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每年一到除夕講究多,然而老人口中常說的:“三不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又是指哪些東西呢?大家有沒有“中招”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每年除夕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那些事兒。

首先可以告訴大家,老人常說的:“除夕三不空”指的是:不空房、不空燈和不空鍋。

先說說“不空房”。除夕在我們傳統文化中寓意團團圓圓,這一天註定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做年夜飯,放煙花爆竹等等,這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規矩,認為家裡有“人氣”才能除“晦氣”,新的一年裡一家人才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換言之,不空房才能驅趕走晦氣,把福氣留住,這也是每到年末,大家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從五湖四海趕回家的原因。

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再說一下為什麼“不空燈”。從古至今,咱們中國人都習慣性的在除夕夜裡讓自家燈火通明,古代是蠟燭、煤油,現代是電燈,而到了某些鄉村,除夕夜的時候人們還會在院落裡點上高高的火堆等等。雖然載體和媒介不同,但幾千年來人們追求和嚮往的事情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透過燭火亮光碟機趕不吉利的東西,準備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至於其中的道理和內涵,咱們還得從一個故事說起。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里住著一頭大怪獸,它的名字叫做“夕”,它每隔365天就會從大海里出來到人類居住的村莊裡興風作浪,吞食家畜,傷人性命。村民為了躲避這頭兇獸,每到了歲末的時候都會攜家帶口的往大山深處躲藏。

直到某一年三十,村子裡來了個穿著破舊紅棉襖的小女孩,她希望村民們能夠施捨給自己一口飯吃,可大家都在逃命根本沒人理會她,無奈之下,在村子的最西頭,她試著敲開了最後一戶人家的大門,裡面是一位老奶奶,在得知小女孩的境遇後,拿出了家裡不多的食物給了女孩。老奶奶說:“一會兇獸就要來了,孩子你快逃命吧。”女孩反問:“老奶奶你怎麼不走呢?”老人搖搖頭說:“我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女孩感恩老奶奶的飯食,決定留下來,老人拗不過也只好作罷。

不過這個小女孩隨後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比如要穿新衣服,要吃美食,還要掛上紅燈籠、燒上火等等。老人一開始很納悶,但轉眼想想可能今晚就會被兇獸吃掉,也只好把家裡的東西拿出來,按照小女孩的吩咐佈置,最後老人還把竹子拿到院子裡升起了火。

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深夜,伴隨著一陣轟鳴聲,可怕的兇獸如約而至,整個村子都是黑色的,唯獨老人家的房子燈火輝煌,顯得格外耀眼。兇獸夕還看到老人的門口掛著兩個紅燈籠,一時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要發難,結果剛爬到屋頂上,就被煙囪裡冒出的濃煙燻了個頭冒金星,直接摔下來掉到了院子裡。這個時候院子裡的竹子又噼裡啪啦的爆裂了,嚇得夕是拔腿就跑。小女孩從屋裡走出來,叉著腰哈哈大笑,原來她知道兇獸最怕的就是紅色、亮光、火和爆炸聲。

村民們回到村子裡,發現老人和小女孩安然無恙很是奇怪,在聽聞驅趕兇獸的整個過程後,都露出了羞愧之色,大家明白了過來,兇獸其實不可怕,只要肯動腦筋,就能夠將它趕走。

就在大家要感謝女孩的時候,她卻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從此每年的大年三十,人們都會在大門口掛上紅燈籠,寫上紅對聯,還要吃年夜飯,燃放爆竹,家家戶戶的燈火也會徹夜不息,這就是“除夕”的由來。

上面這個故事是一則典型的中國民間傳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也是咱們中華文化的瑰寶。希望家裡有孩子的朋友,也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傳承下去。

最後咱們來說說“不空鍋”的規矩。其實這個大家多多少少都能體會到,每年除夕的時候,不管在哪裡,有多少人,大家都希望把年夜飯做的豐盛一些,哪怕是剩下,也千萬不能不夠。古時候,由於生產力有限,普通老百姓自然不會像現代人一樣吃上豐盛的年夜飯,但也會全力以赴,比如會在鍋裡做很多的米飯或者饅頭等主食,並且會刻意讓多餘的留在鍋中,意思是年年有餘,並且期盼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旱澇保收,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之情。

農村俗語:“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有什麼道理嗎?

這裡還有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發跡之前窮困潦倒,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一天跑到一戶人家的廚房,看到這家人廚房中也是空空如也,他氣不過,直接把鍋給偷走了。可回頭想想這實在是斷人後路的事情,不太妥,於是又悄悄送了回去。

後來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消滅了陳友諒,順利登基做了皇帝,回憶起昔日偷鍋的經歷感慨良多,於是下令除夕時家家戶戶不能空鍋,至少裡面要有米飯好饅頭,就這樣,大家約定成俗,逐漸成為了一種節日習俗。好了,今天咱們就聊到這裡吧。大家之前聽說過“三不空”的說法嗎?在你的家鄉,每年除夕還有哪些你認為“獨特”的風俗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