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文◎亓漢友

作者簡介:亓漢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書法勢理論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關鍵詞

王羲之、摹本、草書法帖

正文

目前存世的王羲之唐摹本草書法帖經考證比較可靠的有《遠宦帖》《遊目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妹至帖》六個法帖,這六個法帖又存在著“一帖一景”的特點,下文,筆者對它們的風格進行分析比較。

一、《遠宦帖》的基本特點

《遠宦帖》短促勁健,鋒稜勁爽;方圓互動,以方破圓;提按分明,快慢相濟;剛柔交替,遒麗自然。在這個法帖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線上條的一個點上,筆畫突然變細,線條出現了跳躍,整個線條活了起來的筆道。這是由於紙的摺痕造成的意外效果,我們稱之為摺紙書。後來的書家往往有意識地去書寫出這種筆墨效果。筆者在《米芾摺紙書考析》一文中給出了摺紙書的定義:“摺紙書”是書者在沒有折過的紙上透過主動運筆使書寫的筆墨效果和在折過的紙上書寫的筆墨效果(筆道透過紙稜時發生的突變、跳躍)相同的一種用筆方法。簡而言之,摺紙書是用兩次運筆動作(提、按)來完成一個筆畫,從而使筆道發生突變的一種筆法。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遠宦帖》(摹)

同有些書家為追求《石門頌》因時間形成的蒼茫高古之氣的特徵,而把線條按照其拓本進行實臨以求其金石之味的道理一樣,今人則更樂意把摺紙書的筆畫作為豐富自己創作手法的筆法來學習、應用。當今許多屢屢在全國書展中獲獎的草書高手同時也是熟練運用這一筆法的行家,所以在這裡將其作為一種筆法來給大家作點介紹。

二、《遊目帖》的基本特點

《遊目帖》起筆以方為主,斬釘截鐵,乾淨簡潔;行筆流暢遒逸,從容不迫;使轉靈動、圓潤挺闊;字型遒美健秀。本帖真可謂“縱逸蹈厲而多變化,然法度森嚴,線條間極富張力,精神外耀”,是帶有王羲之書法普遍規律或者說共性的法帖。明代方孝孺評價道:“《遊目帖》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歎自失。”其水平可見一斑。當代書畫鑑定大家謝稚柳先生(1910—1997年)根據《遊目帖》的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這兩重特徵分析認為,《遊目帖》既不是唐摹本,也不是勾填本,而是出於元人手筆的偽作。因為該帖的時代特點與個性特徵均與王羲之不符,帖中的結字、用筆即筆勢與形體已具有趙孟頫的風格特點。筆者認為,不能因有不同的看法而否認它的價值,《遊目帖》因其所具有的水準,其價值和作用也是其他法帖所不能取代的,是學習二王一路書法愛好者的首選。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遊目帖》(摹)

三、《初月帖》的基本特點

《初月帖》逸筆草草,率意暢達,天真自然,又筆筆精到;用筆中鋒為主,側鋒、偏鋒、破鋒並用;有甲、篆、隸意,真可謂古今並存,筆法豐富。《初月帖》的筆法可謂古中帶新,妍質並存,是王羲之變法前後的一種形式。說它“古”,是由於本帖中應用了王羲之生活的晉代之前的筆法,如甲骨文、蝌蚪文、金文、小篆、章草的筆法,表現出來的氣息是古質、拙氣、厚重。說它“新”,是由於王羲之的新體筆法的存在,如切筆起筆、線條流暢、側鋒偏鋒等筆法,表現出來的氣息是妍麗、流便、輕盈。

本帖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欹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變化十分豐富,是王羲之草書中少有的接近大草的一個法帖。字距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章法佈局體現出了一種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風格。是生辣古拙、穩重大方和熟練妍美、活潑自然的對立統一體。

邱振中先生在《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一書中寫道“如《初月帖》,假使我們不把作品中的點畫當作線,而是當作各種形狀的塊狀面觀察,便可以發現這些塊狀面形狀都比較複雜。塊面的邊線是一些複雜的曲線和折線的組合,曲線遒美流轉,折線勁健挺拔,同時點畫具有強烈的雕塑感,墨色似乎有從點畫邊線往外溢位的趨勢,沉著而飽滿,這種豐富性、立體感都得之於筆毫錐面的頻頻變動。作品每一點畫都像是飄揚在空中的綢帶,它的不同側面交疊著、扭結著,同時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彷彿不再是一根扁平的物體,它產生了體積:這一段的側面暗示著另一段側面佔有的空間。這便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晉人筆法’。它是絞轉所產生的碩果”。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初月帖》(摹)

四、《上虞帖》的基本特點

《上虞帖》清勁古雅,悠閒圓潤,飄如浮雲,矯若驚龍,妍麗神馳,從容灑脫。《上虞帖》和王羲之其他唐摹本草書法帖比較,在筆法上有一個特點:線上條轉折處有明顯的提按動作。這一筆法的加強,為本帖增加了駐留和楷書筆意。又加上原帖中墨跡的脫離,增加了此帖“點”的感覺,使得本帖的氣息和感覺與其他法帖區別開來,這是本帖的看點。另外,本帖的曲筆筆法也是王羲之的書法特點。

綜觀此帖,起筆極力遠縱,用筆挺健多變,運筆法度森嚴,筆勢飄然飛動,收筆斧斫刀切,章法雄強壯美,疏密鬆緊有致,意趣自然機靈。足見“右軍作草如真(楷),作真如草,為萬世學書人立極”(清包世臣語)。此帖可一睹“書聖”佳作之風采,其經典意義不言而喻。筆者認為直觀上看,該帖的特點主要是:在字的轉折處,提按和絞轉筆法同時存在,成就了本帖區別於王羲之其他法帖的氣息;“一筆書”的筆法,為後來大草和狂草的出現提供了啟示;曲筆的應用彰顯了晉人的書法風格,即逸氣靈動、流暢自然。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上虞帖》(摹)

五、《寒切帖》的基本特點

《寒切帖》露毫起筆,筆畫粗短,靈逸流動,柔不失骨,“不弩張自有筋骨焉”;簡靜沉厚,潤中含樸,雍容曠達,出神入化,有“肥而不膩”之感。該帖點畫粗壯厚勁,線條短粗凝重,結字內斂緊湊。起筆基本全是露毫(露毫與露鋒不同,露毫表現出來的是柔的,露鋒表現出來的是挺的)。這就要求所使用的毛筆必須有毫。孫過庭雲:“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這裡的杪即指筆毫,說明用鋒與用杪(毫)是不同的。露毫是本帖的看點。

婁堅在甲辰三月(明萬曆三十二年)題跋雲“此右軍《廿七帖》為長洲韓宗伯收藏,去年春始獲見之。今又從辰玉內翰索觀,尋繹再三,往往得其異趣,真所謂從容中道者。米元章雲:‘世人以弩張為筋骨,不知不弩張自有筋骨焉。’予幸得再睹神物,益信此語之妙解”。

此帖平和簡淡,寫時好像毫不費力。有許多字,如“得”“報”“謝”字等,從結字上看,好像簡得不能再簡,這便是簡約。從筆畫看,也已沒有那麼多轉折、頓挫。但簡約不是簡單,而是高度概括,做到了有點畫處甚至無點畫處都韻完意足。許多字(如“月”“羲”“勞”字等)雖然殘破,但氣韻豐滿,筆畫妍潤。有些筆畫,如第一個“之”字,“寒切”等字,內質外豔,古今互用。

在《寒切帖》中,還有一種筆法,如第一行第八個字“之”的撇畫和捺畫,這兩個筆畫均為曲線且均存在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筆順,這種筆法筆者在2011年第三期《書法》雜誌上撰文作過介紹,稱之為曲筆筆法。在王羲之書法中大量存在,是王羲之的代表筆法。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寒切帖》(摹)

六、《妹至帖》基本特點

《妹至帖》行筆靈動,字勢連貫,暢達圓勁,曲直並用。谷川雅夫撰文介紹:“《妹至帖》十七字墨色鮮豔,是摹搨技術極其精湛的雙鉤填墨本。其中,第一行‘情’字和第二行‘夕’字飛白的填墨技術也與《喪亂帖》《孔侍中帖》一致。此外,第一字‘妹’,因原本已遭蟲蝕而破損。”

《妹至帖》的風格氣息介於《遊目帖》和《遠宦帖》之間,其筆畫的骨力和彈力弱於《遊目帖》和《遠宦帖》,或者說,比《遊目帖》秀潤屈曲,比《遠宦帖》流暢率意,但筆法應用不如《遠宦帖》豐富,這代表王羲之一定時期的書法風格。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王羲之《妹至帖》(摹)

以上介紹的王羲之的六個草書法帖氣息各不相同,除了共性之外,各帖的特點可以分別用四個字來總結:《遠宦帖》短促勁健、《遊目帖》圓潤挺闊、《初月帖》逸筆草草、《上虞帖》清勁古雅、《寒切帖》雍容曠達、《妹至帖》秀潤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