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如何理解區塊鏈?

王小川如何理解區塊鏈?

web3當下正火熱,NFT已經有些過氣了,今天想分享一下區塊鏈和比特幣。最近喜歡考古一些早年的影片,在youtube上刷到一個三四年前許知遠採訪王小川的影片,作為一個web2。0的踐行者,王小川闡述了他認知中的區塊鏈和比特幣,影片乾貨很多,也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我試著總結一下影片的核心要點,總結如下。

1.區塊鏈的本質: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

政府和其發行的貨幣,是一個社會穩定執行的基礎。尤其是貨幣,承擔了價值交換的功能。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貨幣與黃金徹底脫鉤,我們對貨幣交換價值的認可完全依賴於一種共識,以及對背後發行貨幣的政府的信任。但這種共識和信任,逐漸變得脆弱。一方面貨幣的內在價值不受普通人控制,政府理論上可以隨便印錢,這直接導致了貨幣內在價值的縮水;另一方面普羅大眾的錢仍然會被政府監管、把控,如果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風險也非常大。1948年國民政府在上海的金圓券改革、近些年辛巴威政府發行的面額達上百億的紙幣等等,都是政府信用破產、共識失效的典型案例。

所以從大眾的角度看,政府及其發行的貨幣,有天然的風險性。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一個脫離於政府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就誕生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而比特幣就是區塊鏈世界中的數字黃金,可分割有限量。

2.三個層面看區塊鏈:技術、商業、政治

區塊鏈首先是技術,其次是商業,最後是政治。

技術: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是大概每10分鐘,會生成一個新的賬本,把最近的10分鐘裡面產生所有交易記在這個賬本上,並同步給給所有人。每一個新增賬本即是所謂的區塊,以此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賬本記錄。但是賬本由誰來記呢?於是透過獎勵比特幣激勵大家進行記賬。記賬還有成本,記賬時的算數需要大量的算力。於是大家拼命增長算力來搶奪記賬權,主要是搶奪背後獎勵的幣,這就是所謂的挖礦。

此外,除了記賬的激勵收益外,還可以服務交易雙方獲取交易費用。記賬獎勵+交易費,也就成為了區塊鏈世界中最典型的兩種收益方式。總結一下,幣在這裡的作用,就是用一個巨大的計算力去解決一個信任問題。所以某種程度上比特幣其實是低效的,因為在一個不可能三角里面,不能同時滿足效率、去中心化、安全。記賬本身衍生了一個問題:具備一半以上的計算力,是可以抹掉歷史的賬本進行造假的。

對應的,在區塊鏈生態中由3種角色來構成:程式設計師(區塊鏈社群中的程式碼撰寫者)、挖礦者(礦機礦工礦池,透過這種記賬來獲得比特幣)、投資者(持幣買幣的人)

商業:

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原理,區塊鏈技術在商業層面分化出了3種不同型別: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

公有鏈:全社會用一套程式碼副本來解決共同的商業問題,程式碼開放給所有人。最典型的就是用來發幣以及各種ICO。

私有鏈:一個組織內部用區塊鏈來解決企業內部資料不可篡改的問題。王小川認為一個組織內部往往有權威(老闆),企業內的資料庫這件事本身沒有意義。

聯盟鏈:一個行業中互相之間有共同生存的基礎,既需要合作又互相在產生不信任和敵視狀態。聯盟鏈使得大家願意資訊同步、資訊信任的關係。比如物流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溯源,確保食品安全和行業規範。

聯盟鏈也是目前國內很多網際網路巨頭在區塊鏈領域的探索方向,因為公有鏈搞不了,私有鏈沒意義。此外,王小川從商業角度提到,主流大公司不喜歡區塊鏈技術,依賴於用公司信用去背書。這是一個造反有理的事情,越是草根越沒有話語權的群體,越擁護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

政治:

利維坦講到,人民需要有政府能夠抵禦外敵保護民眾的安全,這是對外的角度。對內而言,人民也需要政府確保實現內部的利益分配和治理。但區塊鏈、比特幣恰恰是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典型的例子就是ICO,即區塊鏈專案首次發行代幣,發個白皮書就可以融資。這完全繞過了政府監管,透過去中心化的形式去發幣,其中白皮書沒有法定效益、所發的幣沒有對應的資產,大部分最終都是割韭菜行為。所以從政治的角度看,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無政府主義行為,其本身所蘊含的理想主義色彩已經被一而再再而三證明,行的是割韭菜之實。更多變成了一種蘊含著投機行為的底層躍遷的嘗試,對政府權威的挑戰。

3.區塊鏈當下的困境:低效、分叉、中心化

所以區塊鏈/比特幣在當下的執行過程中,已經產生了不少問題。上文中提到,比特幣其實是低效的,比如最早其一秒鐘只支援7筆交易,這就導致交易效率非常低下,導致堵車。這時候怎麼辦呢?是否要把交易通道拓寬呢?交易提效後肯定會導致幣的價值上升。但這導致了區塊鏈生態圈內的撕裂:

投資者:支援。拓展後交易會更加方便,降低了交易成本,幣肯定會增值;

挖礦者:反對。挖礦記賬的人本身是願意幣增值的,因為其本身會獲得激勵。但其目前收益來源主要是靠交易費,所以也不希望交易通路修得特別寬;

程式設計師:不置可否。區塊鏈生態最早的一波技術信徒中,有強烈的極右無政府主義思想,對利益不是很看重。

於是,幣圈中形成了巨大的內部撕裂,導致在很多重大投票中形成了分叉。所謂分叉,就是在兩套新的技術協議來解決無法形成共識的問題,分叉前的問題用之前的共識來承認,分叉後就用新的2套共識來支撐後續的運營模式。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最諷刺的地方,去中心化的模式、極端民主化的方式,仍然無法達成最終的共識只能“分道揚鑣”。而且,比特幣所謂的去中心化本質似乎也名不副實了。90%的比特幣被百分之幾的人擁有,而前四大礦產掌握了超過了60%的算力。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世界,並沒有那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