時)。你可以把食物當“藥物”,但不是“毒藥”。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關於內在智慧,作者精準地描述了三個互相競爭的自我心態:孩童、成人及家長。

內在的家長是照護者也是規範制定者。

內在的成人充滿智慧、情緒穩定且具有彈性。

內在的孩童任性,貪玩,衝動。

專家伯爾尼也指出,我們擁有這三個內心元素,而它們可以造成內在的掙扎。

比如:你的「內在孩童」可能想要偷吃餅乾,心想:“我想做壞事”或者“其他人不會知道”。接著,當你開始吃東西的時候,「內在家長」就會利用批判性的想法來謾罵「內在孩童」:“你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一點自制力都沒有?”而「內在成人」會充當一個調和者的角色:“沒關係,下次再改就行了”。

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當你能夠足夠正視自己對食物的渴望,才能將這三個自我「心態平衡」的融合在一起。

根據內在及外在的智慧,對於吃什麼、吃多少,根據自己的「身體感受」做決定。

在身體感受的引導下,堅決拒絕食物拉扯的力量。讓這個力量來自你期待如何滿足對於愉悅感、撫慰、健康及飽足的渴望所做的抉擇。去考慮多想要某些食物、是否符合自己健康的要求、價格是否值得。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你也許會認為,這裡的重點是隻在

生理飢餓的時候進食

,永遠不要因為渴望愉悅感或想被撫慰時進食。

其實恰好相反,作者告訴我們,只因為想吃而吃是完全正常且健康的,而偶爾因為情緒反應而進食也是正常的。

與食物形成健康的關係,不代表要把某些食物從生活中去除,也不代表永遠不要在某些狀況下吃東西,包含當你需要被撫慰的時候,其實有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法是一件好事。

而真正的重點是將失衡的關係轉換成一種平衡的關係。

去增加自己對各種情況應對方式的清單,允許自己偶爾利用食物獲得撫慰,放入自己的熱量預算,然後充分感受食物帶來的真正享受。

500大卡挑戰——制定你的專屬減重計劃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要減重,唯一的方式就是創造能「持續減量」的飲食方法。

在作者的工作坊及研究裡,從來不會告訴學員攝取某個特定的熱量數字,但是會鼓勵他們從目前飲食裡尋找機會減少500大卡,他把這稱之為「500大卡挑戰」。

你自己來決定這500大卡用來繼續吃什麼、選擇不吃什麼,經過一週,這些每天減少500大卡的機會加總成每週少攝取3500大卡。這其實足以讓你每個月減少大概一公斤,同時更能符合長期食物能量需求。當然如果感覺不舒服,或者減重目標比較小,你也可以減200~300大卡就好。

相對的,成功達成並使用500大卡挑戰幾個月後,減重狀況遇到瓶頸,若你還想多減二十到三十公斤,也許可以再找出並再減少幾百大卡。

透過這個練習,你會發現減重其實比想象中輕鬆很多。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比如:只少吃三口主食、小菜、甜點,就會為你減少100多大卡的攝入。

如果你日復一日每一餐都這麼做,它們加起來就等同於你想要減掉的那五公斤體重。這小分量的食物也許不足以構成一餐,但積少成多,卻也可以成為令人滿足的午餐。與其現在就塞進肚子,不如之後再享受。

比如:你可以把它當作可以花的卡路里,如「金錢預算」那樣管理熱量預算。

在購買食物前,你只需要放鬆地深呼吸,就像看物品的價格一樣,停下來看看食物的熱量標示和營養價值,這樣你就不會因此感到太過焦慮。

當然,諸如此類可以代替「意志力」、簡單卻高效的減重方法還有很多:

使用計步器協助你提高運動動機,每週增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而不是設定讓我們感到遙不可及的每日一萬步。

嘗試一週量一次體重或者完全不量(至少不需要規律量測)。而是運用一條超緊的褲子(褲頭沒有伸縮性),當成減重的測量工具。大約每個月試穿一次,看看是否感覺寬敞了一些。

需要清楚知道你婉拒

行為和食物或對方完全沒關係,你只是在遵從自己身體的感覺。

當你有機會吃自助餐時,放下“吃夠本”的心態,與其儘可能多吃些,不妨把它視為「少量品嚐多種食物」的機會。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

結語

保持彈性的改變,也許看起來比明確快速的規範更具挑戰,但長期來說,它卻可以協助你更容易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複雜事件。

畢竟你花了很多年建立起這些飲食偏好及購買的烹飪習慣,它們不會在一夕之間就改變。

多做一些嘗試、上一些課程、尋找替代方案,往你想要的方向一點點靠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身上應用這些知識,而不是盲目跟隨某個特定的飲食規則。

減重是覺察自己用於減重飲食上的時間;是平衡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讓你的身體需要與食物和解;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調整卡路里,制定你的專屬減重計劃。

更是:如何定義自己。

還在相信“身材裡藏著自律”?真正的減肥其實和意志力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