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篇接著之前,說國博《古代中國》的遼宋夏金元明清時期。

遼宋夏金元時期

這段時期,多民族政權並立、統一、分裂,400多年間,戰亂不絕。學歷史的時候,都知道宋朝積貧積弱,被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打得一敗塗地。但近年來,對宋代,卻有許多與之前不同的評價。從國博的展品看,那個時代,城市發達,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手工業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從《清明上河圖》便可見一斑。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商品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商業標識開始廣泛應用。展品中,有一個銅鏡,背面刻有“湖州儀鳳橋石家真正一色青銅鏡”,這恐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商標。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而“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青銅版,是用來印刷廣告的。上面標明瞭店鋪字號,中間刻圖,下方有廣告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請記白。”這是現存最早有商品宣傳廣告的實物。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商品經濟活躍,紙幣的出現也是應時而需。宋時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在我們四川。但目前能看到的實物展品,是元朝的“至元通行寶鈔”印版,鈔面上印有寶鈔名稱、幣值、適用範圍、發行機構、防偽花紋和偽造處罰等資訊。為配合這個寶鈔發行,政府還頒佈了《至元寶鈔通行條畫》十四款,是世界上最早的較為完備的幣制條例,對後世紙幣流通制度有很大影響。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宋代留給我們的實物,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瓷器。那個時候,有五大名窯,燒製的瓷器各有特色,異彩紛呈。這件官窯的青釉貫耳瓶,仿古青銅器造型,端莊古樸、溫潤如玉,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件哥窯的魚耳爐。通體米黃色,釉色柔和潤澤,金絲鐵線,是傳世哥窯的代表性器物。哥窯窯址至今不詳,留下的器物也很少,因此寶貴得很。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鈞窯玫瑰紫釉花盆。鈞窯是青瓷,釉色綺麗多變,在燒製過程中利用還原銅的呈色作用而產生紫紅釉色,變幻無窮。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定窯白釉劃花蓮瓣紋碗。顏色又有不同,花紋清晰,十分漂亮。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除了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還有龍泉窯、耀州窯等。在這裡展出的瓷器不多,因為國博還有專門的歷代瓷器展,也待以後再前往觀看。下面這個是在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中打撈出來的宋代瓷器,出口產品。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宋代醫學發展,已經有比較完備的醫藥管理組織,官私編修的醫書有30多部。這個針灸銅人的鑄造,代表了當時針灸學的發展高度。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個時期,天文、數學、火藥、指南針、造船術等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居於世界前列。宋代曾進行過五次天文觀測,並繪製成星圖。這個元代的銅壺滴漏,利用水的恆定流量來計算時間,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套銅壺滴漏。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個時期,發明了木活字印刷術,為書籍的印刷和傳播奠定了更加雄厚的基礎。西夏的這塊經文印刷品,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文化方面,宋代的詞、元代的曲,唐宋八大家,七大都在宋。文人輩出,星光燦爛。我最喜歡和崇拜的蘇東坡,是文化高峰的代表。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明清時期

這個時期,也許是時代離我們比較近,在故宮等地方看的東西已經太多;也許是布展的人也布得沒了興致;也許是我已經看累了,竟然覺得沒太多可看可說的。挑幾件心有所感的吧。北京宮城圖。這幅圖描畫的是剛剛建好的北京宮城,即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時建的,現在的故宮。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九宮”長隨牙牌。這是宦官出入宮廷的通行牌。有明一代,太監之禍登峰造極,加劇了明代的政治腐敗。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皇城校尉”銅牌。這是皇城校尉出入皇城的憑證。“皇城校尉”與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制度密切相關,這個銅牌是其見證物之一。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明代的瓷器,一個代表作是宣德青花,釉層晶瑩肥厚,青花色澤鮮明。那種白地青藍,給人又素雅又堂皇的感覺。幾乎成了後來中國瓷器的代表。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另一個代表作是成化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工藝。二者動靜兼蓄,點染生動,給人以豐富熱烈、鮮明生動之感。由於燒製數量有限,到明代後期已經極為珍貴。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還有景德鎮燒製的甜白瓷,這種高白度的瓷器,釉色精細白淨,時人形容它“白如凝脂,素猶積雪”,白釉下的暗花,使得單一的白色有了無窮的變化。是當時制瓷技術高度和審美高度的代表。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景泰藍,是明代手工業的另一代表作品。在金屬胎體上用細銅絲鉚焊圖案,再加上各種琺琅彩釉,高溫燒製,再打磨而成。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明代手工業發展,蠶絲生產發達,絲織品工藝進步,棉布產量很大,松江布遠銷全國,被稱為“衣被天下”。這是一塊印花布。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冶金技術也趨於成熟,著名的永樂大鐘大家應該都知道。看這個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前鑄造的鐘,其精美便可見其風貌。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鳳冠,其裝飾之精美豪華,可見當時物質文化水平的高度發達。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錠萬曆年間福建建寧府上交戶部的“金花銀”得說說。歷朝賦稅都是收實物,到明代中後期,規定江南田賦折銀徵收,地方政府將收齊的散碎銀兩鑄成銀錠上交,上有地方名稱、稅別、重量等。稅糧折銀是賦役制度的進步,直接推動了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繁榮。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清代印象比較深的幾件展品,充分地說明了中國疆域的廣大和民族數量之多,中國如今的版圖基本是在康乾時候奠定的。一是這一幅《巡視臺陽圖》(區域性)。康熙六十一年設立巡臺御史,監督臺灣官員的政務。此圖反映的就是巡臺御史在巡視臺灣。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二是這幅《平定準噶爾圖》長卷(區域性)。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的歷史畫卷,有沿途各族民眾牽羊端酒慰問大軍、準噶爾部投降等畫面。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三是五世達賴銅鎏金像。五世達賴在順治9年率眾到北京與順治相會,次年順治給他頒金策、金印,正式封為“達賴喇嘛”。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四是《廣輿勝覽》圖冊。此圖冊按地域、族屬、男女分別繪製了清代各族人民的形象。是面積廣大、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最好記錄。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瓷器是中國永遠的驕傲和話題。到了清代,瓷器的顏色更加多彩、樣式更加豐富。看,這個展櫃裡,有粉彩梅竹紋瓶、有窯變石榴尊、有青花花瓶、有黃地琺琅碗。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個松石綠釉梅瓶,是乾隆年代的。顏色是多麼的嬌俏可人。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這個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是粉彩工藝達到高峰的明證。這個尊,是放置在圓明園海晏堂的,經過英法聯軍的搶掠,能夠儲存下來,簡直是奇蹟。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

清代的文化產品代表,就看這本《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吧。《紅樓夢》是我最喜歡的書,就用《紅樓夢》為我這一趟《古代中國》展覽的介紹收尾吧。

在國博看遼宋夏金元明清,文化技術高峰在宋代(冬看博物館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