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曾幾何時,世界各國的人民都經歷過一段談傳染病而色變的時代。傳染病之所以可怕,並非因為它的致死率高,而是因為它的傳播性極強,也極容易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無法逆轉的染病狂潮。所以在傳染病盛行的年代裡,人們幾乎呈現出了人人自危的狀態。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而不幸感染上傳染病的人,也會因時代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對待。在中世紀的歐洲,染上麻風病的病人,則會經歷一場“神性”與“人性”的拉鋸戰。為何在麻風病流行的過程當中,會有這兩種不同精神狀態的衝突?這種拉鋸戰與中世紀的宗教又有著怎樣的關係?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問題。

疾病傳染,結局慘淡

若以我們今天科學技術相對發達的時代之人的眼光看來,麻風病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疾病。它雖然傳染性強,但是並不可怕。在足夠多的科學資料和研究的支撐下,我們也找到了對抗麻風病的舉措。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可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髮達是需要一定過程的。至少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對於科學技術的認知是十分有限的。

當時,麻風病在西歐社會盛行。由於十字軍東征,這一疾病更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擴充套件。他們把麻風病的種子帶到了歐洲大陸的各地,也讓不少普通人受到了疾病的折磨。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患上麻風病的人,生活是極其痛苦的。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他們的身上會起不少大大小小的水泡,這些水泡即使破潰,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完全癒合。它們會在病人身上留下不可逆轉的痕跡,有的甚至會發展成種種斑瘡,看起來十分可怕。而病人的免疫系統也會受到病毒攻擊,原本一些並不可怕的小疾病,在這種時候也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

而且,麻風病的存活期是很長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患上這種疾病,那麼他接下來20多年甚至更多時間的生活都會受到疾病的折磨。如果營養不良,或者是身體受到攻擊,那麼疾病的反應還會不斷加重。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正因如此,這種疾病才會被稱為是窮人病。富人生了病,或者是貴族階級遇到麻煩,他們當然可以採取最為迅捷的措施來抑制病情的發展。而沒有營養不良的情況,他們也很不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但是窮人的得病率卻是最高的,一旦患病,他們大機率也會束手無策。

另外,患上麻風病也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生活。即使病好,他們身上的種種痕跡也無法消退。所以在別人看來,他們就是染過病的人,他們的身上也許還會攜帶著病毒的基因。因此,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對他們排斥。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這就是“人性”最本真的體現,人人都會在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中產生利己義的思想。他們不會去考慮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麻風病人造成傷害,也不會去思考這一類社會弱勢群體該怎樣重新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他們所能考慮的,唯有自己的得失利弊。

所以,一旦患上麻風病,那麼這個人的生活將會糟糕得一發不可收拾。他們會被視為上帝的棄兒,會被視為天生的罪人,會被所有人遠離。

不僅如此,他們還需要自覺地交出自己所有的財產,而後統一入住到麻風病醫院當中。醫院的醫療環境自然不可能多麼優越,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照顧這些麻風病人。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所以總的來說,他們也許過著一種生死有命的生活。

有不少人在研究中世界歐洲的這段麻風病歷史時,會說:“這是一段可怕的歷程,病人們我的遭遇讓我們切切實實地看到了歐洲人的“人性”。”

可是,疾病在反映社會“人性”之外,我們也還能看到“神性”與“人性”的拉扯。

宗教思想,不斷強化

眾所周知,中世紀的歐洲是宗教思想大行其道的歐洲。每一個國家的國王,都有可能會匍匐在教皇的腳下,以親吻教皇的靴子為榮。由此可見,教皇才是真正在世俗社會中佔據著至高無上地位的人。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而他所代表的宗教思想,自然也會統治著歐洲人的頭腦。他們可以用宗教的名義在社會生活中大肆為自己挖掘個人權利,甚至可以藉由宗教的身份而逃脫世俗社會法律的制裁。

這就是宗教的優越性和獨特性,這樣的特徵也成為了中世紀的歐洲的一個時代名片。

在宗教精神的指引之下,人們把麻風病人稱為是上帝的罪人。他們認為,人類之所以會患上這樣可怕的傳染性疾病,那是因為上帝見到了人世間的種種罪惡,所以選擇將懲罰降臨的人世。而不管是瘟疫或者是其他東西,這其實都是上帝懲罰的一種手段。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那些染上疾病的人,就是上帝真正要懲罰的人。他們要想痊癒,不必依靠世俗社會當中的種種醫療手段,真正需要依靠的是進行宗教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所以,中世紀的歐洲人會專門為麻風病人組織教堂禮拜。不過,麻風病人自己是不被允許進入教堂的,他們甚至會被驅逐出各種公開場合。

實際上,進行禮拜的還是那些自詡為上帝兒女的貴族階層。他們會為麻風病人祈禱,會禱告上帝:“請儘快去除他身上的罪惡,請如同包容你的子民一樣包容他。”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這不正是歐洲人“神性”的體現嗎?他們雖然會驅逐麻風病人,雖然會不自覺地對病人進行排斥和遠離,但是,他們也會專門組織宗教儀式,也會代替病人去請求上帝的寬恕。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專門針對麻風病人去舉行一項“被死亡”的儀式,而這種儀式其實也是中世紀歐洲宗教色彩的典型體現。

在儀式當中,麻風病人們會穿上特定黑色衣袍,站在人們提前為他們挖好的墓地上。周圍的人會圍在他的身邊,向上帝禱告:“你會在塵世中死去,但是你也會在上帝面前得到新生。”

所以儀式當中的死亡,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而是宗教意義上的生命的更迭。在舉行完宗教儀式之後,人們會將病人身上的黑色衣服脫下,為他穿上特製的白色衣袍。這一個環節就意味著,他得到了新的、被上帝寬恕的生命。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在這些充滿宗教信仰的人看來,死亡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它是每個人現實生命的終點,但它並不代表著生命的完結。因為他們認為,上帝會讓每一個純潔的生命得到永生。所以,宗教精神也成為了指引他們生活秩序的一種支柱。

他們在宗教儀式中所展現出來的對待麻風病人的態度,並不是嘲笑和排擠,而是接納與包容。這正是宗教信仰之下的“神性”的體現,而這份“神性”又與普通生活當中的偏見共同存在。

因此,我們才會將中世紀的歐洲評價為一場“神性”與“人性”的拉鋸戰。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東方疾病,也可追溯

事實上,麻風病的傳播範圍是很廣的。它不僅廣泛存在於歐洲社會,在東方國家也具有存在的痕跡。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我們會看到明清時期是一個典型的麻風病爆發的時期。清朝的最著名的皇帝康熙皇帝,就曾被傳言患上了麻風病。

在正史當中記載,康熙皇帝患上的疾病名為天花。但是根據民間傳說,天花與麻風病的發病表徵幾乎一致。所以有人認為,這是部分中國大夫的誤傳,康熙皇帝患上的就是麻風病。

他患病以後,身邊所有親近的人都必須遠離他。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是當時最關心他的人,蘇麻喇姑也是真真實實陪伴在他的身邊,照顧他的人。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據說康熙皇帝在病好以後,身上確實也有多發病的痕跡。他的臉上有許多斑瘡印記,身上看不到的地方還有更多。因此民間有人調侃,康熙皇帝實際上是“麻子皇帝”。

在我們的明清社會,實際上處處充斥著對麻風病這種正常的傳染性疾病的汙名化。人們認為,麻風病人是不潔的,他們會擾亂公共秩序,會刻意干擾其他人的生活。正是因為他們品德低下,道德敗壞,才會患上這樣一種疾病。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這種社會建構秩序下的凝視,其實與中世紀歐洲人性的凝視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建立在社會倫理基礎之上的偏見。社會倫理不會被打破,那麼這種偏見就永遠不會消失。

正因為在特定的社會秩序當中擁有著生存的土壤,所以某些社會觀念才會根深蒂固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麻風病是中世紀歐洲時代的沉痾,也是一場“神性”和人性的拉鋸戰

中國的明清社會是這樣,中世紀的歐洲同樣也是這樣。

結語:

中世紀的歐洲對麻風病人的態度是相當矛盾的,從世俗社會的角度來說,他們排斥病人,也刻意去阻礙病人重新融入社會生活的歷程。可是從宗教的角度來說,他們又自覺擔當起了救贖者的角色。不管是專門為病人舉行宗教儀式,還是日常的教堂禮拜,他們都將病人視為了可以被拯救的物件。而這種拉鋸,實際上正是社會倫理的具體體現,也深刻反映出了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特徵。

參考資料:

1。《島》

2。《一種疾病的社會醫療》